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中卷
(上下)
¥
150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张文木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0047
上书时间2024-09-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文木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9
-
版次
1
-
ISBN
9787209053808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050千字
- 【内容简介】
-
《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将分三卷本完成,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地缘政治三大支点即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区的特征及其差异;以及基于这种差异的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彼此作用可达到的极限和底线。在前两项研究基础上,描述出中国未来崛起的可为空间和不可为空间。本卷将研究: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特征;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特征及此间的大国博弈规律;提出国家崛起的非线性规律,认为世界性危机也是大国崛起的契机。
- 【作者简介】
-
张文木,1957年生于陕西,1975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锻炼。自1979年起,相继在西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学习。1997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著有《中国新世纪安全战略》(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印度国家发展潜力及其评估——与中国比较》(科技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论中国海权》(海洋出版社2009年、2010年版)。
- 【目录】
-
自序:中国需要经营和治理世界的经验第一章 俄罗斯国家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及国家张力的底线和极限 第一节 俄罗斯国家地缘政治特征及其利益诉求 第二节 俄罗斯原本是一个很小并遭受东方草原民族深重压迫的民族 第三节 以蒙古人为师,走罗马式扩张道路 第四节 面向海洋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底线和极限——沙俄时期 一、三百年征战,俄国人来到了海边 (一)俄国人初试锋芒,打开进入里海和白令海的关键通道 (二)面向海洋:“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二、近东、中东、远东:俄罗斯入海战略及其力量极限 (一)触礁克里米亚:俄国南进地中海力量极限显现巴尔干 (二)折冲中亚,印度洋仍是俄罗斯忽近忽远的梦 (三)马克思揭示出英国经营中亚策略“秘方” (四)中国是平衡大国竞争的有效的战略力量 (五)中东南进无望,俄国人调头长驱直入远东 (六) 东北亚是英国霸权力所不及的地区 (七) 英国退出东北亚,日本迅速填补战略真空 (八) 日本崛起,俄国从阿穆尔河加速向辽东半岛推移 (九) 西伯利亚铁路:搅动未来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大杠杆 三、尼古拉二世:“俄国确实需要一个终年免于冰冻的港口。这个港口必须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 而且一定要由一条陆地把和我们现在的领土切实连接在一起。” 四、为了抗日,中国首次与俄国结盟并将俄力量引入辽东半岛 五、背信弃义,俄中战略同盟破裂 六、得寸进尺,俄日较量在朝鲜半岛已近摊牌 七、以长江划界:俄国与英国联手图谋北南肢解中国 八、独占东三省,俄国国力支撑不起的战略目标 (一)尼古拉二世告诉母亲:“喜讯刚刚传来,我们的军队占领了沈阳” (二)强占东三省,俄国外交四面楚歌 (三)泡沫经济已支撑不起俄国远东战略 九、老臣谋国:20世纪俄国远东外交路线大反思 (一)远东外交政策大辩论 (二)大反思:俄罗斯战略边界究竟在哪里 十、“陛下,不坚决打击是不能挥着拳头的” (一)促成沙皇痛下占领“满洲”决心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二)空谈误国 十一、1905:国难从突破国家张力极限开始——俄国远东失败的总结 (一)别佐布拉佐夫其人及其评价 (二)“新方针”:维特搬起的远东巨石砸在尼古拉二世的脚上 (三)1905:国难从突破国家张力极限开始 (四)从阿拉斯加退却到辽东惨败,俄罗斯战略底线大幅收缩 十二、帝国的解体 (一)首鼠两端,俄国从远东返回巴尔干 (二)向巴尔干作最后的冲刺 (三)帝国的解体,从波罗的海东岸开始 十三、结论与启示 第五节 面向海洋的俄罗斯国家外交战略:底线和极限——苏联时期 一、 毁灭与新生 二、协约国武装干涉:俄罗斯捍卫国家安全底线能力的终极考验 (一)列宁:“战争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 (二)国家安全底线大幅后退:贝加尔湖以东建立“远东共和国” 三、退一步,进两步:苏联国力在“自力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 (一)自卫战争中结成国家联邦:苏联建立。俄罗斯帝国的基础版图初步恢复 (二)退一步,进两步:苏联国力在“自力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 四、苏联迅猛崛起的经验总结(1917-1938) (一)人民支持是苏维埃政权迅速得到巩固的根本原因 (二)国家张力极限取决于人民支持的极限 (三)道路问题,至关重要 五、把握和利用战略机遇:俄罗斯民族在西方的打压中再次崛起 (一)压力与机遇:苏联建国初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英法的挤压中,苏联沉着应对,寻找和利用战略机遇 (三)德、日、意向英、法、美发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四)1939年苏联外交评价 六、苏联联手美国挤压英法,一跃成为世界新霸主。苏联帝国建立 (一)德国利诱苏联加入三国的轴心企图失败,即施行“巴巴洛萨计划” (二)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作为一名战略家已经徒具虚名了。” (三)苏联从战时中立走向与美英结盟 (四)为战后称霸世界,苏美在反法西斯同盟国内部结成反英暗盟 (五)德黑兰:欧洲被苏美一分为二,旧欧洲“泰坦尼克”由此开始沉没 (六)“百分比协议”:德黑兰会议后,丘吉尔为控制地中海作“绝望的尝试” (七)雅尔塔会上罗斯福和斯大林联袂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新霸主 七、朝鲜战争:苏联帝国的基础在边缘地带开始松动 (一)斯大林:“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打,而不要过几年以后。” (二)1951年6月金日成抵达北京,与中共中央商定后“正式决定采取在准备长期坚 持战争的同时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新的战略方针”,斯大林说:“现在停战是件好事。” (三)莫洛托夫:“我们已无需这场战争,是朝鲜人强加给我们的。” (四)基辛格:“韩战的最大输家是苏联。” (五)1953:苏联帝国的基础在边缘地带出现持续松动 八、失去哲学的代价——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及其解体 (一)斯大林之后,苏联国家战略能力进入无哲学状态 (二)“欲学鲲鹏无大翼”:赫鲁晓夫的无哲学外交使苏联颜面扫尽 (三)勃列日涅夫步尼古拉二世激进后尘,全面突破苏联国力极限:在与美国全球角逐的同时, 又对中国实施满负荷高压,苏联由此败局注定 (四)天鹅的绝唱:戈尔巴乔夫重蹈赫鲁晓夫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的错误, 危机从边缘迅速冲向中心,苏联帝国大厦轰然倒塌 第六节 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俄罗斯国家力量的三级底线及其分布规律 二、俄罗斯的扩张极限伸展规律 三、俄罗斯国家的绝对目标及其悖论 四、俄罗斯兴衰的地缘政治路线图 五、 俄罗斯国家的兴衰规律对中国的影响第二章 印度地缘安全环境与国家发展潜力 第一节 印度洋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尼赫鲁: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二、尼赫鲁对印度前途“两极”判断的地缘政治视角 三、“麦金德悖论”及其对印度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二节 印度国家发展及其潜力评估 一、从中心到外围:印度国家发展近代中断及其原因 二、印度独立:先天不足的政治革命 三、土地改革:国家发展奠基中的“豆腐渣”工程 四、印度工业与民族市场日益脱节及其后果 五、原小则鲜:竭泽而渔的国家财政 六、外资外贸:印度国家利润外向逆循环的重要通道 七、印度IT:依附于国际资本中心的外围产业 八、分析方法、理论归纳与评估结论第三章 世界危机也是大国崛起的契机 第一节 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美国金融动荡和世界新格局 第二节 世界危机也是大国崛起的契机 第三节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及其世界意义 一、世界基本矛盾与中国国家安全观的逻辑前提 二、从生存到发展:中国国家安全观新拓展 三、中国国家安全观与世界治理模式的转变余论一 当代中国军人战略视野断想余论二 大历史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和精髓余论三 重大历史机遇正摆在中国面前——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