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醉石印谱汇编(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 16开精装 全二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醉石印谱汇编(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 16开精装 全二册)

收录印谱收藏大家林章松先生珍藏的唐醉石珍本印谱五部。其中唐醉石 自刻自辑作品三部,即《唐醉石印存》《醉石印稿》《醉石山农印稿》;叶鸿翰辑五册本《印汇》中唐醉石所治之印两部, 即《唐醉石印存》《醉石山农印存》。《 印汇》以唐氏印谱为主,同时还收录了王提、吴宝森、巢勋等名家印作,题名《杂 家印存》,内容较为珍贵,故附于辑内。全书共收唐醉石刻印三百八十四方,其他印人作品五十九方。

544 8.0折 68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章松 编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72645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80元

上书时间2023-05-09

专利文献资料汇编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松荫轩”是香港著名印谱收藏家林章松先生的斋号,林先生历三十年之功,广收古今印谱至今不辍。截至目前,书斋现藏印谱计约3000余种,蔚为大观,具有存藏印谱种类多、数量大、富特色等诸多特点。本书为《松荫轩藏珍稀印谱丛刊》之一种,收录著名篆刻家唐醉石印谱如《唐醉石印存》《醉石山农印稿》等所收近四百方印蜕。本次整理出版过程中,为方便读者阅读和欣赏,特邀请国家图书馆金石研究专家对每个印章做释文解读,同时为展示印谱原貌,本次出版全部彩色印刷,以满足篆刻爱好者及相关研究者的需要。

前言

印譜是彙輯多種印章而成的譜册,又稱“印存”“印舉”“印集”“印式”“印稿”等。官修印譜多爲政府選派官員編製,以古璽印爲主;私修印譜則多爲收藏家或篆刻家編製,既有璽印,也有名家篆刻精品。在傳統四部分類中,輯録璽印、官印而成的印譜,被歸入史部目録類金石之屬;輯録流派篆刻作品而成的印譜,則被歸入子部藝術類篆刻之屬,二者有着明顯的分野,反映了印譜和印學發展的歷史。無論是璽印譜還是流派印譜,均因保留了數量衆多的歷代印章的基本面貌,使很多散失無存或喪失原貌的印章得以留存,傳遞着篆刻藝術史、文字學史及制度史、文化史等諸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對鑒賞、臨摹、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而受到藝術史家、文字學家及傳統文化研究者、愛好者的廣泛重視。

印譜起源於宋代,隨着金石學風尚的興起而出現。目前已知最早的印譜,是北宋楊克一編製的《集古印格》一卷(又稱《圖書譜》),係輯録古璽印而成,惜已亡佚。此後有宋徽宗主持編纂的《宣和印譜》四卷,是官修印譜之祖,輯官私印近千方,同樣也不存於世。存世最早的印譜,見於南宋王俅的《嘯堂集古録》,收録三十七方古璽印,雖非單行印譜,但已可見印譜之雛形,與其他金石器物一樣,係摹刻拓印而成。在這一時期的《博古圖》《集古録》一類的金石古器圖録中,均有古印的身影,經勾摹、雕版、拓印而成。此後,印譜逐漸從金石古器圖譜中分離出來,成爲獨立的集古印譜,陸續出現了王厚之《漢晋印章圖譜》、顔叔夏《古印譜》、姜夔《集古印譜》等,可惜這些印譜多已亡佚。宋人輯録、摹刻古印而成印譜,開啓了古印學的範式和先河,對後世印學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元代承續這一風嚮,出現了吾衍《古印式》、陸友仁《集古印譜》、柯九思《集古印譜》、吴敷《吴孟思印譜》、楊遵《楊氏集古印譜》等重要印譜。

明清時期,隨着出版業的發達和文人篆刻藝術的盛行,印譜得到蓬勃發展。明中期以前,印譜的編製仍以摹刻拓印古印爲主。明洪武二十一年(一三八八)内府編製的《寶璽印式》,載歷代大小玉印一百九十一枚;宣德三年(一四二八)吕震奉敕編製《歷代璽印譜》,收秦至宋璽印五十方,是官修印譜的代表作。私修印譜也大量涌現,如陶宗儀《古人印式》、鄭曄《漢印式》、唐之淳《手摩楊氏集古印譜》、沈津《欣賞編·印章圖譜》、郎瑛《古圖書》等,均爲摹刻古印而成。明中期以後,隨着篆刻藝術的發展,印譜的編製有了全新的變化,出現了原印鈐蓋這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隆慶六年(一五七二),顧從德《集古印譜》的刊印面世,即爲新式印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顧氏輯得一千八百餘方秦漢印章,以原印鈐拓的形式,印行二十部。因原印鈐蓋能直觀再現印章原始面貌,甫一印出,即引起轟動。此套印譜在編輯體例、用材、形式等諸多方面,都爲後世的印譜刊印提供了新的範本,印譜學也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此後原印鈐蓋印譜蔚然成風,爲晚明印譜蓬勃發展提供了契機。清代是中國篆刻藝術史上的一個高潮,在印材、技法、創作思想、藝術理論等諸多方面逐漸豐富和完善,這一時期印人輩出、流派多變,印譜的刊行也得到了井噴式發展。康熙年間吴觀鈞《稽古齋印譜》所收古印二千七百餘鈕,爲當時璽印鑒藏之首。乾隆年間汪啓淑擁有極爲精湛的刻印技法,拓印數量宏富,編輯出版《集古印存》《飛鴻堂印譜》《退齋印類》等二十餘部,刊印範圍、編輯形式、收録數量等都具有劃時代意義。咸豐年間山東人陳介祺好金石收藏,其編輯刊行的《十鐘山房印舉》,在印學史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清末至民國期間,隨着照相技術發展,石印、珂羅版等技術引入,印譜有了照相影印的新形式,由此印譜出版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隨着近代學術的發展,學者們開始關注印學與小學、地理、官氏等學術領域的關聯,使印譜的編製出版呈現賞鑒與研究并重的局面。這一時期,《西泠六家印存》《尊古齋印存》《丁丑劫餘印存》等大量編輯體例成熟、收録作品精湛的印譜文獻相繼問世。

據統計,存世印譜總量約六千餘種,散藏於海内外公私機構。公藏以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機構收藏最夥;私藏多有宗家,而香港林章松先生可謂翹楚。林章松,字秉承,别署松蔭軒主,拜篆刻家曾榮光先生爲師,專習書法和篆刻,由此進入篆刻創作和印譜收藏之門。在印譜收藏上尤爲勤勉,數十年間廣爲搜求,收藏總量達三千餘種,漸成海内大宗。不僅規模、種類蔚爲壯觀,其品級之珍善,也著稱宇内。版本目録學家沈津先生曾寫下《方寸之間天地寬——記印譜收藏家林章松先生》:“林先生能集印譜收藏之大成,一是獨到的眼光,二是對印譜的執念,三是雄厚的財力做支撐,當然也少不了平日裡的節衣縮食、寬打窄用。然而追根究底,成就林先生今日收藏印譜之規模的,是他兀兀窮年、矻矻終日的勤謹和篤學。也許,從商人的角度看,他是在經商之暇收集印譜,但從收藏的角度來説,他的重心却在於研究印譜,從商倒成了他搜集印譜的途徑,而非目的。”林章松先生以整理、修復、研究印譜爲樂,對傳世印譜的刊布、流傳始終有一種强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立下化私爲公的宏願,希望將珍藏的印譜以各種形式公諸於世,供讀者賞鑒、研究,從而促進古代篆刻藝術史研究的深入開展。沈津先生曾這樣評價:“林先生對印譜的感情不是據爲己有,而是將其編目、著録、整理、歸納,最後爲人所用。滿室的印譜,經過林先生的精心編排爲人矚目和珍視,也是人與物的緣分。印譜或許可以隨時光常存,而人則世世代代,來來去去,於是,欣於所遇,暫得於己。過手時珍重恭敬,解讀一方石印上深淺紋路裡藴藏的故事,繼而將這物件一脉相承,便是林先生的簡單願景了。”

我社有幸蒙先生青眼,不僅參與部分印譜底本掃描工作,而且得到無償授權,出版其珍藏的印譜和研究著作。松蔭軒所藏品類繁多、卷帙浩瀚,難以一次推出,經與林先生商議,我社先期推出《松蔭軒藏珍稀印譜叢刊》。《叢刊》分“集古璽印譜”“摹古印譜”“集名家篆刻”及“自鎸印譜”幾大類别,并以稿本、原鈐本、孤本、善本、石印本等爲整理對象。先期推出名家及其流派篆刻作品,以珍稀稿本印譜及其他重要印譜文獻爲底本,印人小傳和提要附前,具體圍繞譜名、册數、刊年、所涉藏者或編者、撰序者及印人作扼要介紹,再對印譜外觀及内容如開本、板框、收印數量、邊款收録等做詳細記録,務求完備。正文部分每部印譜均以原大高清呈現,特聘請國家圖書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的相關專家爲每方印蜕及邊款作釋文解讀,并由復旦大學古籍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吴格教授最終審定。爲方便讀者查閲使用,文前附有各方印章釋文索引,依據筆畫順序排列。值得一提的是,我社得到林先生的信賴和支持,即將出版《松蔭軒藏印譜書目提要》,該書對松蔭軒藏近一千五百種傳世印譜做詳細著録和深入辨析,彙集了林章松先生多年印譜整理心血,并全面反映了松蔭軒收藏印譜品種。

近年來,傳統金石學有復興之勢,印譜的研究與出版亦漸趨熱門。印學史研究的深入和發展,離不開對古今印譜的彙編、影印、研究等工作。《叢刊》的出版,以提供第一手研究資料爲基礎,以期建構一部全面、系統的印譜研究文獻,能對廣大印學愛好者和研究者有所裨益。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二〇二二年八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