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
正版旧书实拍,极速发货
¥
7.27
2.6折
¥
28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孙沛东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沛东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17613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3页
-
字数
25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
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市场化对日常生活的入侵,以及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白发苍苍的他们为何要瞒着子女跑到公园来代理相亲?为什么明知子女的婚事要由子女决定,却乐此不疲地奔波于各大公园的相亲角?为什么相亲角的婚配效率基本为零,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气,日均人流量过万次?《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将为您揭开上海相亲角的神秘面纱。
- 【作者简介】
-
孙沛东,女,陕西铜川人。1995年起在中山大学求学,本科学习法语,辅修汉语语言文学;硕士主修法语语言文学与文化,辅修社会学;2007年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和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Paris)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研究领域包括消费与时尚、婚恋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在《开放时代》、《广东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浙江学刊》、《西北师大学报》和《南方人口》等期刊发表文章16篇,专著《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66-1976)》即将出版。
- 【目录】
-
序
引言
一“中国式焦虑”
二问题的缘起
三谁在“白发相亲”?
四为谁“白发相亲”?
第一章文献回顾
一有关择偶标准的理论
(一)社会学理论
(二)心理学理论
二有关择偶过程的理论
(一)筛选理论
(二)婚姻市场理论
(三)选择交换理论
三关于择偶的实证研究
(一)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
四有关“白发相亲”现象的研究
五研究问题与理论视角
六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制度与情境:相亲角是一个新型的择偶平台
一相亲角:一种宏观的制度分析
二相亲角:一个微观场域的情境分析
(一)“欲望”相亲角
(二)“实力”相亲角
(三)“市场”相亲角
(四)相亲角的情感结构
第三章冲突与斗争:相亲角为何效率低?
一择偶标准:行动者及其博弈
(一)相亲角部分群体的择偶标准
(二)相亲角普遍的择偶标准
二行动策略:“白发相亲”的择偶行为
(一)择偶步骤
(二)择偶策略
三相亲角效率低下的子女因素
(一)成材容易,成家难,曾经的优势如何变成今日之劣势?
(二)是主动单身、被动单身还是被动前提下的主动单身?
(三)地位提升、观念维续与现代女性的择偶困境
(四)现代性对待婚群体人性的挤压
(五)相亲角为何缺乏西方意义上的“约会文化”?
第四章合作与协调:相亲角为何人气旺?
第五章中国式焦虑:谁来娶我的女儿?
参考文献
附录一被访者基本情况表1
附录二被访者基本情况表2
附录三相亲角掠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