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划破损品相好
¥ 7 九品
仅1件
作者②高士其 著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N14
上书时间2024-11-14
《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由著名苏联作家米·伊林著。该书以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物提出饶有兴味的问题,解答生活中的困惑。整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娓娓道来,读者就这样兴趣盎然地跟着作者的笔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灰尘的旅行》收录了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先生的多篇科普作品,比如《菌儿自传》《细胞的不死精神》《灰尘的旅行》,等等。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是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为解答“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专门创作的科普书。本书分为《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和《悠长的岁月》两部分。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向大家娓娓讲述了一个个研究中国古人类历史的故事。
《看看我们的地球》将李四光不同时期的著作整理成集,讲述了地壳的形成、冰川的起源,地震与震波、地球的年龄等地质问题,文情并茂,既有科学性,还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属于地质科学普及类读物。本书的特点就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兼备,李四光用实际行动向科学界和文学界演绎了科学与文学这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之间的绝妙互动,科学即严谨,文学即艺术。本书通过文学随笔的形式来综合反映李四光的治学、做人的品质及高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一本具有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随笔精选集。
《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小学生版》收录宇宙、自然、动物、人体、植物等多领域知识,搭配实物图片辅以说明。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增长学识,丰富见识。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191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8年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次年他率学生在河北、山西实习时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1929年被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选为国外会员,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在地质学理论上,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学科,运用地质力学理论,指出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两湖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为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晚年他在地震地质和开发利用地下热能等新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贾兰坡(1908―2001),字郁生,河北玉田人。中国古人类学家、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1929年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毕业。1931年进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曾任技佐、调查员、技士。后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参与、后又主持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和研究工作,1936年发现了三件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参加、主持、指导了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中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硕士、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
米·伊林(1896年-1953年),他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和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观察天空和星象。米·伊林学识渊博,一生从未间断过对知识的追求。米·伊林每写一本书,似乎都是重新读一个大学,要读几十本书和几百篇科学论文。为了写《人怎样变成巨人》,他在几年内学习了历史、考古学、语言学等各种学科的书籍。米·伊林的创作态度也非常严谨,这就使他的科普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知识性强,内容丰富,文笔流畅。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