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提供资料信息服务】三国志. 六十五卷. 晋陈寿撰. 刘宋. 裴松之注. 有补抄. 南宋时期建阳刊本.1544页.4.23G.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此本为南宋时期刊本)。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由刘宋时裴松之注。

17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西晋.陈寿.撰.南朝刘宋.裴松之.注

出版社南宋时期建阳刊本

年代不详

装帧线装

页数1544页

上书时间2024-01-19

无悔古籍藏书馆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此书为高清PDF电子版。【行款版式】:二十五册。 钞补 卷一至三为市野迷庵钞配底本为吴氏西爽堂刻本 框 20.6×13.9 厘米,左右双边,单鱼尾,10 行 20 字。 原刻框 19.7×12.5 厘米,四周双边,细黑口双黑鱼尾,10 行大 18 至 19 字,小 22 至 24 字,柳公权体。,阙笔玄鉉朗敬警弘殷匡恇竟胤炅恒貞楨禎徴懲樹勗譲桓構溝講購遘慎称敦惇燉郭廓。【跋记信息】:跋:文政庚辰六月 迷菴光彦。【钤印信息】:重野、真浄院、賜蘆文庫、惜陰、崇蘭館藏、江戸市野光/彦臧書記、迷菴、光彦、林下一人、祕閣圖書之章、帝室圖書之章。【收藏来源】: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本。《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 “前四史” 之一。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由刘宋时裴松之注。此为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南宋时期建阳刊本(其中卷一至三为配钞依吴氏西爽堂刊本)。《三国志》记述的历史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发生后开始,直到西晋统一三国为止,也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 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九十六年的历史。全书原共分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吴志》二十卷,叙录一卷,后来叙录一卷缺失。原是各自为书,一直到北宋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三国志》虽然被后世称为 “志”,但是其实全书完全是按人物排列的本纪和列传,没有任何如地理、经济、典章制度等的志书或表的内容。东汉以来,受经学简化风气的影响,史学领域中也出现了崇尚简约的潮流。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内容简略的《三国志》。陈寿治学严谨,收集来的材料凡是觉得可疑的,宁肯不用。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三国志》内容精洁,魏、蜀、吴三书很少重复,然南朝宋文帝认为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三国志》记载之不足,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所用方法,分析为六类:“一是引诸家之论,以辩是非;二是参诸家之说,以核伪异;三是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四是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五是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六是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