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以中亚东干人为例
  •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以中亚东干人为例
  •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以中亚东干人为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以中亚东干人为例

5.5 1.3折 42 九品

仅1件

山东菏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超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7

上书时间2022-05-28

韩珊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超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32715
  • 定价 4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9页
  • 字数 2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跨国民族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民族现象,关于跨国民族的研究也是政府、学者及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领域。以往学者多关注于传统跨边界而居的跨国民族研究,近年来关于广义上的跨国民族研究已成为跨国民族研究的新领域。而跨国民族研究也从传统的民族主义与民族自决等问题的研究开始向文化适应与国家认同研究转变。分居于不同国家的同源跨国民族因所在国主流文化、经济文化政策、政治制度等差异对同源跨国民族的民族文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使其能融入到所在国家的主流文化之中,树立国家意识;同时又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给民族传统文化以生存和发展空间?是研究跨国问题的现实意义之一,也是促进跨国民族在国家关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广义上跨国民族文化适应研究,一方面可以作为传统跨国民族问题的参考模式,另一方面也使跨国民族研究的内容与理论不断深入与扩展,在理论上与现实上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西北民族研究丛书·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以中亚东干人为例》以跨国民族的文化适应理论为基础,通过文化的结构分析,来说明文化适应的层次性特征;根据文化适应的多维模型来探讨文化适应的过程与结果;通过这些要素的综合探讨说明,文化适应的结果受多重因素制约从而产生不同的适应效果。同时通过分析中亚东干人跨国民族的形成过程及其主流文化适应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来说明跨国民族如何对待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而在国家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跨国民族的文化联系,为民族文化发展及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跨国民族研究及中亚东干人的研究前期成果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广义上跨国民族研究的时代性与必要性;同时也对中亚东干人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角度,使中亚东干人从历史文化研究成为民族学理论研究分析的对象。两者的结合不但促进了中亚东干人研究的深入,也为跨国民族文化适应研究提供了良好范例。
  第二部分,从跨国民族的概念人手,厘清跨国民族的概念称谓及研究范围,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亚东干人作为跨国民族的形成过程及跨国类型,回顾了东干人与中国回族的跨国而居的历史经过,及在20世纪90年代后再次跨国的时代背景,从而确定东干人作为迁徙型跨国民族的类型与特点。
  第三部分,从文化的结构要素分析,指出了东干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及与中国回族的文化渊源关系,确定其作为同源跨国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性。同时,分析了中亚地区的文化背景,指出当代中亚东干人的多元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其在中亚文化适应与传承的结果。
  第四部分,在文化适应的多维互动模型中,主流文化的态度是非主流文化族体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章通过对中国回族迁入中亚时起,历代政权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分析,探讨沙俄帝国时期的“俄罗斯化”政策、苏联时期的“无神论教育”,及中亚各国独立后各自所施行的“多元文化政策”对东干人文化适应结果的影响,从而说明不同的主流文化态度对非主流文化族体文化适应的“整合”、“同化”等结果产生的作用。
  第五部分,民族自身的主动适应过程是民族文化变迁并融入主流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背景不同的主流文化环境下跨国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其主动文化适应的过程,但这种适应是在文化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影响下逐级的适应变迁,并呈现阶段性特征。从中亚东干人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教育、民族关系等方面的适应来看,这些文化结构的外围适应,增强了中亚东干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同时保持其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从而与主流文化间呈现出“整合”发展的良好状态。’
  第六部分,在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其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也在发挥着作用,这种作用的结果保证其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延续。东干人的民族文化通过聚居格局、语言、风俗习惯、宗教、民族文学、组织机构等传承机制的强化,使民族文化在历史记忆与民族精神构建中得以保持与发展,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七部分,作为跨国民族来说,其主流文化适应与民族文化传承一方面受国家关系的影响;另外也受同源跨国民族各分支间关系的影响。跨国民族的主流文化适应因所在国主流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同时又因为跨国民族各分支间的联系与交流保持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因而跨国民族的民族文化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合力与张力的矛盾,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研究本课题的重点所在。
  第八部分结语,跨国民族在国家关系中有着双重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增强所在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所在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可能产生分裂与民族主义的倾向,从而破坏国家的稳定与团结,造成分裂与斗争。从中亚东干人的文化适应与传承的发展实践可以看出,跨国民族在现有国家疆域的基础上,树立国家意识,发展跨国民族的文化联系,为所在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是跨国民族主流文化适应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
【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跨国民族概念及研究范围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第一章中哑东干人跨国族群的形成与发展
一回族东干人跨国而居的历史过程
二不同历史时期中亚东干人跨国的类型与特点

第二章东干人文化概述
一东干族的文化起源
二中哑的多元文化背景与东于人的文化L特征

第三章同化与整合:主流文化对东千人文化适应的影响
一文化适应理论多维模型的探讨
二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化”政策
三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及“无神论教育”
四20世纪90年代中亚各国的多元文化政策

第四章生存与适应:东干人主流文化适应的选择
一回族东干人及发展
二语言文化适应
三教育发展及适应
四政治参与对东干人文化适应的影响
五文化习俗的适应
六民族关系融合及适应

第五章传承与发展:东干人民族文化传承的机制
一聚居格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
二语言、文字的传承是民族文化的根本表现
三东干文学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贡献
四宗教教育的传承
五风俗习惯传承
六东干族社会文化团体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

第六章“跨国”与联系:跨国性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
一国际关系与跨国民族文化传承
二跨国民族各分支的关系与民族文化传承
三跨国民族的主流文化适应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