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

4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劲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537

上书时间2025-01-06

解忧阳光书社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范劲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1789414
  • 定价 3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7页
  • 字数 39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卫礼贤,德国新教传教士和汉学家。1899年作为同善会传教士赴当时的德国殖民地青岛。早期致力于办学,创礼贤书院,同时勤奋学习中国文化,对儒家思想极为服膺,一度加入满清遗老的尊孔复古运动。“一战”结束后短期返德。1922年到1924年间又先后在北京德国公使馆和北京大学德语系任职,和蔡元培、张君劢等新文化人物相往还。1924年任法兰克福大学汉学教授,创中国学社。卫氏移译中国经典凡十余种,其中尤以和清末大儒劳乃宣合译的《易经》享誉世界,为民国时中国国学界最熟悉的西方汉学家之一,也深受黑塞、荣格等西方著名知识分子推崇。
《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为国内外第一部全面评述卫礼贤文化思想的著作。
【作者简介】
范劲,贵州遵义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德语文学、中德文学和文化关系、西方后现代理论。出版有专著《德语文学符码和现代中国作家的自我问题》,译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导论》。在《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获“冯至德语文学研究奖”论文三等奖。本书为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对卫礼贤‘中国’话语的形成及其在中德交流中的影响的研究”(05CWW002)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卫礼贤中国话语的研究”的结项成果。
【目录】
彼此拯救的文化对话(代序)
导言

第一章滞重的西方
第一节大师叙事和思想的形象
第二节通俗文学和有关中国的一般言语行为
第三节作为中间层次的汉学中国话语

第二章中国心灵与易变之道
第一节卫礼贤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活动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总体图像
第三节中国文化英雄
一孔子
二老子
三其他中国人物
第四节从《易经》到音乐或道:“中国”新神话
一《易经》
二作为换喻结构的《中国心灵》
三“中国”新神话或音乐

第三章为中国声音腾出空间
第一节卫礼贤和中国学者的交往
第二节胡适和梁启超的影响
一胡适
二梁启超
第三节《中国学刊》作为共谋性话语实践
一三民主义和新的中国心灵态度
二佛教和生活的真谛
三东西方的爱情
四中国人物画廊
五中国文化的命运
六后果和佘响

第四章话语的斗争和西方的重塑
第一节德国汉学界对卫礼贤的攻击
一福兰阁与卫礼贤
二佛尔克与卫礼贤
第二节卫礼贤组织的两次文化讨论
一东方的礼仪问题
二中国文化危机

第五章东西方的调配
第一节卫礼贤的西方文明批判
第二节东西方的调协
一卫礼贤与当代神学思想
二卫礼贤与歌德
三《耶稣其人》
四话语调配和语义生成

第六章话语的繁殖与再生
第一节荣格的整体性心理学与中国媒介
一心理学和汉学的接近
二《金花秘笈》
三荣格和《易经》
第二节黑塞的新浪漫主义与卫礼贤
第三节现代性场域中的卫礼贤
一变化与中间空间
二对新的整体性或新的框架的渴求
三卫礼贤的中国空间与现代/后现代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汉学对胡适的接受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