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文学讨论集.
  • 民国文学讨论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国文学讨论集.

12 1.7折 69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怡、罗维斯、李俊杰 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9

上书时间2024-05-15

韩珊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怡、罗维斯、李俊杰 编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640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0页
  • 字数 4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民国文学讨论集》根据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界提出了“民国文学”研究的课题,各方面的探索持续展开,有倡导,有追问,也时有质疑,尽力搜索,汇编了“民国文学”概念提出以后各种各样的意见,是我们进一步研究、阐述相关问题的重要基础。
【目录】
编选前言
第一编反思与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症候与危机
应该“退休”的学科名称
从意义概念返回到时间概念——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命名问题
“现代文学”,还是“民国文学”?
重建文学史的概念谱系——以“民国文学史”概念为例
以“民国文学史”替代“新文学”史考
“民国文学风范”的再思考
给新文学史重新断代的理由——关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他的几点补充意见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
经典文学史的书写与文学史观的反思——以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中心
百年后学科架构的多维思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

第二编质疑与辨析:“民国文学”研究主体与方法争鸣
“民国文学”及相关概念的学术论衡
文学、文学史、文学生产方式——从两本剑桥文学史谈文学的“民国机制”
“现代文学史”命名的追问与反思——对“中华民国文学”概念的意义解读
“民国文学”的理论维度及其文学史编写
文学的“民国机制”答问
意义与限度——作为文学史视角的“民国文学”
从“民国文学的现代性”到“现代文学的民国性”
关于建构民国文学史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几个问题
以“民国经验”激活“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新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民国视野”述评
“民国文学”或者“民国机制”——民国话语空间推进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探讨
返观与重构——“民国文学史”的意义、限度及其可能性
论“民国文学”的概念属性及其意义
对话:关于“民国文学机制”与现代文学研究

第三编创建与延展:民国文学的理论架构与学术立场
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
从民国史的视角看鲁迅
现代文学的历史还原与民国史视角
三论现代文学与民国史视角
从历史命名的辨正到文化机制的发掘——我们怎样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民国”意义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再谈中国现代文学的命名问题
民国文学与现代文学
民元作为民国文学史起点的意义与价值——以《共和国教科书》为参照
追复历史与自然原生态的“民国机制”——“民国文学史观”的一种文学史哲学论证
论民国文学研究与当下史料工作问题
现代文学研究的民国经济视野:有效性及其限度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研究的有效性
民国文学史特点研究

第四编共鸣与回响:学术交流中的“民国文学”研究范式
民国文学机制研究中的经济视角——西川论坛第一届年会综述
“民国视野”的问题与方法意识——“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2010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201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