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法学书系: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国际法学书系: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

全新正版 快速发货

19.74 5.1折 39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河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伟芳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9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5

南极光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伟芳 著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
  • 版次 1
  • ISBN 9787513021241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1页
  • 字数 16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国际法学书系
【内容简介】
  《国际法学书系: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研究》运用大量国内外著作、论文、国际法院的案例以及联合国赔偿委员会、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的官方文件等素材,从国际法视角,围绕跨界环境损害的法律定义、特征、赔偿范围。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国家在跨界环境损害方面承担的国际法权利与义务等问题展开讨论。在指出国家责任对处理跨界环境损害赔偿所存在的局限后,对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关于危险活动造成跨界损害中的损失分配原则草案案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完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是解决跨界环境损害争端、确保跨界损害的受害者获得及时与充分赔偿的主要法律救济手段。
【目录】
第一章跨界环境损害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环境的概念
一、环境的一般含义
二、法学的环境概念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发展
一、环境问题的成因
二、环境问题国际化对传统法律带来的影响
第三节跨界环境损害的定义及特征
一、跨界环境损害的定义
二、跨界环境损害的特征
第四节跨界环境损害在条约中的赔偿范围
一、与油污损害有关的条约和油污赔偿基金
二、与生产或使用危险物质以及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引起损害有关的条约
三、与核损害有关的条约
四、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损害有关的条约
五、分析与归纳

第二章国家责任规则的法律编纂
第一节国家责任规则的法律编纂范围
一、国家责任规则的法律编纂缘起
二、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
三、国家责任规则和国际法的编纂与逐步发展
第二节《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的编纂
一、《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的编纂进程
二、《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致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编纂
一、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致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问题的提出
二、编纂进程
三、国际法委员会后续建议

第三章跨界环境损害责任规则的条约实践
第一节直接规定国家赔偿责任规则的条约
一、1972年《空间责任公约》
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第二节没有具体规定国家赔偿责任的条约
一、只规定国家一般赔偿责任的条约
二、规定“经营人”民事责任的国际公约
三、条约规定民事责任的共同模式

第四章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习惯法基础
第一节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
一、哈曼主义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二、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的早期实践
三、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预防义务
一、预防义务是“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适当注意是预防义务的核心要素
第三节预防义务的程序性要求
一、事前核准与环境影响评估原则
二、合作原则
三、不歧视原则
第四节预防义务的实体性要求
一、”风险预防“原则
二、污染者付费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

第五章有关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的司法实践
第一节国际法院(1946~2006年)相关案例
一、科孚海峡案
二、核试验案
三、瑙鲁合磷土地案
四、加布奇科沃一大毛罗斯项目案
第二节国际法院乌拉圭河纸浆厂案
一、基本事实与诉求
二、判决要点
三、预防义务是本案判决的核心价值
第三节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的实践
一、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的成立依据
二、联合国赔偿委员会受理的索赔请求
三、联合国赔偿委员会的特点

第六章国家责任在跨界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局限性
第一节传统国家责任在跨界环境损害赔偿中的局限性
一、归责原则在认定中的问题
二、国家对私人行为承担责任的局限性
三、国际环境立法的局限性
第二节国家的国际损害责任在理论上的争议
一、关于”责任“的英文表述问题
二、与传统国家责任的关系
三、国际损害责任的适用问题

第七章跨界环境损害责任的损失分配模式
第一节《原则草案》的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二、目的
三、及时和充分的赔偿
四、反应措施
五、国际和国内救济
六、拟定专门的国际制度
七、执行
第二节《原则草案》中重要概念之分析
一、关于“国际法不加禁止的危险活动”
二、关于“跨界损害”
三、关于“反应措施”
第三节损失分配模式
一、现有条约中的“损失分配模式”
二、《原则草案》中的“损失分配模式”
三、确保及时和充分的赔偿
第四节关于我国政府应对跨界环境损害问题的建议
一、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二、明确国家在跨界环境损害中承担的预防义务
三、重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四、确保跨界环境损害受害者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赔偿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