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 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道行天地:南宋浙东学派论.

13 1.6折 79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宇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15

上书时间2024-06-26

韩珊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宇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22587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4页
  • 字数 5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朱熹在王霸义利之辩中说:“干五百年之问,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其问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浙东学派则认为,“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已然且必然常行于“天地之间”,常行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历史时空之中。因为,“道”在天地之间、在历史时空之中具有具体的存在形式(次级真理),即各种可以“措之实用”的知识和智慧,它们可以解决南宋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种危机。人类只能通过这些“遭”的次级的、具体的存在形式抬级而上,才有町能逐渐逼近“道”,才能够回归到《中庸》“合外内之道”的主轴:即成己与成物、内圣与外王是交相并进的,前者并不在工夫顺序上优先于后者。于是,吕祖谦与朱熹的分歧,陈亮和朱熹围绕王霸义利的争论、陈傅良“识得两三分(道)、便有两三分功用”的主张、叶适对理学“心体”说的批判和“物极-皇极”体系的建立,都由此可以得到理解。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朱熹指认的“浙学”及其流衍
一朱熹所指认的“浙学”
二“互补”模式的出现
三明代对南宋“浙学”的认识
四《宋元学案》中的南宋“浙学”
第二节“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南宋浙东学派认识史回顾
一章学诚与“浙东学术”说
二章学诚“浙东学术”说的发酵
三1949-1989年:回归“对抗”
四1989年至今:弥合南宋浙学与明清浙东学派的尝试
第三节关于本书的写法

第一章南宋儒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背景
第一节“二度抽离”与北宋思想遗产
一道统的构建与一度抽离
二-南宋儒学对北宋新儒学的反思
三吕祖谦、陈亮对“转向内在”的忧虑
第二节“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遗产
一“祖宗之法”与五代政治文化
二南宋继承的“祖宗之法”
三“祖宗之法”与士大夫政治
第三节“乾淳学术”的形成:陈亮的视角
一隆兴元年:“东南三先生”定交
二乾道元年至五年:“乾淳学术”的准备期
三乾道五年至七年:“乾淳学术”的第一个高潮期

第二章薛季宣与乾道末年程学的分化
第一节程学传统中的薛季宣
一薛季宣的家庭与程学温州一系
二薛季宣的师承
第二节“性不可知”与片面的“道问学”
一自明诚与自诚明
二制度新学何以必要
第三节评价薛季宣所引发的分歧
一朱熹、张拭对薛季宣的疑虑
二吕祖谦与《薛常州墓志铭》

第三章吕祖谦的思想转型与浙东学派的形成
第一节淳熙年间吕祖谦思想学术的转型
第二节围绕《皇朝文鉴》的分歧
第三节《大事记》与司马迁
一韩信、公孙弘与张汤
二司马迁与《史记》

第四章仁智二元与王霸义利
第一节分歧的根源:仁智二元与论功计获
一“仁智二元论”与功利主义
二“论功计获”的工夫论
第二节王霸义利之辩的展开
一王霸义利之辩的导火索
二王霸义利之辩中朱熹、陈亮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吕祖俭与枉尺直寻
第四节王霸义利之辩的意义
一真理的阶段性和分类
二“道”的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动机与效果的价值判断
四心与迹

第五章永嘉学派的崛起和朱熹的批判
第一节绍熙二年:永嘉学派与朱子学的首次“相遇”

第六章叶适:总结与创新
第七章求索中兴之路
第八章政治实践
第九章传播与异化
第十章结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