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羁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本体论解读,
  • 不羁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本体论解读,
  • 不羁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本体论解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羁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本体论解读,

15 2.6折 58 九五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湘中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5

上书时间2023-11-06

韩珊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湘中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5329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字数 3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通过梳理古希腊哲学至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进路,作者抽丝剥茧,揭示马克思哲学以实践为本体,处于西方本体论(实体即主体)哲学的最高阶段: 1.“实体”不指具体事物或物质,而指主宰事物“是其所是”的那个终极原理法则。自然界是其本质力量对象化(实体即主体)的过程,历史是人将自然的本质力量转化为人的本质力量并付诸实践的创造过程。 2.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理念论是一条追问“绝对知识”的客体本体论进路,马克思哲学革命表现在对古希腊人本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做实践本体论升华,用人的本质力量作为“实体即主体”从自然向社会生成。这样既扬弃了黑格尔抽象的客体本体论,又超越了费尔巴哈直观的物质本体论。 3.马克思运用古希腊哲学中“努斯”(主体性、自由意志)和“逻各斯”(客体性、秩序)这一对范畴,以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原子任意偏斜运动产生碰撞,不断打破现有秩序,生成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作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本体论规定,统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辩证运动,破解了自然之谜和历史之谜,实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法、认识论在实践本体论中的统一。 4.马克思哲学不否定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相反,马克思强调原子任意偏斜运动造就了永恒发展的世界,强调个体的能动性和自由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动因,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5.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逻辑归宿和必然结论。共产主义是一个历史进程,人类通过将自然的本质力量转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籍此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个性获得自由发展。只有运用工具理性的力量,借助资本主义大工业和自动化生产,人类才能实现对自己本质力量的真正占有,个性获得自由发展。 作者力图克服一些学者以往离开古希腊哲学以来的本体论进路,孤立研究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及其哲学变革实质的倾向,在大量研读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文本的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解决本体论问题的思路、方法、观点,解读马克思阐释“实体即主体”原则的实践本体论意义。得出马克思哲学是对西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一种超越等结论。这些分析和结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意义、目的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梳理自然哲学至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进路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意义、目的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梳理自然哲学至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进路

    二  论文创新之处

    三  论文创新之意义

  第三节  研究难点

    一  物质本体论之弊:难以解释物质运动的动因

    二  马克思哲学自创立以来饱受教条主义曲解

第一章  本体论的历史、现状及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第一节  古代形而上学对本体论的定位

    一  对形而上学不同时期本体论范畴的解读

    二  存在与在者、真理与意见对立的逻各斯进路

    三  从客体到主体、从理念到感觉的人本主义进路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扬弃和超越

    一  从物质本体、知识本体到以人为本和实践本体

    二  马克思实现本体论转向,引领哲学革命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物质本体论的批判

  第三节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论

    一  本体论的基础意义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

    二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名称的争议

    三  实践在马克思哲学及本体论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  “实体即主体”与“马克思哲学之本”  

  第一节  “实体即主体”的二重性及其辩证意义

    一  “实体即主体”的客体性与主体性

    二  “实体即主体”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

    三  实践本体论与辩证法的关系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之本”与实践本体论逻辑

    一  实践的唯物主义

    二人本主义

    三  自由解放学说

  第三节  马克思哲学革命:主体本体论扬弃客体本体论

    一  知识本体论与科学技术文明

    二  实践本体论对知识本体论的扬弃与超越

    三  从物质运动的本性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一

第三章  本质力量对象化: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灵魂

  第一节  新思想的闪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一  《法哲学原理》的积极意义和问题所在

    二  马克思对《法哲学原理》的批判

  第二节  新哲学的惊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  马克思转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外因  

    二  对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三  人性异化的根源与异化扬弃、本性复归  

  第三节  新世界的号角:《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

    提纲》  

    一  黑格尔“自我意识”辨析与客体本体论批判

    二  建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阐发实践唯物主义

    三  解开历史之谜的钥匙: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第四章  实践唯物主义的奠基:《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圣布鲁诺”篇场景

    一  鲍威尔对“自我意识”的道白

    二  马克思批判“自我意识”的一般背景

    三  马克思批判“自我意识”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圣麦克斯”篇情景

    一  施蒂纳对“唯一者”的道白

    二  马克思批判“唯一者”的一般背景

    三  马克思批判“唯一者”的本体论意义

  第三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费尔巴哈”篇意境

    一  马克思清算费尔巴哈的一般背景

    二  历史起点:实践作为“本体”的五种形式

    三  以实践为本体清算费尔巴哈

    四  实践构成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第五章  共产主义与《共产党宣言》的本体论情境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想史与宗教渊源

    一  世界大同与基督教伦理思想

    二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萌芽与初步阐发  

    三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完成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一  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石

    二  批判格恩律的“历史编纂学”对经济原理的歪曲

    三  批判格奥尔格·库尔曼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说出来的“道”  

    一  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二  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三  实现共产主义的多条道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黄湘中博士论文答辩记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