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

20 3.2折 62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戴鞍钢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23048

上书时间2024-12-19

解忧阳光书社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戴鞍钢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15390
  • 定价 62.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0页
  • 字数 35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作者戴鞍钢(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的原因、历史过程与结果,各区域工农业和交通邮政金融等方面发生的重大的变迁、全新的中国经济地理格局以及区域差异的形成,并探讨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形成的诸因素。
【作者简介】
  戴鞍钢,1955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晚清史、社会经济史的学术研究。其主要著作有《二十五史新编·晚清史》、《大变局下的民生》、《港口·城市·腹地: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关系的历史考察:1843-1913》、《发展与落差:近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进程比较研究:1840-1949》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近代城市
第一节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的起步
一、上海的崛起
二、宁波的滞后
第二节经济中心城市的位移
一、上海取代苏州的中心城市地位
二、上海确立中心城市地位的社会环境
三、上海近郊市镇格局的变动
第三节镇江、温州、苏州、杭州和南京的开埠
一、镇江的江河转运区位
二、浙东南出海口的温州
三、苏州、杭州和南京的开埠
第四节吴淞“自开商埠”的动议
一、“自开商埠”的政治因素
二、吴淞的地理区位

第二章江河海航运
第一节上海的枢纽港地位
一、开埠前的上海与江南水系
二、开埠前的上海与江南诸港
三、开埠前的上海港口功能
四、开埠后的枢纽大港
第二节新旧航运业的兴替
一、旧式航运业的困境
二、江海轮船业的经营
三、内河小轮船的航行
第三节江河海航运的衔接
一、江河海航运网络
二、上海与浙东航线
三、上海与苏北航线
四、上海与长江航线

第三章陆路交通和邮电航空
第一节铁路的伸展
一、吴淞铁路
二、津镇铁路和津浦铁路
三、沪宁铁路和沪杭甬铁路
四、陇海铁路江苏段和青三铁路
五、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
六、铁路与沿线城镇经济变迁
第二节公路的修筑
一、上海的率先行动
二、江浙的追随
三、江浙沪公路的联结
第三节水陆联运
一、水路与铁路及公路的衔接
二、战争的破坏和战后的修复
第四节邮电和航空
一、邮电的沟通
二、航空运输

第四章近代工业
第一节上海的工业中心地位
一、近代工业的发生
二、工业门类和分布
三、占全国的比重
第二节江浙的近代工矿业
一、以沪宁铁路为轴心的江苏工业
二、以沿海地区为重心的浙江工矿业
三、民间资本的工矿业投资
四、江浙沪工业的空间特征

第五章农业和手工业
第一节农产品的商品化
一、口岸经济的带动
二、经济作物相对集中产区
第二节城郊农副业
一、上海城郊农副业的多种经营
二、城郊型农副业生产的变迁
第三节城乡手工业
一、棉纺织业和轧花业
二、缫丝业和丝织业
三、新兴的手工业
第四节农垦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具的应用
一、苏北盐垦区和浙江的农垦企业
二、苏北盐垦区的开发模式
三、农产品加工及农机具的应用

第六章商业和金融业
第一节城乡商品流通
一、上海的商贸中心地位
二、城乡商品经销网
第二节新式商人群体
一、新式商人的崛起
二、华侨商人的投资
第三节银行、钱庄、票号、保险业和传统借贷
一、银行
二、钱庄、票号和典当
三、保险业和传统借贷

第七章人口分布和迁徙
第一节太平天国战争前后的人口变动
一、战争期间的人口损失
二、战争前后的人口变动
三、江浙人口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人口迁徙
一、城乡人口流动
二、上海的人口集聚
三、移民与近代工业
四、移民与城乡经济

第八章区域内部的发展落差
第一节区域内部的梯度发展差异
一、上海、苏南与苏北
二、浙东北与浙西南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雏形
一、晚清时期
二、民国时期

表图总目
参考征引文献目录
后记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