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叙事道德的危机:解码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叙事道德的危机:解码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

26 9.3折 28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世真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74b

上书时间2024-07-01

文华图书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杨世真 著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362865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9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初步建立了解读影视媒介失德现象的一系列有效范式,并运用这些范式对广播影视反低俗化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作了较为独到的阐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其中“显性叙事道德/隐性叙事道德”研究范式的提出,为广播影视反低俗化提供了全新的、基础性的思想理论资源。
提炼、概括出影视传播中四种典型的失德现象,论述了影视媒介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独特功能。
对产生“低俗化”等失德现象的内、外因进行了独到的分析,并提出了极具可行性的治理建议。
重点解析了三大主流类型影视剧(红色经典剧、家庭伦理剧、涉案剧)中三类人物形象(英雄形象、第三者形象、新坏人形象)的塑型观念与手法,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令人信服地批判了其中的解构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纪实主义”神话等不良倾向。
提炼出了三“虚”七“实”共十项策略与措施,这对于扩大与巩固反低俗之风的成果、促进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杨世真,男,1970年生,博士,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师,英国考文垂大学(C0ventryUniversity)电影学访问学者。
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影视剧本创作、影视基本理论与批评、中外纪录片比较、中韩电视剧比较等。所讲授的课程主要有“影视美学》、《影视剧创作》、《视听语言》、《中外纪录片比较》、《中韩电视剧比较》、《短片创作》等。
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广电总局课题1项(国际解构主义文化思潮与中国当代影视剧创作),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多个。
已出版专著《电视艺术原理》(2003)、《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以小说与影视剧为例》(2007)及专业教材《广播电视文学写作教程》(副主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指导学生创作栏目剧、DV短片及电视剧本多部。
入选“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荣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电视牡丹奖二等奖两次。
【目录】
导论:此项研究的背景、对象、视角、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总论: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影视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
第二节失德四型
第三节两种“大众文化”

第二章叙事道德的管理困境——以荧屏“净化工程为例
第一节“俗”解
第二节“低俗化”的镜像
第三节“低俗化”产生的外部诱因
附录一地方电视的全国化战略之路以浙江广电集团为例
第四节“低俗化”产生的内部根源
附录二底线的诱惑:分级制与中国影视产业振兴
第五节五年来广播影视反低俗之风的回顾与展望

第三章影视传播中的解构主义——以红色经典剧文本为例
第一节从解构到建构——“新英雄”形象的叙事道德解码
第二节电影《英雄》与当代解构主义文化思潮
——兼与“美式英雄”形象比较
第三节谁给《集结号》穿上了“皇帝的新衣”

第四章影视传播中的道德虚无主义——以家庭伦理剧文本为例
第一节荧屏“第三者”形象的隐性叙事道德解码
第二节失德与失乐:《廊桥遗梦》的负面社会效应
第三节他山之石:韩剧叙事艺术管窥

第五章影视传播中的“纪实主义”——以涉案剧文本为例
第一节“纪实手法”的神话
第二节“新坏人”形象塑造中的失德现象
附录三未完成的启蒙——30年来中国电影语言现代化之途的回顾与反思
结论:重建叙事道德,构建荧屏和谐美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