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道教造像艺术研究
  • 西部道教造像艺术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部道教造像艺术研究

100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尽晖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书架珂

上书时间2024-06-09

海上述林二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尽晖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89030
  • 定价 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1页
  • 字数 21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西部道教造像艺术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关中、巴蜀等地隋唐道教造像艺术的文脉起源和类型样式做了审慎考证和艺术梳理,通过图像学分析和文献学引证,利用二重证据法及多元方法论,将道教造像艺术置于整个社会人文的大背景下,揭示其艺术源流、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阐述其在中国艺术史和人类文化史中的熏要地位,强调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在当代具有推动文化高峰和文化繁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朱尽晖,男,1968年生,上海市人。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安美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科研创作处处长兼美术博物馆馆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CIMAM国际现当代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杨晓阳工作室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艺术设计专委会副主任,陕西国画院山水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画家,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老子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青联委员,西安市雕塑委员会委员。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范围与意义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现状

第一章 道教沿革及隋唐道教造像概况
第一节 道教美术的历史沿革及生发动因
一 历史沿革
二 生发动因
第二节 道教造像艺术风格的流转
一 浓郁的世俗气息
二 深厚的本原土壤
三 矛盾的心理显现
第三节 隋唐道教造像概况
一 形制类别及宏观风貌
二 文化要素的传播接受

第二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艺术风格
第一节 关中、巴蜀文化区域流布与承继
第二节 关中、巴蜀区域主奉尊神
一 元始天尊
二 太上老君
三 玉皇大帝
四 “三清”
五 “四御”和“六御”
第三节 关中地区
第四节 巴蜀地区
一 基本概况
二 风格类型
三 类型分期
第五节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艺术特征
一 外师造化 写意写神
二 气势雄浑 方圓并蓄
三 以实求虚 以神求形
四 天成地就 古朴浑厚
五 不拘一格 生动活泼
六 简繁互补 心像载体
第六节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装饰风格
一 道教造像的美学内涵
二 造像底部的装饰纹样
三 造像底座的审美风尚
四 造像底座的装饰特点

第三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道教造像的文化意义
第二节 道教造像的社会功能
一 神灵崇拜
二 祈福祥瑞
三 驱邪辟凶
四 繁衍生息

第四章 西部地区道教造像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道教造像的审美心理
一 多义并存的思维理念
二 多元自足的民族基因
三 独具特色的审美意趣
第二节 道教造像的美学语言
一 天人合一 自然和谐
二 浑然写意 质拙天淳
三 浑朴遒劲 气势昂扬
四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第三节 道教造像的人文愿景
结语
一 崇奉升仙长生,借鉴佛教造像
二 王权教化荫庇,世俗民间给养
三 物质精神并蒂,写意解构共融
四 承继优秀文脉,构筑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一 典籍专著
二 论文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