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层文官(中华学术·有道)
¥
39
4.0折
¥
98
全新
仅1件
作者赖瑞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赖瑞和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21
-
版次
1
-
ISBN
978710116495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其他
-
页数
669页
-
字数
470千字
- 【内容简介】
-
:
唐代士人在担任过如校书郎、县尉、参军、掌书记等基层文官之后,又可能升任到哪些中层官职呢?
本书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经常出任的几种核心中层官职其中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将京官、地方官与幕府官这三大职官系统结合起来,横向考察,涵盖面广,并且留意唐前后期的差别,阐明了这几种官职在唐代政府架构和士人官历中的意义与位置,进一步呈现出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
- 【作者简介】
-
:
赖瑞和(1953-2022),马来西亚国籍,祖籍广东梅县。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中国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曾任教于中国香港岭南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及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著有《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坐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男人的育婴史》《人从哪里来:人类600万年的演化史》。
- 【目录】
-
目录序言联经版自序导言一、本书的研究范围二、“非士职”:唐代士人不做何官三、唐代官场上的四个“模范”四、唐代士人的任官规律五、唐代士人的常任核心官职模式六、本研究课题的“代表性”七、唐代“士人”的定义和特色八、基层、中层和高层文官的定义九、研究文献回顾第一章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和侍御史一、御史的起源、变革和组织二、御史的官品和清要地位三、御史的选任四、“摄”御史和“兼”御史五、真御史和使府御史六、外台御史和监院御史七、内供奉和里行八、幕府军将武职挂御史衔九、结论第二章拾遗和补阙一、拾遗、补阙的基本轮廓二、皇帝的“侍臣”和“近臣”三、官品问题四、作为初任官五、初除官年龄六、文词之美和任官条件七、何人不可任遗、补?八、“官”和“职”以及拾遗、补阙作为阶官九、拾遗补阙“内供奉”十、结论第三章员外郎和郎中一、郎官的起源和员额二、二十六司的不同地位三、郎官的地位和官品四、员外郎和郎中的别称五、郎官的职掌六、郎官和刺史七、郎官知制诰八、郎官和翰林学士九、郎官和史馆修撰十、检校郎官十一、结论第四章县令一、唐县的等级和县官的地位二、县令的三大类型三、赤畿县令的选任四、郎官出宰京畿五、唐前期的望紧上县令六、唐后期的望紧上县令七、唐前后期的中下县令八、“摄”县令和地方长官自辟的州县官九、唐后期县令主要职务的侧面观察十、结论第五章司录、录事参军一、从勾官到通判官和专知官二、京城和京外的录事参军三、不同等级州府的司录、录事参军四、唐前期录事参军:政典和出土唐代文书所见五、唐前期录事参军:墓志所见六、唐后期的录事参军七、墓志中所见的两个唐后期司录参军八、令录:县令和录事参军九、唐中叶以后的“摄”录事参军十、结论第六章判官一、唐代“判”的含义二、判官的起源和演变三、“本判官”和“四等”官及勾官四、“狭义判官”的五大类型和名目五、重要诗人任判官六、方镇判官七、财经系判官八、皇朝特使判官九、京城诸使判官十、内诸司使判官十一、判官的官衔十二、结论第七章总结参考书目附录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