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之后:1945-1968年日本与西德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之后:1945-1968年日本与西德的"历史清算"

49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曼弗雷德·基特尔 著;吕澍、王维江 译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白夜航船的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德]曼弗雷德·基特尔 著;吕澍、王维江 译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9
  • 版次 1
  • ISBN 9787313120205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6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东京审判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之后:1945-1968年日本与西德的历史清算》从两国记忆文化差异的比较角度,对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认罪、赔偿的过程进行了犀利的剖析:首先,日本军国主义与德国纳粹暴行的意识形态基础“呈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即整个国家政权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其他民族实施种族暴行;第二,日本缺乏反省甚至赖账,与美国及其在日最高首领麦克阿瑟有直接关联,他视日本为抵抗共产主义的堡垒,力保天皇,并由此导致东京审判对日本战犯人数和量刑上的偏差、人员整肃上的草率和不彻底以及对受害国赔偿数额的不足;第三,未对日本的神道信仰、历史教育和公众舆论加以清算,“外部压力”过小、“内在接受”不足造成日本对其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遗产没有多少“正义性的认识”并长期对历史“视而不见”。
【作者简介】
  曼弗雷德·基特尔(ManfredKittel),生于1962年,德国学者和政治活动家。大学期间主攻历史学、政治学及罗马语族语言文学(Romanistik);1992年获埃尔兰根(Erlangen)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随后成为新闻记者,并在慕尼黑的当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5年在雷根斯堡(Regensburg)大学担任教职,2005年获得该校近现代史教授席位;1997—2009年,他还担任《当代史季刊》的编辑。自2009年起,他成为设在柏林的“逃亡、驱逐及和解基金会”的创始人和负责人。
  除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专著之外,基特尔先生的其他学术著作还有:《在帝国与共和国之间的行省:德国和法国的政治特质,1918—1933/36》、《对被驱逐者的驱逐?联邦德国记忆文化中的德意志东欧人》以及《穿越国家机构的进军?1968年之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政治和文化》。
  
  吕澍,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曾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工作。1989年赴法兰克福大学留学,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叱咤风云的外国战将》、《上海的德国文化地图》;译有《另眼相看:晚清德语文献中的上海》(合译)、《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合译)。
  
  王维江,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汉堡大学哲学博士;曾在南京电力专科学校、空军政治学院、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王先谦与“清流”:晚清的政治与学术》、《“清流”研究》;译有《另眼相看:晚清德语文献中的上海》(合译)、《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合译)。
【目录】
第一章导言
第二章两种历史
第三章裕仁天皇:从战争主犯到无辜的象征?
第四章“历史清算”的内部与外部条件
第五章同盟国对主要战犯的审判:东京、纽伦堡和罪责争论
第六章政治整肃
第七章占领统治结束后如何对待战争及暴力罪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