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学(第2版)
  • 立法学(第2版)
  • 立法学(第2版)
  • 立法学(第2版)
  • 立法学(第2版)
  • 立法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立法学(第2版)

30 6.7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蚌埠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旺生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2

装帧平装

货号299

上书时间2024-05-27

旭升书店z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周旺生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2
  • ISBN 9787503698309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2页
  • 字数 67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立法学(第2版)》作者周旺生教授在国内首开立法学研究,是中国立法学学科体系的奠基人。本教材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立法学专著性教科书之一,代表着立法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先进水平。本次新版,是作者对既往研究和新近成果的全面总结和精心提炼。作者以“立法原理一立法制度一立法技术”立论,注重构建立法学完整知识体系,阐释立法学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同时,作者亦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对一系列中国立法理论与实践中丞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立法学(第2版)》文字晓畅、逻辑严谨、立意深远,富于理论深度和知识广度,又彰显实践精神和国情意识。既可为立法学研习者提供准确丰富的教益,亦可为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
【作者简介】
  周旺生,北京大学教授,国家重点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多家省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法制或立法顾问,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在国内率先创建立法学学科并取得成功。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奖、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奖、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程奖等十多项奖励,并两次当选北京大学“十佳”优秀教师。主持“法律制度与社会建设的和谐”、“中国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研究”、“中国立法与中国立法学”、“中国立法质量研究”、“中关村立法研究”、“当代法理学理论学说研究”等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独著著作主要有:《立法学》、《立法论》、《立法学教程》、《规范性文件起草》、《法理探索》、《法理学》等。合著和主编著作主要有:《中关村立法研究》、《当代中国立法》、《立法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等。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万字以上长篇论文近百篇。为北京大学和其他诸多大学、中央和地方诸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设十多门课程和一系列讲座,讲授生动幽默,深入浅出,深受欢迎。主张法学应当经世致用,注意参与中央和地方立法,努力为法治国家建设服务。由周旺生担任专家组组长、首席专家、起草小组负责人之一的中关村立法,以其一系列先进理念和制度创新为诸多立法提供了典范性经验。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作为学科的立法学
第二节 立法学的价值和地位
第三节 立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立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立法原理
第二章 立法原理总论
第一节 何谓立法原理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立法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立法与利益、治国和秩序

第三章 立法的概念
第一节 立法概念释义
第二节 立法的外延、内涵和定义
第三节 立法和法的创制、制定、制订、拟订

第四章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
第三节 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章 立法与国情
第一节 立法与国情的一般理论
第二节 立法对国情的依赖性
第三节 国情因素对立法的作用
第四节 中国立法与中国国情

第六章 立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立法法与其历史环境
第二节 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第三节 立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第四节 立法的历史类型

第二编 立法制度
第七章 立法制度总论
第一节 何谓立法制度
第二节 立法制度与立法体制
第三节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
第四节 中国立法体制的改革
第五节 立法活动过程

第八章 立法主体
第一节 立法主体概述
第二节 立法机关:主要的立法主体
第三节 立法机关的三大主体-
第四节 国家元首、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第五节 立法者和立法工作人员

第九章 立法权限
第一节 立法权概述
第二节 立法权和国家权力体系
第三节 立法权的归属和范围
第四节 明示立法权和默示立法权
第五节 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和政府立法权
第六节 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第十章 立法程序
第一节 立法程序概述
第二节 提出法案
第三节 审议法案
第四节 表决和通过法案
第五节 公布法

第十一章 中央立法
第一节 中央立法概述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
第四节 国务院立法
第五节 国务院部门立法

第十二章 地方立法
第一节 地方立法概述
第二节 一般地方立法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第四节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第十三章 授权立法
第一节 何谓授权立法
第二节 授权立法制度
第三节 中国授权立法

第十四章 立法监督
第一节 立法监督原理
第二节 立法监督制度
第三节 中国立法的批准、备案和审查
第四节 中国立法的改变、撤销和裁决

第十五章 立法和法的解释
第一节 法的解释原理
第二节 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
第三节 中国法律解释运作制度的完善

第三编 立法技术
第十六章 立法技术总论
第一节 何谓立法技术
第二节 立法技术与立法、法制和社会发展
第三节 立法活动运筹技术
第四节 法的结构营造技术

第十七章 立法方法、策略和要求
第一节 立法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 立法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 立法技术的其他要求

第十八章 立法预测、规划和决策
第一节 立法预测
第二节 立法规划
第三节 立法决策

第十九章 法案起草
第一节 法案和法案起草
第二节 法案起草人
第三节 法案起草的过程和步骤
第四节 委托起草和合作起草

第二十章 法的构造
第一节 法的结构的要件和类型
第二节 法的名称
第三节 法的内容
第四节 目录、标题、序言、括号和附录
第五节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
第六节 立法语言文字

第二十一章 法的总则、分则和附则
第一节 法的总则
第二节 法的分则
第三节 法的附则

第二十二章 立法的完善
第一节 法的修改和补充
第二节 法的废止
第三节 法的清理
第四节 法的汇编
第五节 法的编纂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