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职业化:社会学视角中的三农问题及其出路
¥
40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殷晓清 著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2005-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87
上书时间2024-09-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殷晓清 著
-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
-
出版时间
2005-12
-
版次
1
-
ISBN
9787811013573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0页
-
字数
223千字
- 【内容简介】
-
进入了21世纪,人类社会被明确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极。在强烈的物质导向下,社会的与“传统”相关的部分日益成为“社会问题”,相当多的研究都建立在这样的价值前提之下:消灭“传统”是进入“现代”的充分必要条件,如果不能使“传统社会”尽快具有“现代性”,社会发展是无从谈起的。
可是社会变迁是持续的,尽管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当前社会中很轻易地发现几千年前就存在的“传统”,但必须承认即使在最“传统”的领域也已经是“沧海桑田”。“人们好谈论已经变化或正在变化的现象,似乎很少注意那些没有变化的东西。没有变化的东西,往往比变化的东西更多、更深刻。”②受这样的思想启发,我认为研究那些相对“不变”的“传统”,比单纯通过比较去直接研究“现代”更接近解决问题的核心。沿着这样的思路考虑下去,我们将首先面对如下一系列问题:
(1)哪些“传统”被归结为当前的社会问题?
(2)这些被归结为“传统”的问题是怎样形成和持续的?
(3)这些“传统”怎样影响了“现代性”的获得?又怎样向“现代”转变?
- 【作者简介】
-
殷晓清,女,祖籍江苏如皋,1973年生。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农村社会发展、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发表的论文有《小农经济与农耕社会有机运行》、《农民工:一种就业模式的形成及其社会后果》、《农民工就业模式对就业
- 【目录】
-
导论 “农民”问题的由来
一、有机的传统农耕社会
(一)小农家庭经济是农耕时代政府财政最大化的选择
(二)小农经济有效地抵制风险
(三)人多地少不是农业的问题
(四)农耕社会有丰富的国家调控手段
二、现代化过程与农民问题
(一)农业剩余与农民溢出
(二)农业相对剥夺
(三)乡村社区消失
三、新的逻辑起点
(一)自然历史过程论
(二)面向解决方案的理论观
第一章 “农民”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一、“农民性”质疑
(一)“小农”不是现代职业农民
(二)农民不只是“农业者”
(三)农民的本质不是“乡下人”
二、“农民”问题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问题
(一)“小康”是个“问题”时期
(二)职业分化过程与农民问题
(三)产业结构导致的农民问题
(四)社区结构变化导致的农民问题
(五)“国-家”结构变化导致的农民问题
三、过程论方法
(一)S转型的普遍意义
(二)过程论的引入
(三)资料来源及使用
第二章 农民的经营与就业
一、农民的经营与就业
(一)务农者的“职业”
(二)农户的“经营”
(三)农民的经营、就业结构
二、非农就职的扩大
(一)非农化与“农化”
(二)非农就职的增长
(三)就职模式的变化
三、农户经营的非农化
(一)传统:从农业经营到工商业经营
(二)经营项目的变化
第三章 农民进入现代职业是乡村发展的动力
一、农民就职与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的生计性质
(二)农业的产业性质
(三)农民职业化与农业产业化
二、农民职业化与乡村城市化
(一)乡-城迁移
(二)乡村都市化
(三)农民职业化与乡村城市化
三、农民职业化与“福利墙”
(一)家庭保障模式
(二)职业保障模式
(三)农民职业化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引导农民职业化的制度创新方向
一、再建公平:给农民平行的公民地位
(一)在经营政策上规范非农经营
(二)在就业政策上建设无差别就业
(三)在保障政策上统一职业保障的口径
二、辨别效率:扩大非农职业启动产业化农业
(一)当前政策的基石: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政策建设的方向:调节农业生产者的行为
三、顺应时代:到城市里解决农民问题
(一)建立并完善就业移民政策
(二)鼓励并引导投资移民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地简介
附录二:张黄港村6组、瞿埭村5组户资料
附录三:实地调查的主题及时间安排
附录四:两村附近居民的补充性比较访谈主题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