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容庚藏帖》(宣纸线装函套装,每套17箱、182函、共计755册)

29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容庚

出版人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6-03

纸张其他

刻印方式影印

装帧线装

尺寸180 × 300 cm

册数755册

货号YDWX20230308

上书时间2023-03-08

悦读无限

九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篆刻家和书画鉴藏家。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后任教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倡导成立“考古学社”。1946年后,任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代表作有《金文编》《丛帖目》《商周彝器通考》等。
商品描述
《容庚藏帖》是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是国内首次大规模结集出版丛帖,获得2016年度国家优秀古籍一等奖。内容全部影印自容庚所搜集、收藏的书法丛帖,这批丛帖多为珍贵名帖,包括不少珍本、善本。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依容庚所著《丛帖目》之分类序次,分历代、断代、个人、杂类、附录类,共二十卷,卷一至卷十为历代,卷十一、卷十二为断代,卷十三至卷十五为个人,卷十六、卷十七为杂类、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为附录。本书共172种/182函/755册;完整保留版本信息,忠实反映原版面貌;本书编校精当、制作精美,采用高档手工宣纸制作,选墨考究;极具典藏价值。
作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容庚先生著作等身、成就斐然,而帖学研究在容先生的学术生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容庚先生历时三十余年,陆续搜集历代刻帖,以成宏富:著成之《丛帖目》,至今为研究帖学的必备参考书。《容庚藏帖》是帖学巨著《丛帖目》成书依据,多年来深藏文博机构而秘不示人,为书法爱好者、帖学及文献研究者所遗憾。此次出版《容庚藏帖》,大致与《丛帖目》所录自藏帖品种数相合,反映了容庚先生自藏帖的整体面貌,完整呈现了中国碑帖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容庚藏帖》受到学术界、出版界及广大书法、帖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本书学术顾问苏士澍、陈永正、张桂光、杨璐等著名书法家、出版专家高度评价这一帖学研究史上的空前巨著,一致认为这是能传之久远的世纪出版工程。
本书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容庚藏帖》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是历史学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的重要一手资料。启功先生曾经说过:“丛帖有许多罕见的史料,在古文献整理方面经常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如果我们能多读一些丛帖,多读一些容庚先生的藏帖,对我们的古籍校勘将有很大的推动力。”
(2)《容庚藏帖》被誉为“次真迹一等”之瑰宝,具有重要的书法帖学研究价值,是书法帖学研究的实物补充。容庚先生依据此批藏帖所编撰的目录《丛帖目》,在30年前已经出版,而丛帖本身,作为容庚的个人私藏,容庚先生将此批丛帖视为秘宝,从不轻易示人,因此本书从未面世。陈永正教授在本书发布会上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把《丛帖目》里面的藏帖能够伸手摸索一遍,连梦都不敢做;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不敢做的梦也成真了。”
(3)《容庚藏帖》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容庚藏帖》原件藏广州博物馆,历经风雨,多种藏帖遭受水浸、霉变、虫蛀。本次出版,广州博物馆专门成立了修复小组,聘请专业扫描人员精心操作,使部分模糊不辨、损坏的藏帖得到完整修复;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设定了编校及印制质量总原则和具体的编校流程方案、工艺方案,按照容庚旧藏原样复制,全书采用手工宣纸印刷,选墨考究,工艺上乘。因此,古籍出版专家评价说:“《容庚藏帖》做到了忠于原拓,而且胜于原拓。”
(4)本书编校精当、选料考究、制作精美,极具典藏价值。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色:“细、匀、香、齐”:(1)细,细致入微,二三毫米的小字笔锋也毫发毕现,原件残损处撕开的纸纹清晰可辨,如《石耕山房法帖》等。(2)匀,纸质均匀,墨色均匀适中。如《墨池堂选帖》等。碑帖印刷须墨分五色。此帖本金石味道很浓,可谓忠于原拓,胜愈原拓。(3)香,打开帖本,如《紫藤花馆法帖》等,闻不到通常刺鼻的化工颜料气味,有的是淡淡的豆油清香,出版用的是传统的自然无污染生物环保油墨。(4)齐,全套丛帖从用料到工艺效果整齐划一。整合各方技术优势,统一用于《容庚藏帖》,使之愈臻完美。
《容庚藏帖》的出版,是中国出版史上浓墨的一笔,是对帖学和书法研究的实物补充,可使读者一览容庚先生自藏丛帖真容并得以广泛利用,将在社会上掀起书学帖学研究讨论的热潮。《容庚藏帖》文献信息量很大,对版本学、文献学、历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将发挥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既可以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权威的传世摹本,又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丰富的语言文化、历史研究、古籍文献校勘第一手资源,选择部分丛帖也可以作为中小学甚至高校书法临习课本。其出版,对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有重大意义。

(精彩章节截取)
目录(共172种)
卷一历代一 宋一
淳化阁帖(第一种)
卷二历代二 宋二
大观法帖(第二种)、汝帖(第三种)、姑孰帖(第四种)、澄清堂帖(第五种)
卷三历代三 明一
东书堂集古法帖(第六种)、真赏斋帖(第七种)、停云馆帖(第八种)、余清斋帖(第九种)
卷四历代四 明二
戏鸿堂法书(第十种)、墨池堂选帖(第十一种)、鬰冈斋墨妙(第十二种)、玉烟堂帖(第十三种)、泼墨斋法帖(第十四种)、渤海藏真帖(第十五种)、海宁陈氏藏真帖(第十六种)、天益山颠帖(第十七种)
卷五历代五 清一
快雪堂法书(第十八种)、式古堂法书(第十九种)、职思堂法帖(第二十种)、翰香馆法书(第二十一种)、秋碧堂法帖(第二十二种)、古宝贤堂法书(第二十三种)、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二十四种)
卷六历代六 清二
御刻墨妙轩法帖(第二十五种)、荔青轩墨本(第二十六种)、滋蕙堂墨宝(第二十七种)、仁聚堂法帖(第二十八种)、酣古堂法书(第二十九种)、谷园摹古法帖(第三十种)、经训堂法书(第三十一种)、太虚斋珍藏法帖(第三十二种)、清啸阁藏帖(第三十三种)
卷七历代七 清三
三希堂法帖橅本(第三十四种)、寄畅园法帖(第三十五种)、緑溪山庄法帖(第三十六种)、天香楼藏帖(第三十七种)、天香楼续刻(第三十八种)、人帖(第三十九种)、人帖续刻(第四十种)、宝严集帖(第四十一种)、友石斋法帖(第四十二种)、风满楼集帖(第四十三种)、秦邮帖(第四十四种)、朴园藏帖(第四十五种)
卷八历代八 清四
袌冲斋石刻(第四十六种)、明人尺牍  国朝尺牍(第四十七种)、望云楼集帖(第四十八种)、倦舫法帖(第四十九种)、莲池书院法帖(第五十种)、筠清馆法帖(第五十一种)、岳麓书院法帖(第五十二种)、辨志书塾所见帖(第五十三种)、采真馆帖(第五十四种)、寒香馆藏真帖(第五十五种)、墨缘堂藏真(第五十六种)
卷九历代九清五
海山仙馆藏真(第五十七种)、海山仙馆藏真三刻(第五十八种)、尺素遗芬(第五十九种)、宋四大家墨宝(第六十种)、耕霞溪馆法帖(第六十一种)、听颿楼集帖(第六十二种)、红豆山斋法帖(第六十三种)、澄观阁摹古帖(第六十四种)
卷十历代十清六
兰言室藏帖(第六十五种)、敬和堂藏帖(第六十六种)、穰梨馆历代名人法书(第六十七种)、过云楼藏帖(第六十八种)、邻苏园法帖(第六十九种)、小长芦馆集帖(第七十种)、壮陶阁帖(第七十一种)、藴真堂石刻(第七十二种)
卷十一断代一
春晖堂石刻(第七十三种)、宝翰斋国朝书法(第七十四种)、晴山堂法帖(第七十五种)、旧雨轩帖(第七十六种)、萤照堂明代法书(第七十七种)、甬上明人尺牍(第七十八种)、双节堂赠言墨迹(第七十九种)
卷十二断代二
寿石斋藏帖(第八十种)、紫藤花馆藏帖(第八十一种)、昭代名人尺牍(第八十二种)、小竹里馆藏帖(第八十三种)、荔香室石刻(第八十四种)、国朝画家书帖(第八十五种)、昭代名人石刻(第八十六种)、醉经阁分书彚刻(第八十七种)
卷十三个人一
二王帖(第八十八种)、福州帖(第八十九种)、观海堂苏帖(第九十种)、晚香堂苏帖(第九十一种)、景苏园帖(第九十二种)、黄文节公法书石刻(第九十三种)、绍兴米帖(第九十四种)、英光堂帖(第九十五种)
卷十四个人二
月虹馆法书(第九十六种)、清芬阁米帖(第九十七种)、松雪斋法书墨刻(第九十八种)、松雪斋法书(第九十九种)、崇籣馆帖(第一○○种)、之室集帖(第一百○一种)、宝鼎斋法书(第一百○二种)、鹪鹩馆帖(第一百○三种)、书种堂续帖(第一百○四种)、来仲楼法书(第一百○五种)、汲古堂帖(第一百○六种)、铜龙馆帖(第一百○七种)、百石堂藏帖(第一百○八种)、清晖阁藏帖(第一百○九种)、传经堂法帖(第一百一十种)
卷十五个人三
式好堂藏帖(第一百一十一种)、如兰馆帖(第一百一十二种)、琅华馆真迹(第一百一十三种)、拟山园帖(第一百一十四种)、落纸云烟帖(第一百一十五种)、瓯香馆法书(第一百一十六种)、味古斋恽帖(第一百一十七种)、清爱堂石刻(第一百一十八种)、刘文清公手迹(第一百一十九种)、曙海楼帖(第一百二十种)、青霞馆梁帖(第一百二十一种)、频罗庵法书(第一百二十二种)、快雨堂诗帖(第一百二十三种)、邓石如篆书十五种(第一百二十四种)、林文忠公手札(第一百二十五种)
卷十六杂类一
清爱堂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第一百二十六种)、宝汉斋藏真(第一百二十七种)、石耕山房法帖(第一百二十八种)、焦山兰亭叙帖五种(第一百二十九种)、兰亭集刻(第一百三十种)、高义园世宝(第一百三十一种)、吴郡名贤像赞(第一百三十二种)、印人画像帖(第一百三十三种)
卷十七杂类二
延禧堂忆旧帖(第一百三十四种)、月轮山寿藏图记帖(第一百三十五种)、滥竽斋遗草(第一百三十六种)、古今楹联彚刻(第一百三十七种)、槐荫楼印谱(第一百三十八种)、贞隐园法帖(第一百三十九种)、缩本唐碑(第一百四十种)、有是楼刻石(第一百四十一种)、卷十八附録一
聚奎堂集晋唐宋元明名翰真迹(第一百四十二种)、一经堂藏帖(第一百四十三种)、宝雪斋赵帖(第一百四十四种)、因宜堂法帖(第一百四十五种)、平远山房法帖(第一百四十六种)、宋贤六十五种(第一百四十七种)、眉寿堂二王法帖(第一百四十八种)
卷十九附録二
古香斋宝藏蔡帖(第一百四十九种)、白云居米帖(第一百五十种)、清华斋赵帖(第一百五十一种)、杨忠愍公墨迹(第一百五十二种)、太原段帖(第一百五十三种)、尊颉堂帖(第一百五十四种)、百泉帖(第一百五十五种)、顾祠集帖(第一百五十六种)、予宁堂法书(第一百五十七种)
卷二十附録三
诒晋斋巾箱帖(第一百五十八种)、诒晋斋法书(第一百五十九种)、话雨楼法书(第一百六十种)、快霁楼法帖(第一百六十一种)、惟清斋手临各家法帖(第一百六十二种)、问经堂帖(第一百六十三种)、攀云阁临汉碑(第一百六十四种)、小倦游阁法帖(第一百六十五种)、话山草堂帖(第一百六十六种)、淳熙秘阁续法帖(第一百六十七种)
丛帖目未载收入品种
乐仪堂法帖(第一百六十八种)、董思翁法帖(第一百六十九种)、金石奇文(第一百七十种)、曾文正公帖(第一百七十一种)兰亭十二种(第一百七十二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容庚(1894—1983),原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当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篆刻家和书画鉴藏家。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毕业,后任教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兼任北平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倡导成立“考古学社”。1946年后,任岭南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代表作有《金文编》《丛帖目》《商周彝器通考》等。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