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

180 9.1折 198 九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伟 著;刘伟 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

版次2

印刷时间2016-10

印次1

印数3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6-23

编程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伟 著;刘伟 编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0
  • 版次 2
  • ISBN 9787121299278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024页
  • 字数 1679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二版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之上增加和充实了服务器磁盘阵列(RAID)的恢复技术,新增了大量实战案例的分析和讲解,并精选书中的部分案例由作者制作成视频教学资料(DVD光盘)随书附赠。本书从逻辑类恢复和物理类恢复两个层面全面讲解当前*实用的数据恢复技术。在逻辑类数据恢复方面,内容包括MBR磁盘分区、动态磁盘分区、GPT磁盘分区、Solaris分区、APM分区、BSD分区的恢复技术;Windows平台的FAT32、FAT16文件系统、NTFS文件系统、ExFAT文件系统的恢复技术;UNIX平台的UFS1、UFS2文件系统恢复技术;Apple平台的HFS+文件系统恢复技术;Linux平台的EXT3、EXT4文件系统恢复技术;还包括Windows、UNIX、Apple、Linux平台的RAID-0、RAID-1、RAID -1E、RAID-5、RAID-5EE、RAID-6、HP双循环等磁盘阵列恢复技术。在物理类数据恢复方面,内容包括各大品牌硬盘出现电路故障、磁头故障、电机故障、扇区读取故障、固件故障后数据恢复的方法,还包括优盘无法识别的恢复方法。

【作者简介】

    刘伟,原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数据恢复研究所数据恢复专家,国内外多家数据恢复公司的高级顾问,长期从事数据恢复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数据恢复实践和教学第一线,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从2004年3月开始受聘于国家信息产业部(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获“信息产业部数据恢复技术培训特聘专家顾问”称号,负责信息产业部数据恢复技术培训的课程研发及教学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很好的将高深的理论演绎得形象化、简单化,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受到了各地学员的一致好评。 著有《数据恢复高级技术》、《数据恢复方法及案例分析》、《数据恢复技术深度揭秘》(第一版)、《RAID数据恢复技术揭秘》等数据恢复专业书籍,并且均被信息产业部数据恢复培训指定为专用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篇 数据恢复入门与进阶知识储备

第1章 计算机中数据的记录方法 2

1.1 数据的表示方法 2

1.1.1 计算机中数据的含义 2

1.1.2 数值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6

1.1.3 字符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1

1.1.4 图形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 14

1.2 数据存储的字节序与位序 14

1.2.1 Endian的含义 14

1.2.2 Little-endian的含义 15

1.2.3 Big-endian的含义 15

1.2.4 字节序与CPU架构的关系 15

1.2.5 位序的含义 17

1.3 数据的逻辑运算 17

1.3.1 逻辑或 17

1.3.2 逻辑与 18

1.3.3 逻辑非 18

1.3.4 逻辑异或 18

1.4 数据恢复中常用的数据结构 19

1.4.1 数据结构简介 19

1.4.2 树 21

1.4.3 二叉树 23

1.4.4 B树、B-树、B+树和B*树 24

1.4.5 树的遍历 27

第2章 现代硬盘结构揭秘 29

2.1 机械硬盘的物理结构揭秘 29

2.1.1 硬盘的外壳及盘标信息 29

2.1.2 硬盘的电路结构 32

2.1.3 硬盘的磁头定位驱动系统 36

2.1.4 硬盘的主轴系统 37

2.1.5 硬盘的数据控制系统 37

2.1.6 硬盘的盘片 38

2.1.7 硬盘的区段及物理C/H/S 39

2.1.8 硬盘的接口技术 40

2.1.9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47

2.2 机械硬盘的逻辑结构揭秘 49

2.2.1 硬盘的逻辑磁道 49

2.2.2 硬盘的逻辑扇区 50

2.2.3 硬盘的逻辑柱面 50

2.2.4 硬盘的逻辑磁头 51

2.2.5 硬盘的逻辑C/H/S 51

2.2.6 硬盘的28位LBA及48位LBA 51

2.3 固态硬盘结构揭秘 52

2.3.1 固态硬盘的结构 52

2.3.2 固态硬盘的优点 54

2.3.3 固态硬盘的缺点 55

第3章 数据恢复基本工具揭秘 56

3.1 磁盘编辑器类工具 56

3.1.1 WinHex使用方法详解 56

3.1.2 DiskExplorer for Fat使用方法详解 72

3.1.3 DiskExplorer for NTFS使用方法详解 78

3.1.4 DiskExplorer for Linux使用方法详解 81

3.2 虚拟工具 83

3.2.1 虚拟硬盘工具使用方法详解 83

3.2.2 虚拟机使用方法详解 86

第二篇 逻辑类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4章 Windows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90

4.1 Windows系统的MBR磁盘分区 90

4.1.1 主引导记录MBR的结构和作用 90

4.1.2 主磁盘分区的结构分析 95

4.1.3 扩展分区的结构分析 100

4.1.4 MBR及EBR被破坏的分区恢复实例 106

4.1.5 分区误删除的恢复实例 117

4.1.6 系统误Ghost后的分区恢复实例 125

4.2 Windows系统的动态磁盘卷 129

4.2.1 动态磁盘概述 129

4.2.2 动态磁盘卷的种类及创建方法 130

4.2.3 动态磁盘LDM结构原理详解 132

4.2.4 MBR磁盘误转换为动态磁盘的恢复实例 155

4.2.5 动态磁盘扩展卷丢失的恢复实例 159

4.3 Windows系统的GPT磁盘分区 171

4.3.1 GPT磁盘分区基本介绍 171

4.3.2 GPT磁盘分区的创建方法 173

4.3.3 GPT磁盘分区的结构原理 177

4.3.4 GPT磁盘分区丢失的恢复实例 184

4.4 FAT16文件系统详解 189

4.4.1 FAT16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189

4.4.2 FAT16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190

4.4.3 FAT16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194

4.4.4 FAT16文件系统的FDT分析 197

4.4.5 FAT16文件系统目录项分析 198

4.4.6 FAT16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207

4.4.7 FAT16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209

4.4.8 FAT16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213

4.4.9 FAT16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215

4.5 FAT32文件系统详解 218

4.5.1 FAT32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218

4.5.2 FAT32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219

4.5.3 FAT32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223

4.5.4 FAT32文件系统的数据区分析 225

4.5.5 FAT32文件系统目录项分析 226

4.5.6 FAT32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230

4.5.7 FAT32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235

4.5.8 FAT32文件系统删除文件后目录项起始簇号高位清零的分析 239

4.5.9 FAT32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244

4.5.10 FAT32文件系统DBR破坏的恢复实例 247

4.5.11 FAT32分区文件乱码的手工恢复实例 248

4.5.12 FAT32分区被苹果电脑误格式化后的完美恢复实例 253

4.6 NTFS文件系统详解 263

4.6.1 NT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263

4.6.2 NT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264

4.6.3 NTFS文件系统引导扇区分析 266

4.6.4 元文件$MFT分析 270

4.6.5 文件记录分析 272

4.6.6 10H属性分析 281

4.6.7 20H属性分析 282

4.6.8 30H属性分析 284

4.6.9 40H属性分析 287

4.6.10 50H属性分析 287

4.6.11 60H属性分析 292

4.6.12 70H属性分析 292

4.6.13 80H属性分析 294

4.6.14 90H属性分析 297

4.6.15 A0H属性分析 299

4.6.16 B0H属性分析 299

4.6.17 C0H属性分析 300

4.6.18 D0H属性分析 301

4.6.19 E0H属性分析 302

4.6.20 100H属性分析 302

4.6.21 元文件$MFTMirr分析 302

4.6.22 元文件$LogFile分析 304

4.6.23 元文件$Volume分析 313

4.6.24 元文件$AttrDef分析 315

4.6.25 元文件$Root分析 318

4.6.26 元文件$Bitmap分析 319

4.6.27 元文件$Boot分析 320

4.6.28 元文件$BadClus分析 321

4.6.29 元文件$Secure分析 322

4.6.30 元文件$UpCase分析 324

4.6.31 元文件$Extend分析 325

4.6.32 元文件$ObjId分析 326

4.6.33 元文件$Quota分析 327

4.6.34 元文件$Reparse分析 329

4.6.35 元文件$UsnJrnl分析 330

4.6.36 NTFS的索引结构分析 331

4.6.37 手工遍历NTFS的B+树 335

4.6.38 NTFS的EFS加密分析 339

4.6.39 NTFS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341

4.6.40 NTFS文件系统格式化的分析 347

4.6.41 NTFS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350

4.7 ExFAT文件系统详解 354

4.7.1 ExFAT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354

4.7.2 ExFAT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356

4.7.3 ExFAT文件系统的DBR分析 357

4.7.4 ExFAT文件系统的FAT表分析 360

4.7.5 ExFAT文件系统的簇位图文件分析 361

4.7.6 ExFAT文件系统的大写字符文件分析 362

4.7.7 ExFAT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363

4.7.8 ExFAT文件系统根目录与子目录的管理 371

4.7.9 ExFAT文件系统删除文件的分析 376

4.7.10 ExFAT文件系统误格式化的分析 377

4.7.11 ExFAT文件系统DBR手工重建的实例 380

4.7.12 能够支持ExFAT文件系统的恢复工具 385

第5章 UNIX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386

5.1 UNIX家族介绍 386

5.1.1 UNIX的起源及分裂 386

5.1.2 UNIX分类及特点 387

5.2 UNIX的分区详解 389

5.2.1 Solaris分区基本介绍 389

5.2.2 Sparc Solaris分区结构分析 391

5.2.3 Sparc Solaris分区恢复实例 396

5.2.4 x86 Solaris分区结构分析 399

5.2.5 x86 Solaris分区恢复实例 404

5.2.6 Free BSD分区结构分析 405

5.2.7 Free BSD分区恢复实例 410

5.2.8 Open BSD分区结构分析 413

5.3 UFS1及UFS2文件系统详解 417

5.3.1 U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417

5.3.2 U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418

5.3.3 UFS文件系统的引导块分析 419

5.3.4 UFS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分析 420

5.3.5 UFS文件系统的柱面组概要分析 435

5.3.6 UFS文件系统的柱面组描述符分析 437

5.3.7 UFS文件系统的位图分析 441

5.3.8 UFS文件系统的i-节点分析 443

5.3.9 UFS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450

5.3.10 UFS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454

5.3.11 UFS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恢复实例 462

5.3.12 UNIX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463

第6章 Apple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466

6.1 Apple电脑介绍 466

6.1.1 Apple电脑的起源与发展 466

6.1.2 Mac操作系统的发展 467

6.2 Apple电脑的分区结构详解 468

6.2.1 APM分区结构分析 468

6.2.2 APM分区恢复实例 477

6.2.3 GPT分区结构分析 480

6.3 HFS+文件系统详解 482

6.3.1 HFS+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482

6.3.2 HFS+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484

6.3.3 HFS+文件系统的卷头分析 485

6.3.4 HFS+文件系统的头节点分析 491

6.3.5 HFS+文件系统的位图节点分析 497

6.3.6 HFS+文件系统的索引节点分析 498

6.3.7 HFS+文件系统的叶节点分析 499

6.3.8 HFS+文件系统节点的综合应用 500

6.3.9 HFS+文件系统的编录文件分析 501

6.3.10 HFS+文件系统的盘区溢出文件分析 510

6.3.11 HFS+文件系统的分配文件分析 513

6.3.12 HFS+文件系统的属性文件分析 513

6.3.13 HFS+文件系统的坏块文件分析 515

6.3.14 手工遍历HFS+的B?树 515

6.3.15 HFS+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518

6.3.16 HFS+文件系统卷头的恢复实例 520

6.3.17 Apple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521

第7章 Linux系统数据恢复技术 525

7.1 Linux系统介绍 525

7.1.1 Linux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525

7.1.2 Linux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526

7.2 Linux系统的分区结构详解 528

7.2.1 MBR磁盘分区结构分析 528

7.2.2 MBR磁盘分区恢复实例 531

7.2.3 GPT分区结构分析 534

7.3 Ext3文件系统结构详解 537

7.3.1 Ext3文件系统基本介绍 537

7.3.2 Ext3文件系统结构总览 538

7.3.3 Ext3文件系统的超级块分析 539

7.3.4 Ext3文件系统的块组描述符分析 545

7.3.5 Ext3文件系统的块位图分析 547

7.3.6 Ext3文件系统的i-节点位图分析 548

7.3.7 Ext3文件系统的i-节点分析 550

7.3.8 Ext3文件系统的目录项分析 556

7.3.9 Ext3文件删除与恢复的分析 559

7.3.10 Ext3文件系统超级块的恢复实例 570

7.3.11 Linux系统数据恢复专业工具详解 572

7.4 Ext4文件系统分析 575

7.4.1 Ext4文件系统介绍 575

7.4.2 Ext4文件系统的特点 576

7.4.3 Ext4文件系统的结构 577

7.4.4 Ext4文件系统的向前与向后兼容 579

第三篇 物理类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8章 硬盘物理故障的种类及判定 582

8.1 硬盘外部物理故障的种类和判定方法 582

8.1.1 电路板供电故障 582

8.1.2 电路板接口故障 584

8.1.3 电路板缓存故障 584

8.1.4 电路板BIOS故障 585

8.1.5 电路板电机驱动芯片故障 585

8.2 硬盘内部物理故障的种类和判定方法 586

8.2.1 磁头组件故障 586

8.2.2 主轴电机故障 587

8.2.3 盘片故障 588

8.2.4 固件故障 589

第9章 硬盘电路板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590

9.1 维修法 590

9.1.1 电路板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590

9.1.2 希捷硬盘电路板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591

9.1.3 西部数据硬盘电路板的故障及检测方法 592

9.2 替换法 592

9.2.1 替换法介绍 592

9.2.2 希捷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3

9.2.3 希捷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5

9.2.4 西部数据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5

9.2.5 西部数据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7

9.2.6 迈拓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8

9.2.7 富士通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599

9.2.8 三星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0

9.2.9 三星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1

9.2.10 日立3.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2

9.2.11 日立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2

9.2.12 日立1.8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4

9.2.13 东芝2.5英寸硬盘电路板兼容性判定及替换方法 605

第10章 硬盘磁头组件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08

10.1 硬盘磁头组件故障的恢复思路 608

10.1.1 开盘换磁头所需环境及工具 608

10.1.2 开盘换磁头的操作步骤 610

10.2 希捷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11

10.2.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1

10.2.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5

10.3 西部数据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18

10.3.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18

10.3.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1

10.4 迈拓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3

10.5 富士通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5

10.6 三星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6

10.6.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6

10.6.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7

10.7 日立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29

10.7.1 3.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29

10.7.2 2.5英寸硬盘开盘实例 631

10.8 东芝硬盘磁头兼容性判定及开盘方法 632

10.9 开盘成功后如何获得数据 634

10.9.1 物理镜像法 634

10.9.2 数据提取法 634

第11章 硬盘主轴电机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35

11.1 主轴电机故障的恢复思路 635

11.1.1 处理主轴电机故障所需环境及工具 635

11.1.2 处理主轴电机故障的操作步骤 636

11.2 希捷3.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36

11.2.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36

11.2.2 实例演示 637

11.3 迈拓3.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40

11.3.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40

11.3.2 实例演示 641

11.4 东芝2.5英寸硬盘主轴电机故障处理方法 643

11.4.1 主轴电机兼容性判定 643

11.4.2 实例演示 643

第12章 硬盘盘片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46

12.1 盘片扇区故障的检测方法 646

12.2 盘片扇区故障的修复方法 649

12.2.1 重写校验法 649

12.2.2 G-List替换法 650

12.2.3 P-List隐藏法 650

12.3 盘片扇区故障的数据恢复方法 650

12.3.1 物理镜像法与数据提取法的区别与联系 650

12.3.2 用Media Tools Professional做物理镜像 651

12.3.3 用HD Duplicator做物理镜像 655

12.3.4 用PC-3000 UDMA DE做物理镜像 659

12.3.5 用PC-3000 For SCSI做物理镜像 663

12.3.6 用PC-3000 UDMA DE提取数据 667

12.3.7 用PC-3000 UDMA DE分磁头做物理镜像 668

第13章 硬盘固件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673

13.1 现代硬盘的固件结构 673

13.1.1 什么是硬盘的固件 673

13.1.2 硬盘固件的组成及作用 673

13.1.3 硬盘的生产流程 675

13.1.4 硬盘固件故障的表现 675

13.2 硬盘固件修复工具介绍 676

13.2.1 PC-3000 for DOS 676

13.2.2 PC-3000 for Windows 677

13.2.3 PC-3000 UDMA 678

13.2.4 PC-3000 UDMA for SCSI 678

13.3 用PC-3000 UDMA修复迈拓硬盘的固件 679

13.3.1 识别迈拓硬盘的型号 679

13.3.2 迈拓硬盘的固件结构 681

13.3.3 迈拓硬盘A区、B区和C区固件 684

13.3.4 备份固件 685

13.3.5 检测固件 687

13.3.6 修复固件 689

13.4 用PC-3000 UDMA修复希捷硬盘的固件 689

13.4.1 识别希捷硬盘的型号 689

13.4.2 希捷硬盘与PC-3000 UDMA的连接方法 691

13.4.3 希捷硬盘的固件结构 692

13.4.4 希捷硬盘指令详解 693

13.4.5 酷鱼7200.11“固件门”解决方案 694

13.4.6 酷鱼企业级硬盘ES.2“固件门”解决方案 699

第14章 优盘物理故障数据恢复方法 700

14.1 优盘物理故障的表现及分类 700

14.1.1 优盘物理故障的表现 700

14.1.2 优盘物理故障的分类 701

14.2 优盘物理故障的修复 703

14.2.1 补焊 703

14.2.2 替换晶振 703

14.2.3 替换主控芯片 703

14.2.4 替换闪存芯片 704

14.3 用PC-3000 Flash直接提取闪存芯片的数据 705

14.3.1 PC-3000 Flash的工作原理 705

14.3.2 提取闪存芯片的数据 706

第四篇 服务器数据恢复技术揭秘

第15章 服务器的RAID技术揭秘 711

15.1 什么是RAID 711

15.1.1 RAID基础知识 711

15.1.2 RAID能解决什么问题 711

15.1.3 RAID级别简介 712

15.1.4 如何实现RAID 712

15.1.5 RAID专业术语详解 718

15.2 RAID-0技术详解 720

15.2.1 RAID-0数据组织原理 720

15.2.2 RAID-0故障原因分析 720

15.2.3 RAID-0数据恢复思路 721

15.3 RAID-1技术详解 722

15.3.1 RAID-1数据组织原理 722

15.3.2 RAID-1故障原因分析 723

15.3.3 RAID-1数据恢复思路 723

15.4 RAID-10技术详解 724

15.4.1 RAID-10数据组织原理 724

15.4.2 RAID-10故障原因分析 725

15.4.3 RAID-10数据恢复思路 725

15.5 RAID-1E技术详解 726

15.5.1 RAID-1E数据组织原理 726

15.5.2 RAID-1E故障原因分析 727

15.5.3 RAID-1E数据恢复思路 728

15.6 RAID-2、RAID-3、RAID-4技术详解 729

15.6.1 RAID-2数据组织原理 729

15.6.2 RAID-3数据组织原理 729

15.6.3 RAID-4数据组织原理 730

15.7 RAID-5技术详解 731

15.7.1 RAID-5数据组织原理 731

15.7.2 RAID-5的常规左异步结构 732

15.7.3 RAID-5的非常规左异步结构 733

15.7.4 RAID-5的常规左同步结构 733

15.7.5 RAID-5的非常规左同步结构 734

15.7.6 RAID-5的常规右异步结构 735

15.7.7 RAID-5的非常规右异步结构 735

15.7.8 RAID-5的常规右同步结构 736

15.7.9 RAID-5的非常规右同步结构 736

15.7.10 RAID-5故障原因分析 737

15.7.11 RAID-5数据恢复思路 738

15.8 RAID-5E、RAID-5EE技术详解 739

15.8.1 RAID-5E数据组织原理 739

15.8.2 RAID-5EE数据组织原理 740

15.8.3 RAID-5EE故障原因分析 740

15.8.4 RAID-5EE数据恢复思路 741

15.9 HP双循环技术详解 742

15.9.1 HP双循环数据组织原理 742

15.9.2 HP双循环故障原因分析 743

15.9.3 HP双循环数据恢复思路 744

15.10 RAID-6技术详解 744

15.10.1 P+Q双校验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44

15.10.2 NetApp双异或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46

15.10.3 X-Code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0

15.10.4 ZZS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1

15.10.5 Park编码RAID-6数据组织原理 751

15.10.6 RAID-6故障原因分析 752

15.10.7 RAID-6数据恢复思路 753

15.11 JBOD技术详解 754

15.11.1 JBOD数据组织原理 754

15.11.2 JBOD故障原因分析 754

15.11.3 JBOD数据恢复思路 755

第16章 服务器数据恢复前的准备工作 757

16.1 服务器硬盘与数据恢复工作机的连接 757

16.1.1 将RAID中的成员盘去RAID化 757

16.1.2 服务器专用硬盘介绍 759

16.1.3 多块服务器硬盘与工作机的连接方法 759

16.2 RAID成员盘的物理故障检测 762

16.2.1 电路板故障 762

16.2.2 磁头组件故障 762

16.2.3 盘片划伤及缺陷扇区 762

16.2.4 固件出错 762

16.3 RAID成员盘的镜像方法 762

16.3.1 RAID成员盘镜像的必要性 763

16.3.2 RAID成员盘没有坏扇区的镜像方法 763

16.3.3 RAID成员盘有坏扇区的镜像方法 766

16.4 判断RAID数据的新鲜度 766

16.4.1 判断RAID数据新鲜度的必要性及方法 766

16.4.2 挑出不新鲜的RAID成员盘 768

16.5 RAID数据恢复软件介绍 769

16.5.1 WinHex 769

16.5.2 Raid Reconstructor 772

16.5.3 R-studio 775

16.5.4 FileScav 777

16.5.5 UFS Explorer 779

16.5.6 Getway Raid Recovery 781

第17章 Windows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783

17.1 Windows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783

17.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83

17.1.2 $BOOT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87

17.1.3 $MFT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0

17.1.4 0x1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1

17.1.5 0x3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2

17.1.6 0x80属性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793

17.2 基于Windows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793

17.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793

17.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795

17.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796

17.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798

17.3 Windows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799

17.3.1 实例一:RAID-0的实例分析 800

17.3.2 实例二:RAID-1E实例分析 810

17.3.3 实例三:左同步RAID-5实例分析 814

17.3.4 实例四:右同步RAID-5实例分析(每扇区2048字节) 822

17.3.5 实例五:成员盘前部有RAID信息的RAID-5实例分析 844

17.3.6 实例六:成员盘中部有RAID信息的RAID-5实例分析 860

17.3.7 实例七:HP双循环实例分析 874

17.3.8 实例八:HP ADG RAID-6实例分析 878

第18章 Linux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885

18.1 Linux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885

18.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5

18.1.2 超级块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7

18.1.3 块组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89

18.1.4 位图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0

18.1.5 i-节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3

18.1.6 目录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895

18.2 基于Linux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895

18.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896

18.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896

18.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896

18.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897

18.3 Linux系统下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897

18.3.1 实例一:有热备盘的RAID-5实例分析 897

18.3.2 实例二:右异步RAID-5实例分析 912

第19章 UNIX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926

19.1 UNIX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926

19.1.1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6

19.1.2 超级块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7

19.1.3 柱面组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8

19.1.4 位图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29

19.1.5 i-节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31

19.1.6 目录项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33

19.2 基于UNIX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934

19.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934

19.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935

19.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935

19.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935

19.3 UNIX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935

19.3.1 实例一:Sun Solaris系统RAID-5实例分析 935

19.3.2 实例二:Free BSD系统NAS RAID-5实例分析 948

第20章 Apple系统服务器数据恢复揭秘 968

20.1 Apple系统分区及文件系统知识的应用 968

20.1.1 驱动程序描述符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68

20.1.2 分区结构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69

20.1.3 卷头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72

20.1.4 编录文件在RAID分析中的作用 974

20.2 基于Apple系统的RAID结构判断方法 977

20.2.1 RAID条带大小的判断 977

20.2.2 RAID成员盘的盘序判断 977

20.2.3 RAID校验方向的判断 977

20.2.4 RAID数据同步与异步的判断 977

20.3 Apple系统下各种RAID数据恢复实例分析 978

20.3.1 实例一:APM分区RAID-0实例分析 978

20.3.2 实例二:GPT分区RAID-5实例分析 986

参考文献 100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