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双一流”: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回顾与反思
¥
3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储召生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y11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储召生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312043291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内容简介】
-
储召生先生是《中国教育报》的资深记者,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新闻报道和研究工作,对高等教育的诸多热点问题多有采访和报道,以新闻人的敏锐,捕捉新事、发现典型、引导舆论,以媒体人的担当,抓住热点、推动共识、助力发展。《问道“双一流”:中国一流大学建设回顾与反思》就是他抓住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个热门话题,进行全方位、多视角采访的结果。
书中对“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本科教学、原创研究、学术规范、人事改革、协同创新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翔实的论述,对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作了个性化解读和引导,深刻剖析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一系列改革举措,并与闵维方、杨卫、朱清时、李培根等著名高校党政负责人就有关话题进行了对话。
本书论述中所选取的话题有较强的普遍性,选取的高校有较强的代表性,选取的对话有较强的权威性。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当事人思考的传递,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双一流”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双一流”建设及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都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先生为本书作序。
- 【作者简介】
-
储召生,安徽潜山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9年加入中国教育报刊社,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新闻报道和研究。采编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教育部新闻奖。现任《中国教育报》编委、周刊中心主任,《高等教育周刊》主编,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宣传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 【目录】
-
序
“双一流”不是从天而降(代前言)
第一章 观察
大学都要综合性研究型吗?
建设一流大学难在哪儿?
西南联大是一面镜子
改革止步于体制都是“找借口”
博导“能上能下”应成社会常态
大学结盟的要义在于协作
中学办得像大学,大学怎么办?
请尊重“赛先生”的专业
中国精英教育的困境
认清“双一流”建设的杪和根
一流大学建设迎来“关键时刻”
第二章 聚焦
特色办学:中国大学的必然选择
本科教学:清华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科学研究:文科搞原创有那么难吗?
学科建设:寻找地方高校的发力点
学术规范:需要什么样的防火墙
协同创新:中德大学校长都关注什么?
特聘教授: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创举
暑期学校:催热高校学期制度改革?
英才教育:青春期已过,少年班转型
校企合作:企业资本闯入高校,双赢?
社会融资:大学基金会凭什么吸引捐赠
海外引才:俄罗斯院士缘何“扎堆”武纺大
国际校区:高校国际化办学新探索
第三章 实践
元培本科教改实验悄然进行
“姚班”十年:一场精英教育SHOW
大学的“哲学”
“最牛学院”教授何以治学
一流建设和“科研崇拜”说拜拜
高校“大部制”改革掀起盖头
大学不能只有大师
一所高校年的坚守
把“法国式”工程教育引进中国
协和百年:世界一流医学院的中国梦
地方大学的一流之道
中医药教学改革亟待“扶正祛邪”
一所地方高校的“文化突围”
大学改革不需要轰轰烈烈
大学重启“行业校名”的背后
第四章 访谈
北大精神是坚持真理、追求卓越
工程硕士教育的新引擎
与世界一流差距最大的是教师队伍
过早“分类”制约了拔尖人才成长
把学生培养成为“他自己”
把准工科大学“双一流”建设坐标
一流理工大学须有一流人文教育
大学不能只是钢筋水泥中的绿地
跨学科教育:一流本科的必然选择
仅靠学术逻辑难建一流大学
有了“施工图”,如何加油干
走出“重金挖人”的路径依赖
发挥大学特色,才有教育精准扶贫
师范院校天然缺乏“双创基因”吗?
第五章 人物
“土货校长”张伯苓
“不拔尖人才”杨承宗
“瓦爿之上”王澍
“香料院士”孙宝国
附录一 “211工程”建设大事记
附录二 “985工程”建设大事记
附录三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