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2版)
  • 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2版)

6 1.2折 49.8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泰西·戈芬、[美]凯瑟琳·威尔逊 著;李敏谊 译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7

轩轩二手书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斯泰西·戈芬、[美]凯瑟琳·威尔逊 著;李敏谊 译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38927
  • 定价 4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95页
  • 字数 39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早期教育研究译丛
【内容简介】
  《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第2版)》是一个有关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概要性文本。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把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置身于历史背景之中,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课程模式两次兴起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同时还关注了支持课程模式的持续发展及实施的不同历史背景;第二部分考察了一些历久弥新的课程模式:蒙台梭利教育法、银行街发展-互动课程、以及来自行为主义和皮亚杰理论的课程模式;第三部分超越了对单个课程模式的考察,而进入到通过方案评价以及课程开发这些视角来探究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目录】
第一部分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背景分析

序言:拉开序幕
一、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介绍
二、探究课程模式的各种思潮:为什么选择现在进行
三、本书概览

第一章从历史的视角透视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的关系
一、早期教育课程方案与公共政策
二、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在美国的发展史
(一)早期教育的背景
(二)系统变革的出现
(三)政治环境
(四)心理学观点发生转变所产生的影响
(五)课程模式的发展
(六)一个时代的结束
三、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当代背景
(一)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早期教育格局的变化
(三)知识基础的变化
四、结论
五、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二部分从当代的观点审视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第二章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在美国的发展史
(一)缘起
(二)从意大利到美国
(三)复苏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
(一)基本的概念要素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
三、时机的重要性
四、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三章发展——互动课程
一、从实验性的保育学校教育方案到发展——互动课程
(一)开始阶段:教育实验局
(二)情感成为主题:心理动力学的影响
(三)学前教育的爆炸性发展:银行街课程成为“传统”早期教育理想的捍卫者
二、发展——互动课程:心理学原理
三、基本信条
(一)价值取向
(二)教育目标:促进发展过程的工具
(三)教学策略
(四)组织
四、从反思性实践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四章直接教学模式
一、直接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一)行为主义的信条
(二)科学、方法与教育科学
二、在学前学校中对处境不利儿童进行教育:贝瑞特-恩格尔曼课程模式
三、直接教学模式
(一)教育方案的内容
(二)课程设计
(三)教学方法
四、下一个轮回:人人皆成功模式
五、对学业取向课程获得出入意料的成功的解释
(一)生逢其时
(二)学业性早期教育课程方案的合理性
(三)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四)发展适宜性实践:重申传统的早期教育
(五)对发展适宜性实践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的解
六、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五章源自皮亚杰理论的两个课程模式
一、早期历史:在早期教育中应用皮亚杰理论
二、卡米——德弗里斯模式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与活动
(三)对教师的期望
三、高瞻课程方案
(一)高瞻课程方案概览
(二)学前学校课程框架
(三)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课程方案的框架
(四)通过传播该课程模式而成为变革主体
四、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三部分考察早期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

第六章寻求答案——早期教育课程模式比较评估
一、早期课程模式的实验性评估
(一)最初的发现:短期效应
(二)后续研究结果:长期影响
(三)应用方案评估的研究结果
(四)解释早期教育课程方案的效果
二、局面发生变化:课程模式效果的差异逐渐显现
(一)对早期教育方案如何发挥影响的解释
(二)回归惯常问题:如何界定“方案有效性”
(三)超越对“方案有效性”的界定
(四)与政策的联系
三、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七章鉴别早期教育课程的来源
一、发展理论与早期教育课程
(一)质疑旧假设并提出新假设:对儿童发展的理解在不断变化
(二)儿童发展理论与早期教育课程:对现状的挑战
(三)有关教师影响的研究
(四)对于教学本质的新判断
二、超越对课程模式效能的追求
三、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第八章课程模式与早期教育——进退两难的困境
一、早期教育议程的拓展
(一)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
(二)不断变化的专业背景
二、课程模式和早期教育:进退维谷

第九章提出新问题并用新的方式看待老问题——瑞吉欧教育法
一、意大利的社会背景:创建一个早期看护和早期教育的普遍性体系
二、瑞吉欧教育法:指导原则
(一)学校:创建各种关系和激发探究
(二)与家庭的合作
(三)儿童的形象
(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挑战美国的理念和实践
(一)从课程模式到弹性方法到关注教与学
(二)作为政治宣传手段的教学:缔造积极的儿童形象
(三)早期教育与公立学校
四、推荐深入阅读的书目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