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 2.2折 ¥ 45 八五品
库存2件
作者朱自清 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X7
上书时间2024-11-11
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年11月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童年时全家从东海移居扬州,1912年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7年升入本科哲学系。1920年修完课程,提前从北大哲学系毕业。毕业后,在扬州八中、杭州一中、吴淞中国公学、宁波四中等校任教多年,后经俞平伯推荐,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则转为以散文为主。1928年的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1938年3月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1948年8月12日,因患胃病(胃穿孔)逝世,享年50岁。
朱自清不仅是学者和教授,更是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与人合作创办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诗刊,加入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首抒情长诗——《毁灭》,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朱自清对新文学的很大贡献,是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于1980年《重印〈经典常谈〉序》
朱先生逝世已经三十二年,重看这本书(《经典常谈》),他的声音笑貌宛然在面前,表现在字里行间的他那种嚼饭哺人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使我追怀不已,痛惜他走得太早了。
现代教育家、作家杨振声
同朱自清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存、朴素……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中来,幽默从忠厚中来,腆厚从平淡中来。
当代语文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于漪
过去我读过《经典常谈》,朱自清先生所著,我读了很多遍。
当代历史学家、知名学者吴小如
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钵,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这本《经典常谈》就是我这话一个确切的明证。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编审钱伯城
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1898—1948)这本《经典常谈》,介绍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
书中随处可见是那一时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