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工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紫砂工艺

35 7.0折 50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秀棠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747

上书时间2023-06-22

解忧阳光书社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秀棠 著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10
  • 版次 1
  • ISBN 9787213041334
  • 定价 5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275千字
  • 丛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简介】
紫砂陶的泥原料属单矿原成泥,是含铁量较高的泥矿,由于地质成因的关系,每处的泥矿含铁量及其他成分不尽相同,其外观颜色也多有不同,故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色土”,再加上烧成温度的高低、火焰气氛的变化,就会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紫砂颜色,具有丰富的色彩效果。紫砂陶有优良的性能,熟泥的可塑性好,成型后的坯体强度高,坯的干燥收缩率和烧成收缩率相对较小,为多种多样的品种、多姿多彩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提供了良好的加工施艺条件。加上巧夺天工的传统制作技艺,符合科学的生产工艺,多彩多姿的器物造型,以及其实用功能(如泡茶、栽花、文房摆设及把玩性等),成为造型丰富、式样繁多、千姿百态的工艺美术品,并突破了其他民间工艺品只在工艺美术范畴里运作的局限,而上升到艺术的殿堂。
紫砂艺术与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相比,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它的形式就是内容,内容就是形式,两者融为一体。它造型的文化特征,鲜见宗教题材和王权思想。在文人没有大量介入紫砂陶(壶)的创作之前,它的造型、装饰完全是艺人的文化艺术水准的个体体现,灵动活泼,生机盎然,无拘无束,即便是日后封建文人大量参与,特别是自陈鸿寿开拓“曼生壶”装饰、造型之后,紫砂壶也只是雅玩文化的载体,更多的是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意愿的题材,洋溢着浓郁的平民思想感情和生活意愿的题材,洋溢着浓郁的平民生活情趣。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体一直是紫砂生产的主流,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深远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它的独特的材质和独特的人文品质,使这个只有600多年历史的相对年轻的陶器品种,成为我国姹紫嫣红的工艺美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紫砂陶出现的物质和文化条件
第一节宜兴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宜兴制陶业的悠久历史
第三节宜兴茶叶产业
第四节陶土原料和紫砂泥的发现

第二章紫砂陶的原料资源
第一节紫砂矿土的分布和分类
第二节紫砂泥的开采和加工
第三节紫砂泥的原矿特征和烧成特征
第四节紫砂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
第五节原矿泥和配制泥

第三章紫砂陶的早期发现
第一节考古发现
第二节典籍记载

第四章紫砂陶的发展与繁荣
第一节创始和初步发展
第二节繁盛期
第三节清嘉道年间的文人紫砂
第四节清末
第五节民国时期
第六节新中国成立后

第五章紫砂陶的生产工艺
第一节成型工具
第二节成型方法
第三节烧成

第六章紫砂陶的产品分类
第一节茶壶和茶具
第二节花盆和花瓶
第三节文房雅玩
第四节人物雕塑和塑品
第五节餐具
第六节现代紫砂陶艺

第七章紫砂陶的装饰
第一节自体装饰
第二节陶刻装饰
第三节泥绘、堆塑、漏花、贴花和丝网印刷
第四节炉均釉、珐琅彩装饰
第五节镶嵌装饰(镶嵌金、银、玉及嵌釉珠)
第六节包锡、包铜、包金、包银

第八章紫砂陶的款识
第一节刻款和印款沿革
第二节帝王纪年款
第三节钤印集成

第九章紫砂陶的传承和传人
第一节明清艺人的师承
第二节民国时期陶业工厂的师承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师承
第四节紫砂世家和流派影响
第五节经典作品传承
第六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第十章紫砂陶的鉴赏
第一节紫砂陶(壶)的欣赏
第二节紫砂陶(壶)的鉴别
第三节紫砂文化典籍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