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张西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东张西望

正版保证 新华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七天无理由退货让您购物无忧

21.5 6.0折 36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传钊 著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676537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3353920

上书时间2024-10-16

弘文图书专营书城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阅读随意、无序、庞杂,涉猎杳无边际,真要把这些“读后感,,集成一册,稍加归类,也是一件为难的事情。辑一“公民的责任”所收文章多、杂。在这些·。读后惑”中,我所谈的著作或多或少都涉及共同体成员、公民、公民中的精英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伦理责任。所谓伦理也好、道德也好,都是社会共同的理念。制度也好、宪政也好、公民社会也好,规则都是建立在共同理念基础上的。



作者简介


  孙传钊,学者、翻译家。t94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大学之外的人文主义》等,译有《知识分子的背叛》、《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爱这个世界:阿伦持传》等。



目录

序言

辑一 公民的责任

 “新”在何处

 ——关于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

 如被遗忘的伦理责任

 ——读拉杰《纳粹的竞赛:1年的奥运会》

 关于《上帝的代理人》

 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道德考验

 ——读《德意志问候:关于一个灾难性姿势的历史》

 道德崩溃的时代

 ——读《纳粹上台前后我的生活回忆》

 从阐释到再创造

 ——关于《卢梭f.题》中责任伦理的论述

 托尔斯泰的“罪责论”

 ——读《天国在你心中》

 立场比学识更重要

 ——读斯蒂夫·富勒《知识分子》

 诺曼。马内阿作品中的犹太性

 孤独的歧路

 ——里尔克和卡夫卡

 不屈的女杰

 ——密伦娜、马格利特、阿伦特

 重温一个世纪前的革命

 ——读马克斯·韦伯《论俄国革命》

辑二 西方左翼知识分子

 阿伦特与左翼知识分子

 阿多诺的“硬伤”

 奥威尔的名单

 阿伦特传记以外的斯特恩

 也说弗朗茨·诺依曼

 转型期的国体研究

 ——恩斯特·弗伦凯尔的《双重国家》

 左派乎,右派乎

 一生不放弃理想

 ——关于费利普·塞尔茨尼克

 从斯图尔特·休斯说到彼特.盖伊

 ……

辑三 回眸东瀛



内容摘要


  阅读随意、无序、庞杂,涉猎杳无边际,真要把这些“读后感,,集成一册,稍加归类,也是一件为难的事情。辑一“公民的责任”所收文章多、杂。在这些·。读后惑”中,我所谈的著作或多或少都涉及共同体成员、公民、公民中的精英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伦理责任。所谓伦理也好、道德也好,都是社会共同的理念。制度也好、宪政也好、公民社会也好,规则都是建立在共同理念基础上的。



主编推荐

  孙传钊,学者、翻译家。t94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著有《大学之外的人文主义》等,译有《知识分子的背叛》、《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爱这个世界:阿伦持传》等。



精彩内容
 1951年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出版以后,其研究方法和体系引起不少批评。比如,1953年卡尔·J·弗里德里希在他组织的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关于极权主义的学术会议上,围绕界定极权主义的概
念问题,他持肯定观点,提出了关于极权主义的五个特征:一、一种极权主义的意识形态;二、一个信奉这一意识形态并且通常由一个独裁者领导的单一的政党;三、一个发达的秘密警察系统;四、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垄断;五、对军事机器的垄断。1956年,他与布热津斯基合作,出版了在极权主义理论发展史中至关重要的著作《极权主义专政与独裁》,补充了第六个特征,即一种直接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控制全民生活。在1953年学术会议上卡尔·J·弗里德里希指出,把极权主义体制作为特别的道德堕落是不合适的研究方向。虽然弗里德里希没有提及阿伦特的名字;可是阿伦特主动作了反论:极权主义体制的关键“问题既不是使用暴力本身,甚至也不是它的史无前例的暴力规模,问题在于人们没有注意到极权主义体制整体颠覆了乃至传统的诸如
‘不能杀人’的道德律”,她更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极权主义本质是传统
的道德从根本崩溃——所以要从伦理的视角来分析极
权主义体制形成的根源。
这可以说是阿伦特特有的、创新的视角和方法,她也
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独特的观点:二十世纪的极权主义体制是“新生事物”,极权主义体制不同于以前历史上所有的专制体制。鲍伊修说得好,阿伦特对极权主义体制下道德沦丧认识的意义在于:她揭示了这样的体制会使我们永远离开应该追求的崇高的人性目标。
根据伊丽莎白·杨一布鲁尔的传记《爱这个世界:阿伦特传》记述,《极权主义的起源》自1945年底开始写作。最初计划是由“反犹太主义”、“帝国主义”和“种族帝国主义”三部分组成。1947年阿伦特调整了计划,和在前几年已发表的论著基础上写出的前两部分不一样,准备在第三部分中重新通过斯大林主义的事例来追究极权主义体制的本质。这第三部分就是1958年新版中改写、补充的“意识形态
与恐怖”那一部分。从着手写《极权主义的起源》到1958年新版问世之间约十年间,她还酝酿和完成了另一部重要著作《人的条件》。《人的条件》的完稿标志着阿伦特的思想逐渐形成一个独有的体系,因此,我们在读《极权主义的起源》时,要注意新版与初版之间的不同,结合她的其他著作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该书的要旨。
希腊城邦的政治传统是追求一种善的政治生活。
苏格拉底确立了批判、抵制那种背离善的政治生活、恣意统治他者的僭主制度政治传统,以后,直至西欧近代的自由主义者都把追求自由的、善的生活作为政治条件,批判暴政是一种政治传统。阿伦特著作和学说的原创性,就在于她指出二十
世纪的极权主义体制与历史上的专制、暴政统治相比,远为彻底地破坏、瓦解了传统的公共领域的道德律令。
极权主义的新,就新在这里。阿伦特与布鲁希尔夫妇在1943年听到欧洲传来的消息,得知希特勒对犹太人采取了种族灭绝的政策和手段,那时候他们还将信将疑。
布鲁希尔对军事史很内行,怎么也想不出灭绝犹太人会对希特勒在欧洲的军事行动带来什么好处,根据军事常识,无法理性证明为了战争胜利有必要屠杀六百万犹太人,何况这种屠杀本身还要消耗战时的人力和物力。
传统的暴君是在常识范围之内行使暴力,在目的和手段一致的合理性的基础
上行使暴力,而且这种常识是暴君与臣民的共识。如
果暴君践踏“不能杀人”这个共同的戒律来威胁臣民,要求对其保持顺从,他只是有目的地侵犯、违反了与臣民共同承认的戒律,是为了实现某一具体目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说,聪明的暴君都懂得尽量少使用暴力,要竭力伪装成善良的君主。但是,极权主义体制不仅不忌讳使用暴力,还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所
有道德律。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如此分析道:历史上的暴政是违背雅典城邦以政治“活动”优先的传统,把“制作”放在首位,而极权主义体制却是史无前例地完全通过“劳动”来驾驭臣民,臣民被强制反复从事单一的行为“劳动”,被强迫完全退出公共政治领域的活动,原先“制作”纯属私人领域,现在臣民不仅失去公共领域里“活动”的政治权利,私
人领域也遭到了侵犯。劳动成了生活的全部,饥饿、
维持生命的营养的需求成了生活的本质,具有强迫必然性。柏拉图就是构思了一
个哲学王,为了实现自己理想企图通过“制作”一个政体使得全民恐惧。但是,柏拉图以来这种立足于“制作”的政治传统,在二十世纪也被极权主义体制颠覆了,按照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的说法,“劳动动物取得了胜利”。原先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管理社会生产的是官僚体制,为了生产力发展,剥夺了人的社会平等权利。然而,在极权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取代了人的生命过程,秘密警察取代了官僚体制,因此恐怖与劳动结合在一起。“纳粹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取消了六百万犹太人自然死亡的权利”,恐怖和劳动结合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集中营。集中营的恐怖在于利用人的求生本能,首先摧毁了被关押者的人格,接着就是使得被关押者丧失所
有的人类道德观念。如果说二十世纪以前的帝国主义竞争的原动力是出于大众的欲望的高涨,那么二十世纪新出现的把意识形态放在首位、建立在虚构的乌托邦基础上的全新的极权主义体制的原动力,是无力的乌合之众、孤立的个人。后来阿伦特发现,把纳粹德国的群众运动放在历史中去考察的话,这样的结论还经得起检验。
P3-5

媒体评论

  卡夫卡、里尔克追求的孤独可以说是一种自律的孤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孤独,也许的确能为创作、研究制造一个人为不受干扰的环境。但是,当他们感觉到社会群体、共同体要使一部分人孤立起来、被边缘化,甚至不为这个共同体所容忍,一种他律的、来自整个社会强迫『生的孤独——欧洲反犹浪潮袭来之时,即使卡夫卡这样具有孤独的天才也要为之焦虑,他的作品成功正是描述了这样的焦虑和困惑。
  ——孙传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