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机制与民主财政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民主机制与民主财政

96 九五品

仅1件

甘肃武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云龙 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2-07-10

xuet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云龙 著
  •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9
  • 版次 1
  • ISBN 9787507412802
  • 定价 21.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2页
  • 字数 260千字
  • 丛书 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内容简介】
千百年来,以中央一地方关系为表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一直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万世太平的最重要因素。在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背后,是财政分工方式的差异。
美国“财政联邦主义”的实践和欧盟作为“超级联邦”的出现,均采用立宪性一致同意下“交权型”财政分工方式;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采用行政性一致同意下的“集权中放权型”财政分工方式,‘啡规范财政收支”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上的最大特点。21世纪的中国要成功地处理中央一地方关系,消除非预算收支现象,必须在建设公共财政体制的同时,建立起民主财政制度。
本书以“集权中放权”模式来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体系和政府职能体系。从大一统财政体系中发展出各级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上的事权范围和筹资渠道,是通过中央政府的下放行政管理权来实现的,因此,“放权”模式与“交权”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它们刻画出了两种财政分工方式的特点。
本书除了用“中央集权中放权”模式来概括中国封建社会财政制度安排上的特点外,并且以“非规范财政收支”作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上的最大特点。非规范性不是指财政管理上的非预算性和非计划性,而是指其与非民主性、非公共性的共生,体现皇权的专制性和公共物品供给上的垄断性,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失控后的妥协性和无奈。熟练地、几乎总是成功地运用非规范财政收支方式来实现封建治理、社会控制,并不意味着这种财政制度是有效率的,也不意味着它是公正的,相反,它使得中央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基础相当脆弱。文官系统的竞争腐败,胥史的贪赃枉法,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和浮收摊派,总是成为封建皇朝更替的直接原因。中国历史上的非规范财政收支现象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本身包含着中国文化本土化的特征,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扩展力和生存的适宜性。因此,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不会轻易地“夭折”,而是顽强地、拼命地破土而出,为人们所接受,所习以为常,从而减弱了对其抵触的压力和摩擦力。实际上,非正式的财政体制正好反映和符合了中国人“灵活”、“变通”、“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的中庸和实质理性特征。
一句话,民主财政制度没有演进出来,非正式、非规范的财政制度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着,中国制度变迁的通道受阻,未能走上民主财政之路。
本书把非预算收入与财政分权改革、中央一地方关系调整联系在一起,把它定义为:地方政府从民间经济(私人经济)中筹集的公共收入,用于地方公共项目建设或用于政府公共开支等方面,并且没有包括在正式预算中;它既不是基于所有权,也不是基于公共权力,而是基于行政权、国家政权的作用,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变成政府的可支配收入,即民间财力的政府使用;它与法治传统、自治传统缺失明显相关。因此,它是一种非正式的安排,是政府总收入的一个构成部分,体现政府发展经济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意图。尽管在统计数上,政府财政性资金就应该包括这部分非预算收入,它比财政资金(由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构成)更大,同时也表明政府可支配、可控制的资金比政府资金更大。
【作者简介】
刘云龙(刘耘隆)1971年生。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开始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充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先后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时报》等国家一级刊物和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
【目录】
总序
推荐序
导言
第一部分公共财政与民主财政
第1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财政
1.1公共物品消费与公共财政
1.1.1公共物品消费的基本特征
1.1.2公共物品消费的相关特征
1.1.3公共物品消费的地域性特征
1.1.4公共物品作为中间投入品
1.2公共物品供给与政府职能
1.3公共物品供给与公共支出模型
1.4附录——公共物品作为中间投入品
第2章公共物品供给方式与民主财政
2.1公共物品供给与资源配置
2.1.1“庇古”原则——赋税的最小牺牲
2.1.2“萨缨尔森解”与“计划者先知”
2.1.3“林达尔均衡”与税负分配“自愿交易”
2.1.4马斯格雷夫与“公共物品预算提供方式”
2.1.5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给
2.2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与民主机制
2.2.1“一致同意”原则
2.2.2“公共选择”原则
2.3附录——关于公共物品的一般均衡模型
第3章政府间财政分工与分工方式
3.1财政分权与公共物品有效供给
3.1.1“以足投票”与人口迁移
3.1.2类聚分隔与最优辖区
3.1.3地区间外部性与博奔合作
3.2政府间财政分工与财政联邦主义
3.2.1岛屿经济与地方政府群’
3.2.2政府组织形式与公共职能实现
3.2.3财政联邦体系
3.2.4财政联邦主义
3.3附录——关于财政分权模型
第4章“立宪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
4.1基础性制度变迁与“立宪性一致同意”
4.1.1财政分工方式
4.1.2公共选择与一般均衡实现
4.2“立宪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的基本特征
4.2.1事权划分原则:经济性、功能性、地方政府优先
4.2.2财权划分原则:对称性、规范性、地方政府有税收立法权
4.2.3财政分工的确认:立宪性、民主性、老百姓说了算
4.3财政联邦主义与激励机制设计
4.3.1政治联邦主义与财政激励机制
4.3.2财政援助与财政转移支付方案
4.4附录——政治联邦主义财政理论
第5章“行政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方式
5.1政府主导型财政制度变迁
5.1.1政府行为理性预设
5.1.2解决财政压力的“工具理性”
5.2“行政性一致同意”型财政分工的基本特征
5.2.1财政行为的策略性
5.2.2财政活动的非规范性
5.2.3财政分工方式的行政性

第二部分民主财政制度演进与财政分工方式选择
第6章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与民主财政制度演进
第7章美国、欧盟联邦主义的交权模式
第8章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集权中放权模式

第三部分中国政府间财政分工及分工方式
第9章初始财政制度与财政压力构成
第10章财政压力再次释放与经济改革逻辑
第11章财政压力释放与政府间财政分工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