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玉石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玉石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80129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33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题辞,重印的话,诗论编,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艺术不应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打破模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等等。
- 【作者简介】
-
孙玉石,1935年11月生,辽宁海城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野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 【目录】
-
题辞
重印的话
诗论编
郭沫若: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
一我效法造化的精神,自由创造
二艺术不应当是反射的而应当是创造的
三艺术家应该做自然的老子
四艺术的要求不在求得自然的一片形似
五美的艺术都受过一道灵魂的洗礼
六打破模仿自然的恶习,朝着动的方向走
七艺术美是诗人创造性想象的表现
闻一多及新月派的诗歌艺术追求
一感情和情绪是诗的灵魂
二把对生活美的感应升华为诗的激情
三没有真和善的美就失去了美的价值本身
四对艺术美和自然美关系的认识
五完全的想象创造完美的艺术世界
六由艰苦的锤炼迈向更美的目标
穆木天:中国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奠基者
一在理论贫困中崛起的美学沉思
二纯诗观念的最初构建者
三理论的反思与理论的命运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一中国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二朱自清对现代解诗学的倡导
三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四现代解诗学的实践原则
李健吾诗歌批评理论的现代性
一自我发现: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回到内在:批评价值标准的转向
三隔膜与超越:两个经验世界的碰撞
批评编
《女神》艺术美的获得与失落
一艺术退坡与审美价值的整体性
二美的失落伴随美的获得而来
三艺术美失落的原因探寻
朱湘的诗歌艺术
一“我的前途满是荆棘
二“死了也不死,是诗人的诗
三“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
李金发与中国初期象征派诗
一西方象征派诗在中国最初的传播
二中国象征诗的萌芽和产生
三李金发:中国象征诗的启明星
四李金发诗歌的艺术追求
五在象征派诗蓬勃的潮流中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潮流的回顾与评析
一稚嫩而芜杂的幼芽
二初期象征派诗的诞生
三初期象征派诗的艺术探索
四30年代现代派诗的勃兴
五现代派诗人心态探求
六寻找中外诗歌艺术的融汇点
七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
八现代主义诗歌的拓展与超越
九“中国新诗”派诗人群的超前意识
十在中西诗歌发展新的艺术交汇点上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一未完成的美学转折
二现代派诗人群系的必然选择
三“荒原”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四在审美的契合中重建新的艺术平衡
论冯雪峰诗的人格构成及走向
一我们歌笑在湖畔
二人间的悲与爱的歌
三从“湖畔”走向“高山
四一个光亮的灵魂
五“我心中的爱又是怎样地燃烧着呵
六“我被圣洁的惊颤所刺痛
七“我们终于达到了这样的审美
解诗编
读李金发的诗
夜之歌
温柔(四)
在淡死的灰里
读戴望舒的诗
雨巷
寻梦者
致萤火
读卞之琳的诗
断章
白螺壳
圆宝盒
读何其芳的诗
预言
扇
古城
读林庚的诗
夜
读废名的诗
妆台
十二月十九夜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