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新疆丛书 把爱刻在心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丽新疆丛书 把爱刻在心上

9787020110575

42.1 9.4折 45 全新

库存599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林杰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0575

出版时间201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11749371

上书时间2024-05-16

清风徐徐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阅读最美新疆人,感受新疆魅力  体味他们的故事,看见行进的新疆      内容简介     《美丽新疆丛书 把爱刻在心上》是“美丽新疆”丛书的一种,“美丽新疆”丛书是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新疆新闻出版局联合策划,由两者下辖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共同组稿、编辑、出版,为读者朋友带来一套了解新疆、认知新疆的优质读本。  《美丽新疆丛书 把爱刻在心上》关注的是当下生活在新疆的人。他们在民族团结、追求理想、关爱社会与他人的过程中,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的典范和榜样。他们曾获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新疆人”等荣誉称号,本书为读者朋友讲述他们的故事,揭示铸就这些荣誉的真实细节。这些人物中,绝少高官贵员,最大的干部也只是“村官”,更多的是医生、法官、邮差、牧民、农户、军警、消防员、创业者等等最常见最普通的群体。但是,他们生活在新疆这片不平凡的土地上,需要面对特殊的自然条件,面对多元的民族环境,做出的事迹又是那么的不普通:少数民族群众离不开的村干部、收养十几个不同民族孤儿的母亲、拾荒还债的诚信老人、身残志坚带领少数民族同胞创业的企业家,身处边疆险境呵护官兵健康的女军医……他们获得的众多荣誉称号,往往只是媒体上片刻的聚焦,而这片刻背后,是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艰辛付出。只有深入了解荣誉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体会当下新疆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看见一个行进中的新疆。     作者简介     史林杰,高级记者、研究生,现任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巡视员,曾任职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成员、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党委书记、新疆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新疆广播文艺研究会会长,新疆报告文学作家。撰写出版了《记者墨踪》《新疆采访出奇招》《风从东方来》《如何争创新闻奖》等报告文学和理论专著。主编长篇纪实报告文学《卖烤羊肉串串的阿里木》等。     精彩书评     ★《把爱刻在心上》关注的是新疆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们在民族团结、追求理想、关爱社会与他人的过程中,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人物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新疆人”等,有一定的宣传意义。  ——古力先·吐拉洪(新疆新闻出版局局长)     目录   用精湛医术托起千家万户的幸福维吾尔族群众离不开的汉族村官他们都是我的孩子一位护边员的守防人生坚守诺言,为战友护陵守墓大漠深处的“活雷锋”新疆好巴郎的爱心之旅我会照顾你一辈子将中国刻在心尖上我们的救命丫头包扎墩牧民的守护者为维族兄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私车公用大叔公平和正义是我的誓言踌躇满志自强奋斗携残友圆梦想农民喜爱的宣讲的苞谷馕部长老人9年拾荒还债 坚毅诚信感动中国呵护守防官兵心理健康的白衣天使走出家门开启精彩人生带着瘫痪丈夫去援疆四十六年坚守焦裕禄精神的高地火海勇士杰恩斯别克和马班邮路最美女村支书舍生取义勇救落水少年世间最亲的汉族丫头献身公益事业 爱心诠释美好粉条大王闯市场把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留给新疆杰米拉撑起盖买一片天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青河县青河镇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青河镇的居民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了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生育的孩子,共养育了19个孩子,她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至真至纯的温暖之家。同时,她还把仁爱之心播撒到社会,帮助了许多困难中的人们,为建设新疆民族和谐大家庭作出了贡献。2009年,阿尼帕·阿力马洪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2010年,荣获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入选《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国外展播。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苦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这是一段《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写的是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阿尼帕·阿力马洪。  “母爱究竟要蕴含多少力量,才能撑起19个孩子的天空?当被遗弃的孤儿在寒风中挣扎时,她敞开的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当渴望母爱的眼神与她相遇,她付出毕生心血将他们滋养。30多年的含辛茹苦,让她两鬓成霜。一万多个日夜的操劳,只为四个字:大爱无疆。”  2009年2月25日,在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评委会为青河县青河镇退休干部、69岁的维吾尔族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  1956年,阿尼帕随父母从蒙古国回到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不久父母相继病逝,五兄妹中最大的阿尼帕承担起生活重任。1957年,她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到县公安局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过着虽清贫但很幸福的日子。  1970年,他们的邻居牙合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14岁到19岁的孩子。当时阿尼帕全家7口人仅靠丈夫一个月45元的工资生活,但阿尼帕毅然决定收养了这3个孩子。  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回族姑娘王淑珍和她的4个兄妹。当年,11岁的王淑珍兄妹在父亲去世后,随父母改嫁到汉族继父家。不久,母亲撒手人寰,继父又体弱多病,王淑珍兄妹几个便开始流浪街头。  小淑珍的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阿尼帕流着眼泪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擦洗干净,给她换上暖和的衣服,并做了香喷喷的拌面。从第二天开始,阿尼帕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恢复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如今,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仍然留着过膝长发,她说,是阿尼帕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头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  几个月后,阿尼帕又默默地把小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也带回了自己的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去世,留下三个孩子,阿尼帕又将这3个汉族孤儿接到家里。这样,加上自己生养的9个儿女,阿尼帕就有了4个民族的19个儿女。  如今,阿尼帕老人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  说起妈妈偏爱收养的孩子时,阿尼帕亲生的大女儿卡丽曼说:“我14岁那年,妈妈带回一条新裙子,我想我是老大,又是亲生的女儿,应该给我穿。没想到妈妈却把裙子给了淑珍,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妈妈搂着我说:‘你是大姐,要让着妹妹。’”至今,王淑珍还精心地收藏着那条裙子。  阿尼帕的回族儿子王作林流着泪说,有一年,别人送来一双球鞋,他与阿尼帕老人的亲生大儿子阿奔为这双鞋争打起来,抢到球鞋的阿奔还没穿到脚上,就被阿尼帕一把夺下,递给了王作林。妈妈一边打着亲生儿子阿奔,一边说:“你这当哥哥的,就不知道让着弟弟!”  1989年,王作林初中毕业后受不良少年影响被判了3年劳教。阿尼帕要求全家的孩子不要歧视这个误入歧途的兄弟,并和丈夫多次去400公里远的劳教所探望。  1992年王作林刑满出狱后,两位老人又张罗着给他找工作、找媳妇。王作林夫妇双双下岗后,老两口又东拼西凑买了一辆二手车,让他们夫妻跑运输。现在的王作林开起了旅社和饭店,生意红红火火。  最让妈妈发愁的是全家20多口人的吃饭问题。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但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打一坑馕,十几个孩子围在馕坑边,熟一个吃一个。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饱饭,阿尼帕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了。  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块卖钱;他还去帮别人宰牛宰羊,就是想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阿尼帕也经常在春天里去挖野菜,秋天出去捡麦子、拾土豆,用这些换面粉、玉米面给孩子们吃。  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曾在食品厂找了一份清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每天6时起床,双脚浸在冰冷的河水里……  阿尼帕夫妇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她的19个孩子没有一个因家里穷而辍学。  阿尼帕的事迹感动着她的子女,也感动着青河县五万四千名各族群众。  阿尼帕的汉族邻居田玉英说,阿尼帕是全县最幸福的人,她的孩子和孙子们都特别孝顺。2008年下半年,阿尼帕的老伴去世,她的孩子都回来了,180多口人。特别是她收养的孩子,刚进县城就下车,号啕大哭着向家里奔去……  1999年,阿尼帕的亲生儿子阿奔去世,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分别上大学和中专的孩子,正是花钱的时候。生意刚有点起色的回族兄弟王作林搂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说:“有你们四爸在,你们就放心吧。”从此,王作林每月按时给两个孩子寄去生活费,并把每年的学费早早交给孩子们,他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  阿尼帕的大女儿卡丽曼资助了一个牧区的女学生,而她与丈夫的收入每月加起来刚过2000元。从小吃阿尼帕的奶长大的侄女热孜万古丽资助了3个贫困学生,她说:“从我姑妈身上我们学会了爱,学会了帮助更困难的人。”  2008年,汶川地震后,阿尼帕夫妇天天在家看电视,她们从不多的收入中拿出1000元,捐给了灾区,并找到县上的领导提出收养10个孤儿。  在阿尼帕老人的感召下,全县有10多个家庭提出收养震区孤儿。牧民们还赶着牛羊来县城捐款。全县各族人民向地震灾区捐款130多万元。  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阿尼帕·阿力马洪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加上自己亲生的,阿尼帕·阿力马洪和丈夫阿比包·纳木特力一共抚养了6个民族19个孩子,共同组建了一个多民族大家庭,风风雨雨数十年,她的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在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的家里,客厅的窗台上整整齐齐地摆满着不同年代的全家福,每张照片用相框精心装裱,上面看不到一丝灰尘。  阿尼帕·阿力马洪一边轻轻擦拭着着照片,一边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的日子很艰苦,我和丈夫阿比包收养了10个孤儿,现在孩子们都成家了,工作很忙,见面的时候不多,每天看看这些照片,总感觉他们还在我身边。”  大女儿卡丽曼说,母亲辛苦了一辈子,最近这10年,兄弟姐妹们生活工作都稳定了,大多在外地,希望接母亲过去一起住享享清福,但都被母亲拒绝了,实在拗不过的时候,母亲才答应一起住一段时间,可是过不了两天,又会急着赶回来。  卡丽曼补充说:“母亲就是放心不下,我知道家里经常有人过来看望她,还有不少人一有困难,就会找她帮忙,不管是谁,母亲总会慷慨地把自己的工资或者身上带的钱赠给这些有困难的人。”  每当这时候,阿尼帕·阿力马洪总是说:“没事,我现在还有能力帮助别人,等我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帮助我的。”无论碰见什么难事,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生活态度总是这么积极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中国发展速度很快,阿尼帕·阿力马洪一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现在,阿尼帕·阿力马洪每天8点起床,在身体状态好的时候,老人还会自己动手为家人做饭。身边有小女儿长年照顾她,其他儿女隔段时间就回来看看她。  以前为解决全家20多口人一日三餐问题,老人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如今,很多亲朋好友家中办喜事,都会借阿尼帕·阿力马洪家的大铁锅做抓饭、炖羊肉。他们还给这口锅起了个名字,叫“团圆锅”。10多年来,不知道多少人家借用过这口大锅。大家都说,只要用了这口锅,家里就会像阿尼帕·阿力马洪家一样和睦、幸福。有了锅,就有了家。  “现在,我们兄弟姐妹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个个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家中人口少了,做饭就用不上这口锅了。可这口象征着和睦、幸福的‘团圆锅’却是我们家日子越来越兴旺的见证。”卡丽曼笑着告诉记者。  阿尼帕·阿力马洪对收养的孩子总是比亲生的还好。她经常教导自己的孩子:“你们有爸爸妈妈,这些孤儿无依无靠,我自己以前也是孤儿,知道孤儿们心里在想什么,可能遇见一点小事心里面就会有疙瘩,所以有吃的一定先给他们,新衣服一定让他们先穿。”  “母亲的善良得到了回报,现在不管是她亲生的孩子还是收养的孩子都很孝顺,隔三岔五就回来陪母亲聊天解闷,给母亲买来各种生活用品。”卡丽曼说。  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热心和善良也感染着孩子们,助人为乐现在已经成了这些孩子的习惯,周围的邻居和亲朋好友无论谁家遇到困难,只要他们知道了,都会搭把手。  据了解,近几年,阿尼帕·阿力马洪先后获得首届“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四届“全国十大公益之星”、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2013年,青河县在阿尼帕·阿力马洪家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1000平方米两层主题教育馆。2014年,由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电影《真爱》在全国公映,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被荣誉包围着的阿尼帕·阿力马洪却总是对孩子们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没想到现在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现在的生活好了,我们更应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阿尼帕妈妈说:“这些孩子是我的福气,当我病的时候他们会来看我,当我摔倒的时候,他们会来搀扶我,一家人和和睦睦,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阿尼帕的家中,时常传出哈萨克族民歌《母亲》的优美歌声:“我在很远的地方想着您,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忘不了呀我的母亲,有母亲的人永远不会老……”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掀起大美新疆的盖头
  古力先·吐拉洪
  关于新疆,曾经有过一个有意思的对话。一次,有人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果让你重新选择出生地,你希望自己出生在什么地方?”
  汤因比回答说:“我希望能出生在公元纪年刚开始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伊朗文明和古老的中国文明融合在一起。”汤因比假设的出生地就是古代新疆。之后,他又说:“打开人类文明历史的钥匙就遗落在新疆。”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其著作《历史研究》被誉为是“将人类史当做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作品,书中论述西域的一章以“英雄时代”为名,足可见他对古代新疆的迷恋。
  新疆古称西域,曾有许多民族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游牧历史和文化——张骞出使西域开凿的“丝绸之路”,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长的通商之路;印度佛教、伊斯兰教传入西域后,掀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高潮;历朝历代经营西域后,各游牧民族积极参与到推进华夏文明进程的行列,创造出了辉煌的地域文明;为了生存,游牧民族亦创造了美丽的边地家园,其丰富和繁荣曾一度令世人瞩目。后来,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游牧民族远走他乡,将自己融入推进世界发展的浪潮中,亦将游牧文明传入世界文明之河。这一时期的古代新疆,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为新疆文明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后来,这块土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风沙将王国的城池湮没,迁徙让一些游牧民族永远消失了背影,与他们一起消失的,还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和文字……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消失时留下的生命景象,在今天变成了独特的文明——楼兰干尸唇角存留了两千多年的微笑、龟兹壁画中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人物,被人们称为“露天博物馆”的高昌和交河故城,以及出土的主妇纺车上还没有纺完的一缕毛线、一封未寄出的书信、一个王国首领没来得及拆阅的泥封简牍,等等,都让人产生无尽遐思。
  当然,古代新疆有很多灿烂辉煌的文明在时间的长河中延续了下来,变成了今日新疆欣欣向荣的艺术——文学、舞蹈、音乐、美术、建筑,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习俗、风情,等等,仍然呈现着悠久的传统人文色彩;历史、史诗、传说、典籍和故事,仍然如同血液一般温热,是对新疆大地有力的养育和支撑;沙漠、雪山、草原、湖泊和河流,仍然散发着人类净土的醇香,让生存于此的人们欢欣慰悦,安然从容。
  正是基于传承和展示新疆大美的目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美丽新疆”丛书——《两千年前的微笑》《阳光抚摸的高地》《琴弦上的家园》《把爱刻在心上》。该丛书关注的主题分别为西域历史,人文地理,民俗风情和各民族典型人物等。从丛书的内容可看出,作者们沉迷于新疆,写出了四部优秀作品,其风格独树一帜,地域气息浓烈,达到了审美的较高境界。
  《两千年的微笑》关注西域历史,用文化大散文的形式,叙述了新疆自古代西域延伸至今的人物和事件,具体的人物有张骞、班超、苏武、玄奘、阿曼尼莎罕等;具体事件有楼兰、龟兹、高昌、交河(车师)等,以及在文化方面涌现出的《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曲》等,为读者提供了解西域历史的读本。
  《阳光抚摸的高地》对新疆的草原、沙漠、湖泊、河流、雪山、牧场、古道、森林、湿地和村庄等做了全方位叙述,旨在展示新疆独特的地理风光,让读者领略新疆大美。
  《琴弦上的家园》展示的是新疆民俗和风情,作者从具体的场景入手,介绍新疆各少数民族的生存景象,以及生活中的民俗内涵。全书通过具体的细节,介绍在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民俗文化和风情意味,为读者提供了解新疆,认知新疆的机会。
  《把爱刻在心上》关注的是新疆近年来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们在民族团结、追求理想、关爱社会与他人的过程中,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这些人物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最美新疆人”等,有一定的宣传意义。
  该丛书的主题是呈现新疆,作者们将目光集中于每一书,逐一将设定的主题创作完成。在每一主题中,都注重体现出地域特色和人文情怀,呈现出丰富的新疆故事。新疆辽远阔大,无论是历史、族群,还是地理或人文,都有博大的背景和凛烈的气魄。作者们的视角与新疆地域形成一致对应,找到了适合他们叙述的题材,对新疆做了一次全方位展示,从中可见大地域,大风貌,大山川,大视角,大气韵,读来有强烈的气息扑面而来。
  “美丽新疆”丛书的策划和出版不仅是对新疆最全面的展示,也是两家出版社友好合作的一次见证。今年正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两社合作推出“美丽新疆”丛书,作为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这是两地出版业“走出去”的有力举措,也是在“一带一路”大方针下,共推出版发展的有益尝试。
  辛弃疾有词“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美丽新疆”丛书具有真挚的艺术追求,体现出了高端的精品意识。我相信,该丛书不但展示了新疆独特的风貌和人文蕴涵,同时也将成为世人了解新疆,认知新疆的良好读本。
  2015年6月28日
  查看全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