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短相形:中国水彩艺术论文集

15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刚 编

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18

老橡树书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刚 编
  • 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50313439
  • 定价 1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6页
  • 字数 1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长短相形”是取自老子《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其含义是万物万事都有其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的。有与无相生相成,难与易相互依存,长和短彼此依照,高和低相互依附,这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他以这样的辩证思想来诠释世间万物、万事是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中存在、生长与发展的。老子从事、物的*浅显处来诠释事物的相生相克、和谐共存的哲学理念。
  在老子看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世间万象、万事都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这也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万象的存在不可能是单方面的。
  一切获得都是失去的前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依存一切,一切重演一切。水彩画传人中国,*早可以从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和德国画家艾启蒙等西方画家传播西洋绘画法则算起,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之后清政府在其颁布的一系列学堂章程中将水彩画列入普通教育领域,水彩画成为艺术家以西洋画形式观察世界和表现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在梳理和研究中国水彩画的这一段历史时,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学堂中实施了美术教育还是画家们将水彩画作为其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而言,都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成果。然而我们从艺术发展的长河来看,中国水彩画的创作从一个学习期,走入了一个舒适区,其作品的表现与所涉及的对象已经被固有的水彩画概念牢牢地束缚住了。我们必须走出这个舒适区,将水彩画创作视为艺术智性与创造性的社会能量和时代责任,并在这一责任驱使下确定自己的文化自信,寻找铸就自己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形象,这应该是新一代水彩人应有的历史使命。
  长期以来水彩画一直被视为小画种,甚至有些水彩画创作者自己也不自觉地默认了这一切。在我们看来,画种本无大小之分,衡量艺术作品的标准更不是画种的大小而是艺术的共同使命与力量,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伟大的工作者不倦地努力,不倦地创造,不倦地抛弃,不倦地变革。只有在这一系列的不倦地劳动中才会创作出壮丽的作品。回首水彩画的研究与创作,似乎正见了“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如果水彩画家能够以使命担当的来对待他的创作,将绘画视为文化的表达,以生命给艺术以活力,以思想给艺术以价值,精其心简其形,胸中有大义,心中有人民,肩上有责任,笔下自然有乾坤。
  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和谐共存的哲学理念,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水彩艺术创作的力量在于他与生命、与文化融为一体的绽放,而不是舒适的、习惯性的图像描绘与表达。同时艺术创作也是加强艺术家的对于生命和文化的感受力。我们叙述的今天是从过去流向今天,流向此刻的,我们以今天的责任与担当书写中国水彩的明天与未来,我们以艺术智性与创造性的社会担当逐步建构中国水彩艺术研究与实践的体系,诠释真正的艺术家与画家作为新一代知识分子和公民的担当与品格。
  我们以“长短相形”为题,选择艺术理论家、画家和学者的不同观念,编辑了中国水彩艺术文集,目的在于让自信和理性与艺术创作同样闪烁光芒,让文化与担当共筑艺术创作的力量。
【目录】
前言
长短相形
历史
隔“水”观画
从“水彩”到“中国水彩”一写在“百年华彩——中国水彩艺术研究展开展之际”
对水彩画观念史的思考
东方水彩的轮廓
水色百年瞻望
简论英国近代水彩的崛起
写实是一种态度——新写实主义视野中的百年中国水彩画

论述
新异视觉感知的探寻-2015深圳国际水彩画双年展诠释的绘画当代性
伟大独特之精神,坚贞热烈之怀抱
米罗的超现实诗画与图像学分析
水彩画色彩教学的思考
水彩当随时代——对广州美术学院水彩专业建设的思考
对当代水彩画基础教学的思考
王维新绘画之义涵——一个有关中国西画现代性生成的个案分析
形是一切——王肇民艺术论
精神的铸塑——从“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观照中国水彩画的自觉

我见
异彩纷呈
精神的光感——赵云龙、王家增、周刚作品中的低视角度
关于中国水彩画的思考杂记
把艺术当成一种信仰
水彩绘画的新规范
绘画生殖观——水彩个案研究之一
说三道四谈水彩
似与不似之间——漫谈似象式水彩画创作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