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

30 3.4折 88 九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吴鹏森 编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21

上书时间2024-05-21

杨芳书屋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吴鹏森 编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 201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2659446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1页
  • 字数 4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青少年犯罪与社会矫正研究/犯罪社会论坛(第四辑)》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社会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由惘及罪: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风险研究、吸毒人员的社会整合与毒品治理、社会整合失灵与被动吸毒现象的治理机制和当前中国女性吸毒者维持毒品使用行为的研究等。
【作者简介】
  吴鹏森,安徽桐城人。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现为上海政法学院应用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城市与犯罪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犯罪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犯罪社会学。
  在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二十余部,在《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有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先后承担过世界银贷款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政府委托课题数十项,有十项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目录】
情感互动仪式与流动青少年犯罪
——基于家庭在情感互动中的融入性研究
青少年犯罪特点、原因及社区矫正对策研究
——以上海为例
“场域一惯习”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行为
——以药家鑫杀人案和曾世杰杀人案为例
当前大学生网络越轨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海一所普通高校为例
我国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社会学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由惘及罪:进城农民工子女犯罪风险研究
吸毒人员的社会整合与毒品治理
社会整合失灵与被动吸毒现象的治理机制
当前中国女性吸毒者维持毒品使用行为的研究
青少年吸毒的社会建构及其治理路径:以强制隔离戒毒学员L为例
社区矫正人员个案矫正操作程序的构建
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湖北764个样本的调查
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11省市调查
社会公众刑罚观对社区矫正合理性的影响研究
——基于理想类型方法的分析
犯罪矫治研究中的“社会关切”:一个形而上的犯罪学视角
刑罚观与社区矫正的公众认同
——基于湖北省764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政策法规面临的挑战及反思
试论中国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本土化
监护制度的“新常态”:从父母“监护权”到国家“监护权
西方城市青少年犯罪原因研究进展和趋势
美国青少年重复犯罪的实证研究
警司警诫制度与香港青少年犯罪的非刑事化处理
研究生之页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权益保护
——论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及其完善
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的发展特征及其深层困境探析
——基于对西安市观护帮教模式的实证研究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生发机制研究
——基于青少年自我认同与社会定义的差异性分析
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的实证研究
——以四川地区为例
近十年来我国“毒品犯罪”研究综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