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册)
  • 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册)
  • 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册)
  • 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走进中国回族(上下册)

20 1.4折 148 九五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玉祥 主编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0029

上书时间2024-05-22

国兵书屋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玉祥 主编
  •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0088479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735千字
【内容简介】
  《走进中国回族(套装上下卷)》以历史事实和历史故事为基本素材,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炼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展现了回族形成、发展的历史画卷和回族文化丰富的内涵与特色,再现了回族历史文化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贡献。
【作者简介】
  马玉祥,回族,1947年8月生,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1998~2008年期间,先后任法律系副主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他组织并主持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及环境与资源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和法律硕士等3个硕士学位点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是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的创建人。自1982年以来,结合教学与科研工作,兼任兰州第一法律顾问处(律师事务所)律师,先后在甘肃省内外承办过近百件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1999年在兰州等地法院、检察院挂牌建立了6个司法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自1999年开始他连续两届被甘肃省人大和兰州市人大聘为立法顾问,先后参与了数十部地方性法规的论证与修改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第十届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省法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人民监督员,兰州、天水、嘉峪关仲裁会仲裁员等职务,自2004年起任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研究基地甘肃分基地特邀研究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重点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项、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重点课题3项,获省部级奖二、三等奖4项(次),主编《大学法学》、《法学基础教程》、《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法律对策研究》等著作,发表论文40余篇。

  马庆生,回族,籍贯安徽阜阳,1944年1月生于甘肃兰州。196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1980~1983年留学英国。曾在约翰·英纳斯研究所(JohnInnesInstitute)研究学习。获东安哥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Anglia)理科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生物固氮分子生物学研究。1985~1991年作为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Foundation)客座研究员,在国内和英国桑斯伯雷实验室(SainsburyLab.)进行合作研究。曾任广西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国家高科技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农业专家组组员、组长,主持“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研制”、“水稻白叶枯病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研究”等课题,主编《生物学大辞典》。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领导干部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2005年分别获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of Sunderland)和美国纽黑文大学(University of New Haven)荣誉博士学位。

  1992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组织部部长,1994~2002年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2003~200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第九届委员会主席。现为广西大学教授、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
上册

导论

一、回族久远的历史

二、回族的文化特点

三、回族的基本特征

(一)开放性和包容性

(二)中正和谐的伦理价值观

(三)“大分散,小聚居”的居住特点

(四)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五)“两世吉庆”的人生观

(六)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民族精神

(七)勤奋好学、终生学习的传统

(八)“乐商坚韧,义利互济”的经商文化

(九)经济和职业结构多元化

四、回族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第一篇 唐宋时期:在文明的交汇中孕育成长

一、海纳百川,天下一家:自信而宽容的中华文明

(一)安西入西域道——沙漠瀚海之陆路丝绸之路

(二)“广州通海夷道”——海上丝绸之路

(三)从长安“蕃坊”到西安“回坊”:两种文明的交汇

(四)“蕃客”云集商埠重镇

(五)鸿胪寺与市舶司

(六)“菩萨蛮”与“土生蕃客”、“五世蕃客”

二、大唐与大食

(一)大唐气象

(二)大唐与大食怛罗斯之战

(三)大食派兵助唐平叛乱

(四)杜环及其《经行记》

(五)中国造纸术传到阿拉伯

三、伊斯兰文明

(一)伊斯兰教的兴起与传播

(二)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

(三)四大哈里发

四、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者——西域传教先贤

(一)先贤宛葛斯与广州“先贤古墓”

(二)先贤普哈丁与扬州普哈丁墓园

(三)三贤、四贤与泉州灵山圣墓

(四)先贤吾艾斯、盖斯与玉门“回回墓”、哈密盖斯拱北

(五)先贤卜哈提亚尔与杭州巴巴坟

五、中国早期著名的清真寺

(一)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

(二)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

(三)广州怀圣寺 (狮子寺)

(四)泉州圣友寺 (麒麟寺)

(五)扬州仙鹤寺

(六)杭州凤凰寺 (真教寺)

(七)北京牛街礼拜寺

六、伊斯兰文明对人类的贡献

(一)数字“O”与十进制

(二)阿拉伯天文学

(三)阿拉伯医学、地理学、生物学

(四)百年翻译运动与智慧宫

七、伊斯兰法的法理基础及渊源

(一)《古兰经》与立法

(二)圣训——伊斯兰法的第二法源

(三)公议——伊斯兰法的第三法源

(四)类比——伊斯兰法的第四法源

(五)伊斯兰教律

八、阿拉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一)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

(二)苏莱曼的《东游记》

(三)“苏哈尔”号的神圣使命

(四)阿拉伯人智慧的结晶——《一千零一夜》

九、回族先民传承两种文明

(一)李彦异科考入仕与“华夷之辩”

(二)阿拉伯医学东传中国

(三)李珣及其《花间集》

(四)马依泽与《应天历》

(五)宋代书画宗师米芾、米友仁

(六)闽粤市舶司提举、“昭勇大将军”蒲寿庚

(七)穆斯林诗人蒲寿成

(八)“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与泉州“蕃坊”

(九)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第二篇 元明两代的回族:在浩劫与烈火中生长

一、元代 (1271~1368):中国回族的形成

(一)随军东来的元代回回人

(二)治国安邦的回回官员

(三)元代的清真寺

(四)元代活跃的回族人商贸与独特的文化教育

(五)元代回回天文学

(六)阿拉伯数学东传

(七)回回医药学与《回回药方》

(八)元代回回文学艺术群英荟萃

(九)元代回回音乐艺术独具特色

二、明代 (1368~1644):回族彰显民族精神的时代

(一)回族与明朝的政治

(二)“匡扶正义、平定天下”:回族将领的使命

(三)血沃疆土、威震边陲的回族将军

(四)明代回族概述

(五)治国安邦的回族政治家与杰出的思想家

(六)郑和七下西洋

(七)苏禄王来华见证中菲友谊

(八)明代回族的经济活动

(九)明代回族天文历法

(十)明代回族文学艺术灿烂辉煌

(十一)胡登洲与经堂教育

(十二)汉文译著与“以儒诠经”——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标志

(十三)汉语的普遍使用与经堂语的出现

(十四)明代清真寺及其建筑风格

第三篇 清代的回族:反抗迫害求生存,浴血抗战保疆土

一、反抗迫害求生存,前赴后继争自由

(一)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甘州回民起义

(二)哲赫林耶与苏四十三起义

(三)海富润事件

(四)田五、张文庆领导的石峰堡起义

(五)杜文秀领导的大理回民起义

(六)陕甘回民反清大起义

(七)白彦虎率十八大营奋起抗清

(八)马化龙金积堡抗击清兵

二、抗帝卫国回族英豪碧血谱华章

(一)禁烟英雄伍长华

(二)马辰英勇杀敌立奇功

(三)郑国鸿定海殉国三总兵共赴国难

(四)血战慈溪五百绿营兵壮烈殉国

(五)抗法战争中的回族将领

(六)抗沙俄护金矿,徐天尧、安玉贤塔城维主权

(七)痛击敌寇守大沽,沙春元血洒疆场

(八)甲午战争左宝贵为国捐躯

(九)马福禄喋血正阳门

(十)马六舟勇斗沙俄争矿权

三、维护主权,强国强军

(一)丁拱辰力主科技强国

(二)“大刀王五”与谭嗣同生死“两昆仑”

(三)屈辱条约拒签字,铁血丹心捍国权——外交官杨儒

(四)马吉符智克英军保西藏

四、清代回族的文魁武举

(一)科举入仕的回族官员

(二)武举出身的回族武将

(三)行伍出身的回族将帅

五、清代回族诗人、书画家

(一)马世俊及其家族

(二)进士丁澎

(三)书法家笪重光

(四)画家米汉雯

(五)人物肖像画家改琦

(六)山水画家马秉良

(七)诗人马世焘

(八)进士马中律

(九)画家马虎臣

(十)翰林哈锐

六、清代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

(一)真回老人王岱舆

(二)伊斯兰教学者张中

(三)伊斯兰教学者伍遵契

(四)伊斯兰教学者马君实

(五)伊斯兰教学者袁汝琦

(六)马注及其《清真指南》

(七)刘智理学:奠定清代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基石

(八)云南学派经学大师马德新

(九)山东学派创始人常志美

(十)云南经师马联元

(十一)伊斯兰教学者黑鸣凤

(十二)伊斯兰教学者米万济

(十三)伊斯兰教学者金天柱

七、清代伊斯兰教派别与门宦的形成

(一)格底目

(二)哲赫林耶

(三)虎非耶

(四)嘎底林耶

(五)库布林耶

(六)伊赫瓦尼

(七)西道堂

下册

第四篇 民国时期的回族

一、辛亥革命中冲锋陷阵的回族志士

(一)留东清真教育会与《醒回篇》

(二)辛亥革命的勇士——马骥云、沙金海、马祖全

(三)马玉贵举义西安,辛亥革命名垂史册

(四)响应武昌首义,各地回族志士为共和而战

(五)清真商团响应武昌首义,光复上海沙善余建功勋

(六)赵钟奇护国护法勇往直前

(七)蔡大愚甘肃护法,立清华蜚声华夏

(八)孙中山先生的法律顾问黄镇磐

(九)王子平拳打洋狂徒

二、投身新文化运动的回族先驱

(一)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回族先驱创办报刊

(二)丁宝臣与白话文报纸《正宗爱国报》

(三)《回文白话报》抵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四)《云南清真铎报》

(五)新月之光——《月华》杂志

(六)刘孟扬办报开新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回族儿女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北京市委书i己——马骏

(二)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郭隆真

(三)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刘清扬

四、回族新文化运动与经堂教育改革

(一)王宽创办公立清真小学堂

(二)张子文创办清真文化小学校

(三)达浦生孜孜以求创办回民学校

(四)“成德达才”:马松亭创办成达师范

(五)王静斋呕心沥血译《古兰经》

(六)哈德成:《古兰经》活字典、博学的教育家

(七)庞士谦: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之柱石

(八)回族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活动家马宗融

(九)回族史学家马以愚

(十)《申报》主笔——伍特公

五、新式教育生机勃勃,回民学校遍布九州

(一)教育家马邻翼与回民清真学校

(二)回族新型教育的发展

(三)西北公学

(四)马君图与晋城清真崇实中学

(五)云南昆明明德学校和鱼峰学校

(六)兰州回民劝学所与清华小学

(七)上海回民中学前身——上海市私立敦化初级中学

(八)山东省临清县本斋小学

六、为民族自强、国家振兴而呼号的回族人物

(一)傅统先:爱国爱教一代名师

(二)金吉堂与《中国回教史研究》

(三)爱国爱教的回族教育家马汝邻

(四)爱国爱教的学者薛文波

(五)北伐战争浴血奋战的儒将马锐

(六)中国海军奠基人之一萨镇冰

七、奋起抗敌的回族军人

(一)继承先辈遗训的“河州三马”

(二)马福祥爱国敬教劝学:情系边陲保疆土

八、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

(一)马云亭与回教救国后援会

(二)马麒发“艳电”,捍卫西藏保主权

(三)刘曼卿宣示国策保西藏

(四)“尕司令”声震西陲,马仲英率军讨“疆独”

九、支持红军北上抗日回汉民族谱新曲

(一)金川县清真寺:回民和红军心连心

(二)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红军长征革命旧址

(三)回民独立师:抗日武装的一面大旗

(四)宁夏同心清真大寺与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五)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

(六)毛泽东为延安清真寺题写匾额

(七)延安回民救国协会

十、同仇敌忾,回族人民奋起抗日

(一)将士齐拼命,抗战挫凶锋

(二)爱国爱教,“日寇回回国”阴谋破产

(三)近东访问团奔赴麦加,揭露日寇滔天罪行

(四)达浦生只身出国,宣传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五)南洋访问团:马天英肩担道义为抗日

(六)马赋良宣传抗日,留学生识破日伪奸计

(七)《中国穆斯林抗敌曲》激励着回族人民抗敌救国的热情

(八)王孟扬、马丝白吹响抗战的号角,唤起了穆斯林抗战的斗志

(九)虎嵩山拟祷词,祈祷中华胜利

(十)带领回族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马良骏大阿訇

(十一)起草《抗日宣言》,宣传抗日救国的杨敬之

(十二)终身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回族志士马德涵

十一、回族将士血战敌寇,气壮山河

(一)安德馨:誓与榆关共存亡

(二)萨师俊为国捐躯

(三)马本斋抗日威震冀鲁

(四)渤海回民支队战功卓著

(五)马思义与回民骑兵团

(六)马君图:母子两代英雄

十二、焦土抗战、冲锋陷阵

(一)血战台儿庄,回族将士血染沙场

(二)骑一师重创目寇,马家军气壮山河

(三)收复五原,绥西抗日振奋人心

第五篇 新中国的回族

一、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二、欣欣向荣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三、老一辈革命家焕发青春

四、肩负重任的新时期领导干部

五、英姿飒爽的回族将领

六、成就突出的科技人才

七、妙手丹心的医疗专家

八、商海弄潮儿

九、弘扬主旋律的新闻出版工作者

十、名家辈出的回族学者

十一、妙笔生辉的文学家

十二、独领风骚的舞台艺术家

十三、妙笔生花的书画艺术家

十四、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

十五、体育健儿

十六、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

十七、勇于奉献的时代新人

第六篇 回族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与民族传统

一、回族的信仰礼仪

(一)念证言

(二)礼拜

(三)封斋

(四)天课

(五)朝觐

(六)净仪

二、回族的节庆

(一)开斋节

(二)古尔邦节

(三)圣纪节

(四)盖德尔夜

(五)拜拉特夜

三、回族的宗教礼仪

(一)取经名,行割礼

(二)婚俗

(三)丧葬礼仪

四、回族姓氏和家谱、宗谱

五、回族服饰

六、清真饮食

七、清真寺文化

八、经堂语言与“小儿锦”

九、回族的传统

(一)阿拉伯文书法

(二)清真寺楹联文化

十、回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回族的剪纸、刺绣、砖雕、内画壶艺术

(二)回族武术及民间体育活动

(三)回族民歌、乐器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