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撼世界的十天/红色经典丛书
  • 震撼世界的十天/红色经典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震撼世界的十天/红色经典丛书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11.9 3.1折 38 全新

库存16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翰·里德(John Reed) 著 高天航 译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24501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29153226

上书时间2024-11-17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John Reed)亲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典纪实。本书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夕至十月革命胜利的十几天(1917年11月初至11月18日)里,目睹的“一段剧变的历史”。

在这段“震撼世界”的伟大日子里,约翰·里德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秉持记者的职业操守,积极活动在剧烈动荡的彼得格勒,日夜穿梭于广大革命群众之中,频繁往来于各革命团体、政治党派的聚集地,参加各种群众团体和党派的会议,并不断地出入冬宫、玛丽亚宫和斯莫尔尼学院,也走访、聆听不同党派代表人物关于革命时局的演讲、评论,同时搜集保存了十月革命前后数月俄国乃至欧洲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以及宣言、法令、文告、秘密文件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将他亲身观察到和经历过的十月革命的历史事件一一实录,并详细描述了革命进程中种种微妙的变化,阐述了十月革命*终胜利的历史必然,为后人留下了经久不衰的珍贵遗产。



作者简介

约翰·里德(John Reed,1887—1920),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美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观察纪实。1920年因伤寒病逝,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目录

序言


关键词


一 背景


二 暴风雨的来临


三 前夜


四 临时政府垮台了


五 勇敢前进


六 保卫苏维埃


七 革命前线


八 反革命行动


九 胜利


十 莫斯科


十— 夺权之争


十二 农民代表大会



内容摘要

《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John Reed)亲历俄国“十月革命”的经典纪实。本书真实地记述了作者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前夕至十月革命胜利的十几天(1917年11月初至11月18日)里,目睹的“一段剧变的历史”。


在这段“震撼世界”的伟大日子里,约翰·里德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秉持记者的职业操守,积极活动在剧烈动荡的彼得格勒,日夜穿梭于广大革命群众之中,频繁往来于各革命团体、政治党派的聚集地,参加各种群众团体和党派的会议,并不断地出入冬宫、玛丽亚宫和斯莫尔尼学院,也走访、聆听不同党派代表人物关于革命时局的演讲、评论,同时搜集保存了十月革命前后数月俄国乃至欧洲各种政治倾向的报纸,以及宣言、法令、文告、秘密文件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将他亲身观察到和经历过的十月革命的历史事件一一实录,并详细描述了革命进程中种种微妙的变化,阐述了十月革命*终胜利的历史必然,为后人留下了经久不衰的珍贵遗产。



主编推荐

约翰·里德(John Reed,1887—1920),美国左翼新闻记者,美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代表作《震撼世界的十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观察纪实。1920年因伤寒病逝,被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



精彩内容

序  言

 

这本书涉及一段剧变的历史——我目睹了这段历史。因此写作本书并无其他目的,只是想要详细地报道一下“十月革命”罢了。在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带领着工人阶级和军队,夺下了俄国的国家政权,将其交到了苏维埃的手里。

“红色的彼得格勒”是当时的国家首都和起义中心,因此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描述此地。但读者必须认识到,所有发生在彼得格勒的这些事,也都曾在不同的时间里,以或更猛烈或略缓和的程度,在俄国的全国各地发生过。

作为我的系列创作中的部,在本书中,我严格限制自己,只写那些我亲眼观察过、亲身经历过的事件,且这些内容都是有可靠的史实作证的。在、二两章中,我简要介绍了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发动缘由。我深知这两章读起来比较艰涩难懂,但如果想要理解后面的内容,这两章是必不可少的。

读者们心里会涌出很多疑问吧——布尔什维克是什么? 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一种怎样的政体? 既然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之前,曾经为立宪会议而战,那么为什么后来又用武力将其解散了?还有,既然资产阶级反对立宪会议,直到布尔什维主义的危险变得显而易见了,都还对立宪会议持反对态度,那么为什么后来他们又要为立宪会议而战了呢?

这些问题也好,还有另外一些问题也罢,在这本书里都是无法解释的。在我的另一本书《从科尔尼洛夫的叛乱到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中,我往前追溯了革命之源,里面还涉及与德国媾和的历史。在那本书里我对革命团体的发源和组织架构进行了解说,也谈到了人民情绪的变化、立宪会议的解散、苏维埃的国家结构和布列斯特和谈的经过和结果……

想要了解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就必得先弄清楚一点:俄国的经济和沙俄军队并非是到了1917年的11月7日方才土崩瓦解的。而是在好多个月以前,即从1915年便已开始了,且结果也都是注定不可改变的。当时,腐败的反动派控制了沙俄宫廷,故意对俄国大搞破坏,为的就是终能够投靠德国。前线上缺少弹药武器,导致了1915年夏天时“大撤退”的发生。且不管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大城市里,粮食都不够吃,到了1916年更是出现了制造业和运输业的大崩盘。直到今日我们才弄明白,这些都是反动派们巨大阴谋的一部分,所幸二月革命及时制止了反动派的破坏行为。

在新政府成立后的前几个月里,虽说仍有一些大革命时的混乱遗留下来,但毕竟世界上有一亿六千万受压迫的人民一下子翻身获得了解放,因此不管是国内的形势还是军队的战斗力都有了改善。

只可惜这段“蜜月期”太短暂了。有产阶级想要的只是一场政治革命罢了,通过这场革命把政权从沙皇手里夺过来。他们希望俄国也能成为立宪制的共和国,就像法国或美国那样,再不就成为英国那种君主立宪制国家也好。然而,绝大部分民众却渴望能够建立一个真正的工农民主政体。

威廉·英格利希·华林的著作《俄国的消息》——这本书描述了1905年的俄国革命——极为详尽地描述了那些俄国工人的心态,这些工人后来几乎是众口一词地拥护布尔什维克主义:“他们(那些劳动人民)看出,即使是在一个人人自由的政体之下,政权一旦落入其他社会阶级手里了,他们便还是有可能会继续挨饿的……

“俄国的工人阶级非常革命,但他们既不暴力教条,也非缺乏智慧。他们准备好了为克服重重障碍而战,且已为战斗做了调研,全世界的工人中,只有他们从实践中学习到了战斗经验。他们时刻准备着,且也心甘情愿去同压迫他们的资本家战斗,同时也并未忽视其他阶级的出现。他们只是要弄清楚一点:其他阶级在这场日益临近的激战中到底是会跟他们一头,还是会与他们作对……

“他们(工人阶级)都认可我们美国的政治制度,认为比他们的要强,只是他们并不急于把一个暴君换成另一个暴君(即资本家)罢了。

“在莫斯科、里加和敖德萨,有成百上千的俄国工人被枪毙、被判处死刑,更有成千上万被关进了监狱或流放到沙漠或北极去,他们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可不只是为了要享受哥特菲尔德和克利波克里克的工人们那种不可靠的小权利啊……”

因此正当俄国与外国打仗期间,革命发展到了顶点,演变成了社会变革,而这场革命的高潮便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取得了胜利。

A.J.沙克先生是美国的“俄国情报局”——一个专门反对苏维埃政府的机构—局长。他在《俄国民主制的诞生》一书中如是说:“布尔什维克们组织起了他们自己的政府,由尼古拉斯·列宁任总理,由列昂·托洛茨基任外交部长。自打二月革命一结束,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掌握政权的事实便立即显露出来了。在革命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历史便成为他们稳步成长壮大的发展史……”

外国人——尤其是美国人——经常会强调俄国工人是愚昧的。他们的确缺少西方人的政治经验,但也在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里获得了很好的锻炼。至1917年,俄国的消费合作社已拥有一千二百万以上的会员了,苏维埃更是他们绝佳的组织天才的惊人之作。再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俄罗斯人一样,受过十分完善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教育,且将其运用到实际中去。

威廉·英格利希·华林这样形容他们的特点:

“绝大多数俄国的劳工阶级都是会读写的。且由于其国内形势多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反倒令他们获得了一种优势,即不光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具有领袖才干,而大部分具有革命性的知识分子都可发挥领导职能,这些知识分子都是抱着追求俄国政治和社会新生的理想而投奔到劳动人民这一边来的。”

很多作者为自己中伤苏维埃政府的行为做了如下辩解:俄国革命打到后,便纯粹成为那些“可敬”阶层为了反抗布尔什维克暴政而作的斗争,但事实是那些有产阶级看到人民革命组织日渐强大,这才去破坏革命组织、阻挠革命的。到了后,有产阶级竟不惜孤注一掷——为了推翻克伦斯基内阁,毁灭苏维埃政府,他们大肆破坏运输系统,在国内引发种种混乱;为了打垮工商业委员会,他们关闭了工厂,拿走了燃料和原材料;为了破坏前线上的军事委员会,他们恢复了死刑制度,又默许战士连打败仗。

然而所有这些都成了点燃布尔什维克之火的燃料。布尔什维克做出了反抗:鼓动阶级斗争,宣布苏维埃的权利高于一切。

在这两个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所谓的“温和派”社会主义者,譬如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和一些小政党。他们或全心全意或半真半假地各自支持这两个政权。不过,这些小党派亦会受到有产阶级的攻击,且他们的那套政治理论令他们也毫无反抗之力。

大体说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相信:俄国的经济尚不成熟,还没有进行社会变革的实力,因此只能先闹个政治革命而已。在他们看来,俄国民众所受的教育尚不足以取得政权,一旦试图这样做了,必会引发负面效应,令一些恶毒的投机家借此机会复辟旧皇权。因此,当那些“温和派”的社会主义者必须掌权时,他们是没有胆量运用这个政权的。

他们相信,西欧的政治经济发展阶段也是俄国一定要经历的,然而终俄国会与世界其他国家一起进入完全成熟的社会主义状态。因此,他们当然就对资产阶级的观点——俄国必得首先成为议会制国家,即在西方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改进——十分认同。结果便是,他们坚持与有产者在政府中进行合作。

如果这样做的话,再往前一步便成了支持有产者。只可惜,虽然这些“温和派”社会主义者需要资产阶级,资本者们却并不想要他们。这导致的后果便是,社会主义者的部长们一退再退,竟一点一点地放弃了自己的整个政治纲要,而资产阶级则越发顽固强硬起来了。

于是,当布尔什维克终推翻了这种毫无意义的政治妥协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便与资产阶级一头,来跟布尔什维克作战了……如今这种情况是在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能够看得见的。

我认为布尔什维克不仅不是破坏势力,反而是俄国的有建设性政治纲领的领导力量,是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依其政治纲领展开管理的政党。如果当时他们没能成功获得政权,我敢肯定,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就一定会在1917年12月惨遭德国军队占领,且俄国也一定会再次被沙皇的铁蹄践踏……

“布尔什维克起义是一种冒险”,这种说法直到苏维埃政府成立一年后仍十分流行。的确,这可算作一种冒险,而且是人类历神奇的冒险之一——将劳苦大众卷上历史舞台,为了实现他们那份既宏伟又简单的心愿而孤注一掷。政体建立起来之后,便将大庄园主的土地都分给了农民,工人们控制了工业,而工商业委员会和职工大会则负责监督他们。在每一个村庄、小镇、城市、地区和省份中,都有工人苏维埃组织、士兵苏维埃组织和农民苏维埃组织,准备负责此地的行政管理工作。

不管人们怎么想苏维埃,都不可否认俄国革命是人类历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出现更是对全世界而言都颇为重要的。那些拼命搜集巴黎公社的历史资料,不肯遗漏了一丁点小细节的历史学家们,也一样想知道1917年11月在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事情——鼓舞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是什么?领袖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在实际的阶级斗争之中,我的观点绝非“中立”,但在讲述那些光辉岁月里发生的事情的时候,我会秉持记者的良心去看待每一件事,尽力把真实的情况记录下来。

 

J.R(约翰·里德)

纽约,1919年1月1日



媒体评论

不管人们怎么想苏维埃,都不可否认俄国革命是人类历*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出现更是对全世界都颇为重要的。那些拼命搜集巴黎公社的历史资料、不肯遗漏了一丁点小细节的历史学家们,也一样想知道1917年11月在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事情——鼓舞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是什么,领袖们又是什么样子的,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J.R(约翰·里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