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祖猷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方祖猷 著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4
-
版次
1
-
ISBN
9787305060830
-
定价
6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364千字
- 【作者简介】
-
方祖猷,1932年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3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专业。长期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学任教。70年代开始从事“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思想学术研究。80年代初调回家乡。现任宁波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浙东学术研究室主任、浙东佛学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明清之际思想史和清初浙东学派研究。著作有《万斯同评传》(附《万斯大评传》)、《万斯同传》、《清初浙东学派论丛》等。主编有《论浙东学术》。发表有关阳明学、清浙东学派和中同佛教史论文近40篇。
- 【目录】
-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明中晚期转型时期的时代特点
一、“末富居多,本富居少”,商品经济的繁荣
二、专制政治的加强和腐败
三、“古风渐渺”的社会风气
第二章 “无日不讲学”的一生
一、受学于王阳明时期(1521-1531)
二、两京居官讲学时期(1532-1542)
三、林下讲学时期(1543-1566)
四、晚年讲学时期(1567~1583)
第三章 天泉证道和“四无说”
一、天泉证道
二、“四有”和“四无”
(一)“四有”
(二)“四无”
三、严滩问答
四、南浦请益
六、现成良知
(一)见在良知即本体良知
(二)当下现成
(三)不犯做手
(四)无污坏而具足
(五)平等性、平常性
第七章 致良知
一、致良知的含义
(一)何谓致知
(二)如何致知
二、致良知的本体与工夫
三、致良知的顿渐与悟修
四、事上磨炼与静坐
第八章 知行合
一、知行合一说的经典依据
二、知行合一的内容”
(一)“心之良知谓之知,心之良能谓之行”
(二)“只此一个知已自尽了”
(三)“知之真切笃实处谓之行;行之明觉
精察处谓之知”
(四)“格物者行其所知”
三、知难行易说
第九章 超脱之学和理想人格
一、两种理想人格
(一)狂者与豪杰
(二)出世间大豪杰
二、大豪杰理想人格的思想根源及其现实意义
第十章 论《大学》
一、关于《大学首章解义》
(一)从《大学问》到《大学首章解义》
(二)与王阳明思想的异同
二、正心先天之学,诚意后天之学
(一)从心上立根和从意上立根
(二)“无意之意”与“不起意”
三、致知“非推极知识之谓”
(一)良知属先天,知识属后天
(二)良知是德性之知,知识是闻见之知
(三)良知是本来之真,知识是生死之本
(四)知体浑然,识有分别
(五)“变识为知”
四、格物是“《大学》到头实下手处”
第十一章 经学和读书
一、“《六经》吾心注脚”
二、“征诸《六经》《四书》以为折衷”
二、读书三益:解发、裁培、印正
四、悟有三种:解悟、证悟、彻悟
五、“学至于忘,悟其几矣”
第十二章 《易学》
一、易学渊源
二、易即良知
三、易为君子谋
第十三章 良知范围三教
一、三间屋子的比喻
二、儒与二氏毫厘之辩
三、援佛人儒的例子
(一)一念灵明与无念为宗
(二)“不二”与《中庸》
(三)静坐与调息
四、致良知与道教养生术
(一)儒学与道教养生术“一也”
(二)“致知之学,当下还虚”
(三)养生之学不滞于形骸
第十四章 与同门之辩
一、与钱德洪的异见
二、与黄绾的深辩
三、与季本的讨论
四、与薛应旃的分歧
五、与聂豹、罗洪先的论战
六、与刘邦采的争辩
七、与耿定向的辩论
八、与吴时来的辩难
九、与张元忭的问答
十、与沈懋学的分歧
第十五章 王畿学说的宗旨、传人和影响
一、“自然为宗”是王畿哲学的本质特征
二、王畿的传人:李贽、周汝登、徐渭
第十六章 王畿思想在日本
附录
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