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证据为王:“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应用

38 3.0折 12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邈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1-05

李师傅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影印版特别清楚,5/6页少许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邈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2-05
  • 版次 1
  • ISBN 9787521626759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88页
  • 字数 448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证据收集→证据审查→证据运用→证据判断”的逻辑顺序,将证明对象、证据能力、证明力、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证据法理论要素加以结构化,统一纳入“阶层式”判断体系之中。结合刑事犯罪结构与犯罪态势的变化,提炼出“如何证明定罪事实”“如何优先审查客观性证据”“如何建立间接证据体系”“如何把握‘排除合理怀疑’”等九大疑难问题进行研讨。选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刑事审判参考》所载案例等,通过“基本案情”和“证据分析”展现心证形成过程,为司法人员查明、认定案件事实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简介】
杜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法学博士,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等多项课题;著有《反恐刑法立法研究》等;在《政法论坛》《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 论

一、“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构造

(一)证据收集:从材料到证据 

(二)证据审查:从证据到定案根据 

(三)证据运用:从定案根据到证据体系 

(四)证据判断:从证据体系到案件事实 

二、“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特征

(一)职责性 

(二)法律性 

(三)日常经验性 

三、“阶层式”刑事证明思维的要求

(一)“规范出发型”的证据收集思维

(二)“情理推断”和“对比验证”交织融合的证据审查思

(三)与案件繁简分流相适应的证据运用思维 

(四)客观公正的证据判断思维 

 

问题一 如何证明定罪事实

一、定罪事实以犯罪构成为依托

(一)全面识别法 

(二)具体识别法 

(三)动态识别法 

二、对定罪事实进行适当分解

(一)客观要素

(二)主体要素

(三)主观要素 

(四)情节要素 

三、定罪事实的底线是“基本事实”

(一)“基本事实”与“全部事实” 

(二)“基本事实”与“主要事实”

问题二 如何证明量刑事实

一、明确量刑事实的相对独立性

(一)量刑证明的对象

(二)量刑证明的时机

二、量刑事实跨越罪前、罪中和罪后阶段

(一)罪前事实 

(二)罪中事实 

(三)罪后事实 

三、死刑案件应拓展量刑事实的范围

(一)从重量刑事实

(二)从宽量刑事实 

 

问题三 如何优先审查客观性证据

一、确认客观性证据的证据能力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二)实物证据鉴真规则 

(三)最佳证据规则 

(四)行政证据、监察证据转化规则 

二、判断客观性证据的证明力

(一)关联性 

(二)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提升客观性证据的证明价值

(一)多向分析法 

(二)细节挖掘法 

(三)原理阐释法 

(四)碰撞比对法 

问题四 如何应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

一、发现并排除非法证据 

(一)非法证据发现方法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二、衡量原供和翻供的合理性

(一)原供的合理性

(二)翻供的合理性

三、分析原供与其他证据的印证关系

(一)“先供后证”案件 

(二)“先证后供”案件

问题五 如何排除证据之间的矛盾

一、通过证据比对发现矛盾 

(一)“显性”矛盾 

(二)“隐性”矛盾 

二、分析证据矛盾的性质 

(一)根本矛盾

(二)非根本矛盾

三、选择排除证据矛盾的方法

(一)否定法

(二)解释法 

问题六 如何亲历复核证据

一、重视亲历复核的功能 

(一)甄别功能 

(二)固定功能 

(三)发现功能 

二、突出亲历复核的重点 

(一)同案犯供述和关键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二)精神病鉴定意见

(三)现场勘验笔录

(四)技术侦查证据 

三、掌握亲历复核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对照法 

(三)走访法

(四)操作法 

 

问题七 如何建立直接证据体系

一、区分不同类型的核心证据

(一)自认型 

(二)指认型

(三)展示型 

二、对核心证据进行有效固定

(一)形式固定法 

(二)内容固定法 

三、围绕核心证据组织验证证据

(一)验证证据的来源 

(二)验证证据的内容 

(三)验证证据的数量 

(四)验证证据的种类

四、核心证据与验证证据形成印证结构

(一)印证结构的多样性 

(二)印证结构的片段性 

(三)印证结构的互验性 

问题八 如何建立间接证据体系

一、准确适用刑事推定规则 

(一)“从个别到一般”的推定规则 

(二)“从局部到整体”的推定规则 

二、确保基础事实得到充分证明

(一)基础事实的数量 

(二)基础事实的质量 

三、发挥证据体系的整体证明力

(一)基础事实的延伸 

(二)证据体系的组合 

(三)其他可能性的排除 

四、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无罪辩解

(一)查明事实真相的司法责任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反驳权利 

(三)反驳事由的实质审查 

 

问题九 如何把握“排除合理怀疑”

一、“排除合理怀疑”属于严格判断

(一)定罪证明标准 

(二)量刑证明标准

二、“排除合理怀疑”属于全面判断

(一)局部证据引发的怀疑

(二)全案证据引发的怀疑

三、“排除合理怀疑”属于主观判断

(一)纵向的认识差异 

(二)横向的认识差异 

四、“排除合理怀疑”属于经验判断

(一)日常经验判断 

(二)专业经验判断 

五、“排除合理怀疑”属于穷尽判断

(一)罪疑从无 

(二)刑疑从轻 

案例索引 

图表索引 

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影印版特别清楚,5/6页少许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