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 漂泊手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漂泊手记

20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拿大]安妮·麦珂尔丝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西218

上书时间2024-05-22

無逸阁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加拿大]安妮·麦珂尔丝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8-07
  • 版次 1
  • ISBN 9787805678245
  • 定价 10.2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04页
  • 字数 164千字
【内容简介】
《漂泊手记》一经问世,便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中风靡一时,迄今已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了这部作品,而研究加拿大文学的批评家们也将兴趣转向了这部小说,那么这部作品到底魅力何在呢?

  小说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希腊地质学家阿索斯·鲁索斯在工作中救了一位家人被纳粹杀害的波兰孤儿,雅各·比尔,并将他带回希腊的家中,收养了他。阿索斯竭尽全力保护雅各,使他得以免遭纳粹的毒手。在泽金索斯岛上的家里,雅各与阿索斯过着半封闭的生活,整日徜徉于生物学、地质学、艺术和探险梦之中。二战结束后,阿索斯接受了多伦多大学的聘请,和雅各迁往加拿大居住。在这里,雅各长大成人,结了婚,开始自己的翻译与写作生涯,而阿索斯也因病辞世了。在第一部的结尾,雅各终于找到了和自己心有灵犀的伴侣米凯拉,渐渐摆脱掉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体会到了人间真爱。小说的第二部分以本,一位研究文学作品中天气与生物现象的年轻学者为主人公。本的父母是从纳粹的集中营里逃出来的犹太人,他们试图让自己以及后代忘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伤害,却总是不能如愿以偿,一家人都生活在痛苦中。通过朋友,本结识了雅各,相似的经历激发了本对雅各其人其文的兴趣。他不远千里飞赴雅各夫妇居住过的依德拉岛,找寻雅各生活的轨迹,而这一切却打破了他原来苦心经营的生活方式,让他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失败。

  故事情节的简单并不意味着作品内涵的粗浅。相反,作为一部探讨人生与历史的小说,《漂泊手记》在深度和广度上与不少经典名著相比并不逊色。作品的中心是本世纪最残酷的事件——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作者通过雅各和本的遭遇,揭示出它对人们心灵的深远影响。作为战争的幸存者,雅各始终无法忘记父母被杀、姐姐被掳的人间惨剧。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午夜梦回时的梦魇,还是孤独清醒时必须要面对的现实。这种难以言喻的痛苦让他把自己封闭在阿索斯为他营建的由地质、历史和艺术组成的世界里,而不愿和人交往,还导致了他与亚历克丝婚姻的失败。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二战,对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也没有直接接触,然而,父母的痛苦也影响着他。“我父母的过去实实在在也是我的过去。”虽然本表面看起来与雅各是两代人,但他们同样经受着内心痛苦的煎熬。雅各最终在真爱中挣脱了心灵的枷锁,而本也通过艰难的找寻,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爱。在小说中,爱这一主题犹如一条暗河,贯穿全文,虽然很少浮出字面,却时时处处隐现在人物的思想感情之中。失去亲人的雅各初时无法接受现实,吃饭、睡觉总忘不了父母、姐姐。阿索斯的慈爱使雅各找到了精神上的依靠,梦魇出现得越来越少,而在阿索斯去世后,噩梦又占据了雅各的生活,直到与米凯拉相爱,雅各才真正从萦绕心间的回忆中解脱出来,有生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

  《漂泊手记》描写的是二战后犹太幸存者漂泊各地,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过程。作为一位二战后出生在美洲大陆的作者,安妮·麦珂尔丝并没有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讲述犹太人的故事,而是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在苦苦追寻着人类精神的归宿。这就使《漂泊手记》摆脱了一般关于二战、大屠杀小说的局限,它不仅让我们再次面对过去那段恐怖的历史,更让我们思考人类的未来。“活着就是在逃避命运,”可是我们又能逃到哪里去呢?“历史是一口被投了毒的井,”那我们今天应该如何书写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历史呢?作品中的犹太民族,自摩西时代以来就一直在寻求着自己的家园,却一再被迫害,被残杀,这又是谁之过呢?通过雅各和本的追寻,作者指出只有爱才是人最终的精神归宿,只有爱才能让我们不再重复历史,也只有爱才能让人们和睦相处。作为追寻的目的地的依德拉岛是个独立的岛屿,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多恩的那句名言:“没有谁是个独立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土,整体的一部分。”人无法逃避命运,只有相互关爱,才能走出围城,把握未来。

  从小说的结构来看,两部分各自独立,但都是采用自述体。作品的重点在于第一部分雅各的生活经历。即使没有第二部分,这部作品依然相当出色。第二部分的意义在于延伸了作品的内涵,体现出人类精神的延续。本与雅各在精神上一脉相承,雅各夫妇没有子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就是雅各的继承人。正如作者本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的那样,本的存在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希望。为了体现这种延续,作者在各自独立的两部分中运用一些相同的小标题来预示主人公思想情感的相似性。如在“磷火”这一相同的标题下,雅各遇到了亚历克丝,而本则遭遇了佩特拉,两位女性同样都是活泼、任性,这两段感情纠葛的结局也颇为相似。作者运用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暗示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从情节线索来看,两部分也有惊人的相似。第一部分以雅各的漂泊为主线,从故乡波兰小城比斯库平,希腊的泽金索斯岛,多伦多,直到依德拉岛,作者的叙述大体以此为据,同时又穿插了雅各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他对探险与历史的兴趣;而第二部分以本对雅各的追寻为主线,穿插着本对父母和妻子的回忆。通过这样的安排,两部分显得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是它那诗化的语言。简洁生动,自然贴切。描写景物栩栩如生,笔墨经济,而风流尽得。地质、生物、考古和音乐都在作者的叙述中融为一体,读来却丝毫没有炫学的感觉。作品中丰富的意象令人目不暇接,诗化的语言又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优美的意境中流连忘返。对于人生飘零感的摹写尤见功力,与静安先生的“人生都似风前絮”所传达的神髓颇为契合。《漂泊手记》就像一部出色的长篇诗集,每一页都佳句迭出,动你心弦,说是字字珠玑并不夸张。

  复调的主题,交错的情节,诗化的语言,使得这部讲述人生,思考人生的小说广受欢迎。张爱玲说得好,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漂泊手记》就是这样一面扇子,只是那扇面上画的不是娇艳的桃花,而是海边的几丛芦苇。打开这本书,那清新的苇风便会扑面而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