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舞研创与教学
正版全新 快速发货
¥
84.5
5.7折
¥
148
全新
库存17件
作者王熙,池浚 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52661
出版时间2022-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29524453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戏舞研创与教学》既是一本具有研究视角和学理性的学术著作,又可视为一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与方法论支撑的训练教材,它充分地阐释了戏舞的身份,以及戏舞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历史向度。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视域下,本书遵循“理论依据一方法论建构-教学实践”的写作模式,形成了研、创、教三位一体的学术格局。戏舞形态的提出必将为中国舞坛带来新的活力,也一定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让类似的艺术形态不断产生和传衍。在“文化自觉”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志性思考和启迪的当下,对独特的、具有民族精神与品格的舞蹈形态的开掘和弘扬,正是中国舞蹈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
商品简介
《戏舞研创与教学》既是一本具有研究视角和学理性的学术著作,又可视为一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与方法论支撑的训练教材,它充分地阐释了戏舞的身份,以及戏舞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历史向度。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视域下,本书遵循“理论依据一方法论建构-教学实践”的写作模式,形成了研、创、教三位一体的学术格局。戏舞形态的提出必将为中国舞坛带来新的活力,也一定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让类似的艺术形态不断产生和传衍。在“文化自觉”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志性思考和启迪的当下,对独特的、具有民族精神与品格的舞蹈形态的开掘和弘扬,正是中国舞蹈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
作者简介
王熙,戏剧戏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舞表演与教学研究、舞蹈基础理论研究、戏曲舞蹈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优秀人才创作资助项目、2018年和2021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年北京学研究基地开放课题、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项目,以及五项校级课题。出版专著《戏曲舞蹈身体语言论》;编著《中国古典舞角色塑造系列教材》(第一部和第二部);参编教材《舞蹈编导基础》。在《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戏曲艺术》《舞蹈》《四川戏剧》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原创舞蹈作品《游园惊梦》《秋风词》《苎萝》均获国内、国际大奖。 池浚,故宫博物院博士后,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国家京剧院编剧,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田汉研究会理事。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广场活动总撰稿、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文学主创,国庆70周年广场群众游行总撰稿,担任中共中央国务院春节团拜会、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撰稿、编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栏目节目策划。作品多次获“五个一工程”“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中国电影“金鸡奖”及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等。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版多部著作,在各类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评论近百篇。
目录
/章
格物致知
节
从古代舞蹈中走出的戏曲舞蹈艺术/003
第二节
从戏曲形态中化生的戏曲舞蹈程式/010
第三节
从剧情故事中发展的戏曲舞蹈戏剧性/019
第四节
从人物情感中提炼的戏曲舞蹈抒情性/024
第五节
从戏曲舞蹈中走出的戏舞教学体系/028
第二章
本固枝荣
节
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法、步”/041
第二节
戏舞基础韵律训练的建构方式/054
第三节
戏舞基础韵律训练/060
手势组合/060
跟神组合/068
坐相组合/076
站相组合/082
平圆组合/089
立圆与“8”字圆组合/097
步态组合/105
第三章
借技传情
节
对戏曲服饰道具的语言性求索/129
第二节
戏舞服饰道具训练的教学视点/138
第三节
戏舞服饰道具的舞态训练/142
短水袖综合性表演组合/142
团扇综合性表演组合/156
马鞭综合性表演组合/172
折扇综合性表演组合/181
第四章
形神兼备
节
戏曲角色塑造的形神观/201
第二节
对戏曲舞台角色的重塑/206
第三节
戏舞角色塑造经典课例/227
课例一:《梨花带雨》/ 227
课例二:《俏影伶蝶》/ 239
课例三:《凝泪仗马》/ 251
结语/327
参考文献/329
后记/333
内容摘要
《戏舞研创与教学》既是一本具有研究视角和学理性的学术著作,又可视为一本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与方法论支撑的训练教材,它充分地阐释了戏舞的身份,以及戏舞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历史向度。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视域下,本书遵循“理论依据一方法论建构-教学实践”的写作模式,形成了研、创、教三位一体的学术格局。戏舞形态的提出必将为中国舞坛带来新的活力,也一定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让类似的艺术形态不断产生和传衍。在“文化自觉”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标志性思考和启迪的当下,对独特的、具有民族精神与品格的舞蹈形态的开掘和弘扬,正是中国舞蹈工作者努力的重要方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