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博学·政治学系列: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原版 有勾画

15 2.9折 52 八五品

库存2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星久 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43-5

上书时间2024-06-30

九条龙书店

十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星久 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309131383
  • 定价 52.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5页
  • 字数 38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研究和考察中国历目前政治思想的发生与演变过程、演变规律的学科门类,本书主题是:中国古代历目前围绕国家政问题展开的理论化思考;其基本内涵是:古代中国人观察政治问题的方法论与知识论、人性论预设(如偏于人性善还是性恶)、关于政治理想、政治规范的思考、对政治现实的认识与判断,以及有关具体的“政治之道”或“治国之道”的思考。围绕上述主题和基本内涵,《中国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展开对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的梳理、介绍,进而解释其发生的条件、原因,把握其演变的逻辑与规律,评价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历目前的贡献与地位。
【作者简介】


张星久,1956年生,山东菏泽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制度、政治思想研究以及中西政治治理理念方面的比较研究,著有台湾政治风云、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述论、中国政治思想史(近现代部分)、新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发表有关政治合法、政体类型分析、儒家思想的历史困境与现代价值以及中国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系列研究数十篇。酷爱政治学事业,执教数十年,深受喜爱与鼓励。
【目录】


导言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什么
(一)什么是“政治思想”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史”以及“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知识与智慧:学政治思想史的目的与意义
三、“神入”与“超然”:研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
(一)“神入”——移情式理解
(二)外部审视与“概念化”处理
四、本书的内容与特
讲萌芽与发端——商朝与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新兴的治理问题与政治思想特点
二、大道与人道:政治的起源与目标
(一)商朝的天道观
(二)尚德爱民:西周天道观的变化
三、西周时期的主要施政理念
(一)“明德慎罚”思想
(二)“贵贵”“亲亲”之道与“大一统”思想
(三)《洪范》中的政治观念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第二讲争鸣与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上)
一、社会变革与思想动向
(一)秩序与文明问题
(二)社会条件
(三)一般思想动向与政治知识水
二、儒家的政治思想孔子
(一)孔子的生及其主要贡献
(二)“仁”为政治的优选目标与原则
(三)“克己复礼”:行仁的外在条件
(四)“为政以德”:孔子的政治过程观
(五)“以道事君”式的“公忠”伦理
三、儒家的政治思想——孟子
(一)孟子的生简介
(二)善论:仁政的哲学基础
(三)仁政与王道
(四)君臣、“道”“势”之间
四、儒家的政治思想——荀子
(一)荀子思想的特点
(二)荀子思想的哲学基础与方法
(三)以“礼”为核心的政治学说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第三讲争鸣与繁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下)
一、墨子的政治思想
(一)“兼相爱、交相利”的基本理论
(二)尚同与敬天:兼爱的条件与保证
二、道家的政治思想
(一)道家的特点与代表人物
(二)老子“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
(三)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三、法家的政治思想
(一)法家的特点与代表人物
(二)观察社会政治问题的方法与视角
(三)法家思想中的“人”与“政治”
(四)思想
(五)“以法为本”的政治过程论
(六)耕战为本的基本国策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第四讲“独尊”儒家与意识形态的确立——秦汉时期的
政治思想
一、从“黄老之治”到“独尊儒术”
(一)秦帝国的覆灭与法家思想的流变
(二)汉初的“黄老之治”
(三)《吕氏春秋》《淮南子》与秦汉思想的过渡
(四)“独尊”儒家的过程与背景
二、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政治学说
(一)董仲舒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人类社会与政治秩序的起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三)法天行道、以仁为本的优选政治原则
(四)的职责与“君为臣纲”的政治伦理观
(五)“受命”说与“谴告”说
(六)董仲舒在政治思想目前的地位
三、董仲舒以后的汉代政治思想
(一)思想脉络与特点
(二)“天人感应”思想的演变与汉代政治斗争
(三)桓谭的政治思想
(四)王充的政治思想
(五)东汉后期政论家的思想
(六)东汉党锢之祸在政治思想目前的意义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第五讲“名教”“自然”之争与儒家的危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政治思想
一、玄学的兴起与儒家思想的危机
(一)玄学产生的原因
(二)的传入与流行
二、魏晋时期的主要政治思潮
(一)玄学温和派的“无为而治”思想
(二)阮籍、鲍敬言等激进反体制的“无君”论
(三)葛洪对制的辩护
(四)批评郡县制、维护分封制的主张
(五)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夷夏之辨”
三、儒家传统的延续
(一)恢复儒家“名教”的努力
(二)儒家的“体制化”以及对常生活的影响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第六讲政治行动中的儒家——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隋唐政治思想概观
(一)政治思想演变的脉络与特点
(二)儒学的复兴
二、王通与隋唐政治思想的转型
(一)回归“周孔之道”与“三代之法”
(二)“不以天下易一民之命”的贵民思想
(三)“无为而治”的时代内涵
(四)突破“华”“夷”之别的新正统观
三、中唐以后的政治思想动向
(一)安史之乱后“尊王攘夷”意识的产生
(二)韩愈的“道统”说与“尊君”思想
(三)柳宗元的起源观与郡县制度论
(四)唐末五代反体制思想的再度兴起
结与讨论
进一步思的问题
……
第七讲事功与义理之间——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八讲反思与突破——明清时期的社会批判思想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