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
  • 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
  • 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
  • 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

25 九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学军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92

上书时间2024-11-23

杨芳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鲁学军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9098471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3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李觏是我国北宋中期一位忧国忧民,具有改革意识的平民思想家。他的著作被誉为“医国之书”。然而,李觏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并不突出,对李觏思想的研究也相对甚少。《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李觏哲学思想的特点,并强调他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继承和突破。
  李觏活跃于儒家本土思想回应异域佛教思想挑战的仁宗朝时代,也是儒家政治思想兴起、“回向三代”意识盛行的时代。这个时候,在宋初以来各种现实政治矛盾的逼迫下,儒学士大夫秉承传统儒家政治理想,提出了对文化、政治、社会进行大规模改革的要求,催生了两次社会变革——“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李觏身处两次改革之间,他的思想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对李觏哲学思想的研究,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北宋的文化与政治,进而更全面地了解宋代道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与此同时,在李觏研究的背后,《人文学术·通经明道、康国济民:李觏思想研究》还进一步探讨了儒学中“内圣外王”、“义利”、“体用”等长期困扰学界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也试图说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作者简介】
  鲁学军,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哲学博士,现任上海震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对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哲学亦有所涉猎。发表论文《孔子礼学与荀子礼学的差异》《再论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周易基本哲学观点及其真理性探析》《朱熹形上学体系下的理欲观》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唐中叶以来儒学领域里的变化
第二节李觏的生平及思想发展
第三节思想渊源及学术特点

第二章推本以见末——礼论
第一节“人道之准,世教之主”
第二节“顺人之性欲而为之节文”
第三节李觏重礼思想与《荀子》的关系

第三章明体而达用——易论
第一节北宋易学述要
第二节对刘牧易图论的批评
第三节《易》之祸福兴衰之道

第四章折中孟荀——人性论
第一节“性之品三,人之类五”
第二节“焉有仁义而不利”
第三节“霸者岂易与哉”

第五章承前启后——排佛论
第一节北宋前期的排佛老思想
第二节李觏的排佛老思想
第三节佛学界对李觏排佛论的反响
[附]关于李觏对佛、道教态度的另一面

第六章康国济民——经世论
第一节孔子之道的基本精神
第二节“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第三节“明本治军”
第四节“非教化则性不成”

第七章李觏对儒学的贡献
第一节儒学的使命
第二节合内外之道
第三节儒法合璧的探索者
第四节杰出的社会批评家

第八章李觏思想的主要影响
第一节李觏对王安石的影响
第二节李觏对张载的影响
第三节李觏与南宋事功学派的异同
结论
附录:关于“李觏不喜孟子”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