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

后封皮上角有轻微瑕疵整体干净整洁品相如图

92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唐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包巨太 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2

上书时间2024-07-1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包巨太 编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5
  • 版次 1
  • ISBN 9787030482198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8页
  • 字数 34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在多年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学建模和数据发掘的方法寻找中医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核,并探索中医数量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路径。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以传统中医阴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通过三维数学模型诠释了中医阴阳理论的思想和科学内涵。并以此初步建立了全面的量化中医辨证和用药体系,将中医诊病和用药的思辨过程以三维空间中矢量坐标和运算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储存。在这个模型上作者对一些中医经典、传统医案和现代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整理,为下一步建立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的量化体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中医阴阳球理论的构建与实践》可以用作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以用作中医专业学生,选修中医课程的在校生及中医爱好者的专业选修课教材或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包巨太,男,蒙古族,1957年出生于内蒙古哲盟。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现任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信息化和中医药治疗心肌病的相关研究。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河北省自然基金等1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中医方一证关联规律挖掘与诊疗系统”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基于阴阳球一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的中医用药经验量化模式的研究”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目录】

前言
上篇  中医学的四个特征
第一章  哲学特征
第一节  “气”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气”的一元化学说
第三节  阴阳学说源流
第四节  阴阳与医学
第五节  古代哲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数学特征
第一节  古代数学
第二节  中医学阴阳的数学内涵
第三章  模型特征
第一节  模型
第二节  阴阳模型
第三节  阴阳思维模型
第四章  经验特征
第一节  中医学的经验特征
第二节  经验的重要性
第三节  历代医案的评价
第四节  医案的研究方法
[本篇小结]

中篇  “阴阳球”理论的构建
第五章  对“阴阳球”模型的思考
第一节  “阴阳球”假说的提出
第二节  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
第六章  “阴阳球”数学模型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模型法是构建中医现代理论体系的重要方法
第二节  模型的原理
第七章  “阴阳球一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的内涵
第一节  模型的哲学思辨内涵
第二节  模型的中医理论内涵
第三节  模型的中医实践内涵
第八章    中医八纲辨证计量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建立中医辨证与用药统一计量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药力”表示中医药、方的作用效果及强度
[本篇小结]

下篇  “阴阳球”理论的实践
第九章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案的研究
第一节  数学计算机工具
第二节  中医方—证对应的科学依据
第十章  《黄帝内经》与阴阳思维模式
第一节  《黄帝内经》科学内核的解读
第二节  《黄帝内经》中“三阴三阳”与八纲
第三节  对药物、气味的阴阳归类
第四节  《黄帝内经》对诊法的阴阳归类
第五节  模型对《黄帝内经》名家医案的解析
第十一章  《伤寒论》的量化、可视化研究
第一节  《伤寒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学术地位和模型中的层次
第二节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阴阳观
第三节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第四节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的解析
第十二章  《金匮要略》的空间解析
第一节  《金匮要略》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及主要学术成就
第二节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的特点及与六经辨证的关系
第三节  《金匮要略》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第四节  《金匮要略》脏腑辨证及当代医家医案在模型上的解析
第十三章  《温病学》的三维解析
第一节  《温病学》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温病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及与其他辨证理论的关系
第三节  《温病学》中卫气营血规律的解析
第四节  模型对当代名医蒲辅周医案的分析
第十四章  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一节  模型对胸痹心痛的探究
第二节  模型对脾胃病的研究
第三节  模型对中医消渴病的研究
第四节  模型对中医喘证的研究
第十五章  用于中医教学中的探索
[本篇小结]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