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政治地理视角下的省界变迁

80 九五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建平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11-19

地中海书房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建平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8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86654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71页
  • 字数 284千字
【内容简介】
明确的边界是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中国几千年的行政区划史中,同一层级的行政区域之间逐渐从模糊的区分过渡到相对明确的界限,但却未曾划定精确的界线。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加强法制化建设,制定并颁布了Ⅸ省市县勘界条例》,逐步对全国范围内各级行政区进行勘界。本著作主要是从政治地理的角度,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以省级行政区域界线为基础,复原民国时期安徽省界变动的过程,归纳变动的类型,探究在省界变动中政治过程对地理区域的影响。本书将安徽省界变迁归纳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整县改隶,展现了县级政区变动过程中自然、行政、文化、经济等各类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二类为模糊界限向精确界线的转变过程,这其中包括两种形式,其一为两省之间共有的湖泊如何划分界线;其二为两省之间以山为界,如何进行具体的界线划分。第三类为两省之间划出一定的相邻地域所设置的新县,应该归属哪一省以及依省界而设的新县对省界区域政治控制的影响。第四类为整理长江沿岸的插花飞地,对以长江为省界的沿江提防建设及管理所带来的利弊。
【作者简介】
徐建平,男,1979年生,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尤为关注近代政治地理学,兼及近代城市地理。
【目录】

摘要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选题缘由及思路
2.学术史回顾
二、民国时期勘界兴起的背景及相关法令
1.政区边界划定的两个基本原则
2.时代背景及勘界法令
三、本文的材料与结构
1.资料评述
2.章节安排
第一章县级政区隶属关系调整过程中的背景因素——以婺源、英山政区隶属关系变动为例
第一节婺源改隶江西
一、概述
二、隶赣:战区的需要
三、背景:自然区域的归属
四、回皖(上):文化区之趋向
1.回皖运动
2.文化:传统的精神寄托与现实的利益冲突
五、回皖(下):经济区之实际
六、结果:多种区域类型的交互作用
第二节英山改隶湖北
一、“吴楚咽喉”——英山县之自然区域
二、行政区——英山设县及其隶属关系
三、军事需求——行政区与自然区的统一
四、文化区与经济区——英山改隶未受阻力的背景
第三节小结
第二章湖滩开发与省界的成型——从界限到界线(上)
第一节皖南湖滩与省界成型——以丹阳湖为例
一、丹阳湖概况
二、与水争地:丹阳湖围垦纠纷之由来
1.民国以前之丹阳湖划界纠纷
2.湖产的争夺与水利之间的矛盾
三、与民争利:民国时期丹阳湖垦务与省界纠纷(上)
1.背景
2.缘起
3.第一次会勘
4.第二次会勘
5.第三次会勘
6.行政院之最后裁定
7.竖立界碑,绘制界图
8.仲裁背后的隐患
四、与民争利:民国时期丹阳湖垦务与省界纠纷(下)
1.宝丰垦务公司的一纸诉状
2.小花滩血案——丹阳湖大滩开发引起的纠纷
3.划界是否有必要
五、结果与现状
第二节皖北湖滩与省界成型——以青冢湖为例
一、背景
1.青冢湖纠纷的时空背景
2.青冢湖周边政区变迁
二、民国时期青冢湖省界纠纷
1.缘起和初次划界
2.隐患和纠纷
3.属人主义的划界原则——江苏省
4.属地主义的划界原则——安徽省
5.结局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山区开发与省界成型——从界限到界线(下)
第一节省界地区的插花地整理——以荆州、上塘为例
一、背景
二、区域归属纠纷的产生
三、荆州复界运动与边界的第一次调整
四、不合作与无政府
五、荆州回昌运动
六、尾声
第二节省界地区的微观利益之争一以休宁、开化界争为例
一、史籍记载中休宁、开化之边界
二、纠纷的起因和双方的述求
三、内政部的处理以及皖浙两省的应对
第三节小结
第四章省界内外——跨省界与依省界设县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跨省界设县及其归属——以立煌县为例
一、设县背景
二、设立新县
三、归属问题
第二节以省界为县界——新设县与老省界
一、嘉山设县
1.设治缘由
2.设治经过
二、岳西设县
1.设县缘由及经过
2.县境之区域形势
三、临泉设县
1.设治缘由及经过
2.设县之后边界之调整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权利与义务:鄂皖赣三省边界调整与江堤维护
一、鄂皖赣三省沿江边界形势及问题
1.鄂赣两省边界犬牙交错的成因及问题
2.皖赣两省边界的参差情形
3.鄂皖两省边界纠纷地点及原因
二、鄂皖赣三省省界调整前有关江堤之维护职责
1.江堤之组成及其受益范围
2.三省关于江堤维护之责任分配
3.问题的根源
三、以江为界方案的提出及其划定
1.1930年代初期的大水灾
2.三省边界调整方案的提出及划分经过
四、结论
结语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