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现代化的挑战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法制现代化的挑战

全新正版 快速发货

27.29 5.1折 53 全新

库存3件

天津河北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公丕祥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印数1千册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09

星尘大海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公丕祥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48577
  • 定价 5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24页
  • 字数 511千字
  • 丛书 中国10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文丛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法制现代化为研究对像的理论专著,分别论述了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机理、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范型、司法发展的逻辑四个部分的内容,适合社会主义法制研究者。
本书是关于法制现代化问题研究的论文集。全书对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中国法制现代化以及司法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该书作者对法制现代化运行机理、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同时,也注重将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理念应用到司法发展领域,可谓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阅读本书,对关注法制现代化的法律学人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必定会有所裨益和启迪。
本书收入的23篇文章,根据论域范围,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7篇文章,旨在对法国启蒙思想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马克思的东方法律文化思想诠释。第二部分的5篇文章,着重探讨了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分析工具和评价标准,东西方法律发展的政治机理以及东方社会主义法律发展的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三部分的7篇文章,围绕中国法制现代化问题而展开,分别考察了前现代中国法律与外部世界的关系,20世纪中国的三次法律革命,20世纪初叶的中国法律文化思潮,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内部因素与外来冲击的交互作用等论题。第四部分的4篇文章,则对传统东方国的司法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尤其是较为深入地考察了1949年革命胜利以来中国的司法发展历程,并且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司法改革进行了专门探讨,由此把握中国司法制度现代化的运动转迹与发展走向。
【作者简介】
公丕祥,1955年1月生,祖籍山东蒙阴,法学博士,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二级大法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学术领域为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问题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的法哲学革命》(1987年)、《马克思法哲学思想述论》(1992年)、《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1998年)、《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1999年)、《东方法律文化的历史逻辑》(2002年)、《权利现象的逻辑》(2002年)、《中国的法制现代化》(2004年)等,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100余篇论文。1995年被评为首届十名“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之一,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目录】
前言
第一编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机理
第一章法国启蒙思想家眼中的东方法律图景
一、伏尔泰:“欧洲的孔夫子”
二、魁奈的中国法律文明观
三、孟德斯鸠的东方法律观取向
第二章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心目中的东方法律样式
一、斯密的东方法律文明观
二、琼斯与古代东方专制主义概念
三、约翰·穆勒论东方法律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马克思东方法律文化思想的演进
一、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法律文化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
三、社会与法律的多样性统一
第四章传统东方社会的法律调整机理
一、社会调整机制的演进
二、东方法权关系起源的特殊机理
三、习俗与惯例的独特机能
四、君主的命令与习惯的力量
第五章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一、西方的经验:个人与社会
二、古代东方人身依附关系的经济成因
三、古代东方社会的等级结构
四、古代印度法制
第六章传统东方村社制度与法律文化
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往返运动
二、东方村社制度的基本表征
三、东方村社制度的内部结构
四、俄国村社制度的分析
第七章传统东方法律文化的政治形态
一、亚细亚的政治传统
二、古印度的政治统治
三、东方社会的共同体形式
四、传统东方国家的行政体系
五、恩格斯论传统东方政治生活
第二编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方法
第八章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
一、对现代化的理解
二、法律、法律文化与法制之意义
三、法律发展与法制现代化
四、法制现代化的意义解构
第九章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
一、绪言
二、传统与现代
三、外发与内生
四、依附与自主
五、国家与社会
六、小结
第十章法制现代化与现代法治国家
一、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向度
二、作为法制现代化评价尺度的法治变项
三、现代法律与法律的形式化
四、罗马法形式化运动的价值意义
五、形式主义法律的基本表征
第十一章政府与法律:东西方法律发展的政治机理
一、法律形式主义运动与专制国家
二、东方世界的法律发展与政府的作用
三、国家与政府行动的三种方式
第十二章东方社会主义的法律发展
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与东方社会发展
二、“半亚细亚”式国家的法制重构
三、中国的法律革命
四、向现代法治社会的深刻转变
第三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范型
第十三章19世纪之前的中外法律交往
一、中国法律文化的自主成长
二、中国法律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
三、近代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法律形象
第十四章20世纪中国的三次法律革命
一、问题的提出
二、第一次法律革命
三、第二次法律革命
四、第三次法律革命(上)
五、第三次法律革命(下)
六、结语
第十五章世纪初叶中国法律文化思潮概览
一、引言
二、传统法律文化的危机
三、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激荡
四、早期的法律与现代化理论架构
五、若干思考
第十六章共和革命与法律进步
一、近代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二、关于五权宪法的问题
三、民权主义的高扬
四、法治原则的确立及其运用
第十七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与前景
一、三次历史巨变与三大法律革命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特征
三、面向新世纪的法理学思考
四、结语
第十八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动因机理
一、法制现代化的动因问题
二、“冲击一反应”模式及其缺陷
三、外来影响的复杂性
四、内部取向及其重心
第十九章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一、如何看待外部的挑战?
二、确立法律发展的自主品格
三、主权国家的功能取向
四、全球法律机制重构与中国的选择
五、总结
第四编司法发展的逻辑
第二十章传统东方社会司法的一般分析
一、西方司法机制的社会基础
二、古代东方农业村社的司法权及其程序
三、传统东西方社会的财产扣押机制
四、古代东方村社司法职能的实现
第二十一章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与行政的关系
二、关于司法独立原则与机制
三、司法制度的重建
第二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机理的重构
一、问题的设定
二、司法权威与司法法治化
三、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
四、司法组织体系的完善
五、时代的启示
第二十三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司法改革
一、问题的重要性
二、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与中国司法发展
三、第二次全球化浪潮与中国司法转型
四、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与中国法院改革
五、全球化与中国司法现代化
六、未来的召唤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