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芯片技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物芯片技术

10 1.3折 76 九品

仅1件

吉林长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忠斌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书友kw4495499的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忠斌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5
  • 版次 1
  • ISBN 9787502567811
  • 定价 7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05页
  • 字数 808千字
  • 丛书 现代生物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生物芯片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相基质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生物分子等进行准确、快速、高通量检测。生物芯片技术的本质特征是利用微电子、微机械、化学、物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将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样品检测、分析过程实现连续化、集成化、微型化。芯片上集成了成千上万密集排列的分子微阵列或分析元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分析大量的生物分子,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的生物信息。生物芯片技术被认为是继20世纪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 
  本书为“现代生物技术丛书”之一,是以技术为主线的生物芯片的著作。
  全书共11章,不仅对发展相当成熟和已投入应用的基因芯片(寡核苷酸芯片和DNA芯片)和蛋白质芯片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出现较晚或新出现的其他类型芯片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其中还系统阐述了组织芯片、细胞芯片技术和糖芯片技术及其研究进展。鉴于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操作性强的技术,本书对技术操作性强的章节如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组织芯片等,在介绍技术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的同时,也对相关的实验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专门设立附录介绍DNA微阵列用于RNA表达谱分析实验方案。
  本书适合于从事生物芯片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科研人员以及从事生物学、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阅读,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作者简介】
  陈忠斌博士,1999年7月毕业于军事医学科学院,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工作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2003年5~6月,受国家科技部和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委派,到美国Columbia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进行SARS合作研究。2004年2月8日在加拿大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UBC)作访问学者,从事Coxsackievirus感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研究。2004年8月至今,在美国芝加哥Loyola大学医学中心作访问学者,从事SARS冠状病毒病毒感染分子机制研究。
  目前研究方向有:人类病毒感染与细胞信号转导;抗病毒药物研究;生物芯片技术和RNAI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等。近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863生物高技术项目、国家973基础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总后勤部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基金等10余项课题研究。
【目录】
目录
第一章生物芯片技术概况陈忠斌王艳华1
第一节生物芯片技术产生的背景1
第二节生物芯片概念与分类2
一、概念2
二、分类3
第三节生物芯片技术应用7
一、生物芯片与疾病诊断8
二、生物芯片与基因突变检测8
三、生物芯片与药物筛选9
四、生物芯片与毒理学研究10
五、生物芯片与药物基因组学研究11
第四节生物芯片研究现状11
一、国外研究现状11
二、生物芯片国内研究现状18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产业化前景21
第六节生物芯片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23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寡核苷酸芯片技术王秀荣26
第一节引言26
第二节制备原理27
一、原位合成技术27
二、合成后微点样技术28
第三节制备技术29
一、寡核苷酸芯片原位合成技术29
二、合成后微点样制备寡核苷酸芯片31
第四节制备质量控制40
一、样品的处理40
二、寡核苷酸分子的设计与固定40
三、生物识别的控制41
四、检测方式的选取43
五、数据的获得与分析43
六、环境控制43
第五节检测样品制备简介43
一、待检DNA制备44
二、样品标记44
第六节应用45
一、DNA测序、基因突变及多态性扫描45
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和基因鉴定47
三、肿瘤的发生机理、肿瘤分型和诊断48
四、疾病诊断50
五、药物筛选和指导合理用药50
六、环境保护和监测50
第七节实验操作程序50
一、寡核苷酸芯片制备流程50
二、人总mRNA荧光探针的制备51
三、制备寡核苷酸微阵列用于突变检测52
参考文献53

第三章DNA微阵列技术仇华吉55
第一节简介55
第二节cDNA微阵列探针制备56
一、构建cDNA文库一般方法56
二、构建全长cDNA文库59
三、从微量样品中构建cDNA文库60
四、提高cDNA文库构建效率的方法61
五、差减文库61
第三节cDNA微阵列制备技术64
一、合成后交联法64
二、微点样技术65
三、点样后处理67
四、芯片杂交与检测68
第四节cDNA微阵列技术应用70
一、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70
二、在酵母研究中的应用72
三、在比较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74
四、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74
五、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76
六、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77
七、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79
第五节cDNA微阵列实验操作程序80
一、cDNA微阵列一般制备程序81
二、酵母DNA微阵列实验方案83
三、人DNA阵列实验方案92
四、其他100
五、构建差减cDNA文库实验方案105
参考文献109

第四章蛋白质芯片技术章金刚高志贤周华蕾112
第一节引言112
第二节蛋白质分析技术与进展113
一、二维凝胶电泳与质谱联合应用技术114
二、蛋白质芯片技术115
三、SELDI技术115
第三节蛋白质芯片发展简史与意义116
第四节蛋白质芯片制备及分析过程118
一、载体的选择及抗体或抗原的固化118
二、载体与化学表面处理119
三、捕获分子120
四、微阵列设计与制备122
五、抗原或抗体的标记123
六、蛋白质芯片检测方法124
第五节蛋白质芯片的分类124
一、根据应用目的分类125
二、根据检测试剂分类125
三、根据密度分类125
四、根据样本分类125
第六节蛋白质芯片的应用126
一、应用于蛋白差异表达分析127
二、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129
三、蛋白质修饰研究130
四、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研究130
五、小分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研究131
六、抗体检测133
七、碳水化合物检测133
八、疾病诊断133
九、细胞型分类134
十、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135
十一、在食品分析和卫生检验中的应用135
第七节蛋白质芯片技术展望135
参考文献137

第五章组织芯片和细胞芯片技术仇华吉142
第一节组织芯片的概念142
第二节组织芯片技术发展简史143
第三节组织芯片制备方法145
一、组织芯片制备程序145
二、打孔仪不同孔径的优点和缺点148
三、TMA和组织不均一性149
四、TMA与癌症细胞系151
五、自动化151
第四节组织芯片技术的特点152
一、TMA使人们对肿瘤研究从个体水平跨越到整体水平152
二、组织芯片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基因水平152
三、TMA技术大大节约病理资源152
四、TMA的可靠性153
五、TMA与cDNA芯片技术相结合153
六、基因组学和生物数学方法应用于TMA技术154
第五节组织芯片技术的应用154
一、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154
二、在肿瘤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155
三、在靶标确认和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158
四、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161
五、在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161
第六节细胞芯片技术简介162
第七节组织芯片实验操作程序164
一、Kononen等(1998)介绍的实验方法164
二、但汉雷等(2003)介绍的一种制作组织芯片的新方法165
第八节细胞芯片实验操作程序166
一、明胶DNA法166
二、检测方法171
三、建议与信息172
四、脂质DNA法174
参考文献175

第六章糖芯片技术仇华吉陈忠斌178
第一节概述178
一、糖的特点和重要性178
二、糖芯片发展概况179
第二节糖芯片分类181
第三节糖芯片制作方法182
一、用于制备糖芯片的糖来源182
二、糖芯片制作方法184
第四节糖芯片的应用188
一、研究糖蛋白质相互作用189
二、研究糖蛋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189
三、研究糖结合分子190
四、鉴定受体的糖结合位点190
五、鉴定微生物和宿主细胞交叉反应性分子标志191
六、鉴定肿瘤抑制剂191
第五节糖芯片有关实验方案191
一、糖合成191
二、玻片功能化处理191
三、糖微阵列制备192
四、蛋白质糖相互作用的检测192
五、SPR光谱法分析192
参考文献192

第七章微流路芯片技术何为194
第一节基本概念194
第二节历史沿革195
第三节微型化设计理论196
一、早期理论196
二、有关微流路的理论研究196
三、微流路系统的计算机模拟设计197
第四节微流路芯片制作技术198
一、微流路芯片的基质材料198
二、微流路芯片微加工技术199
三、封接技术201
四、表面修饰202
五、微流路芯片的设计和要求203
六、界面和接口205
七、微阀和流动控制206
八、微泵206
第五节微流路芯片的分析操作207
一、样品制备207
二、进样208
三、流体和粒子的操纵208
四、反应器和混合器209
五、分离模式211
六、检测技术213
第六节应用216
一、细胞分析216
二、临床诊断217
三、药物分析218
四、免疫分析218
五、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析219
六、酶分析220
七、DNA的分离和分析220
八、PCR221
九、DNA测序222
第七节研发现状223
第八节存在的问题及展望225
参考文献226

第八章基因生物传感器技术高志贤233
第一节引言233
第二节基因传感器设计原理233
第三节基因传感器的分类234
第四节基因传感器探针固定化方法235
一、化学吸附法235
二、自组装膜法236
三、共价结合法237
第五节基因生物传感器特点238
一、优点238
二、不足239
三、技术改进239
第六节基因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240
一、电化学基因传感器240
二、光学基因传感器244
三、压电晶体基因传感器248
第七节基因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250
一、探索新的嵌合剂、染料及载体材料250
二、换能器的选用250
三、电极表面结构优化250
四、基因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拓宽251
五、基因传感器将向微型化和自动化及商品化方向发展251
参考文献251

第九章生物芯片信号检测技术邹扬刘全俊唐晓燕强兆燕申晓敏温恬
汤华陆祖宏256
第一节引言256
一、生物芯片荧光检测特性256
二、荧光源简介257
第二节生物芯片检测设备光学设计要求258
一、激发光258
二、发射光收集258
三、空间定位259
四、激发光与发射光识别259
五、检测荧光扫描仪的探测器260
第三节生物芯片扫描仪检测原理260
一、共聚焦扫描仪261
二、采用CCD的生物芯片扫描仪262
第四节生物芯片扫描仪的波长识别263
一、分光器263
二、发射滤波器264
第五节信号处理与仪器控制264
一、灵敏度范围要求264
二、信号平均和取样265
三、暗信号265
四、图像获取、显示和存储266
五、共聚焦界面和自动化266
第六节关于成像系统硬件的一些考虑266
一、信噪比266
二、照明和光探测267
三、电子学271
四、机械因素271
第七节仪器性能的度量标准272
一、生物芯片扫描仪度量标准272
二、生物芯片扫描仪技术难点274
第八节生物芯片扫描仪研发现状275
一、生物芯片扫描仪国内外研究状况275
二、激光共聚焦扫描仪275
三、CCD生物芯片扫描仪281
参考文献282

第十章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邹扬潘品良姚均汤华284
第一节引言284
第二节生物信息学理论与常用软件285
一、生物信息学基本理论286
二、生物信息学常用软件295
第三节生物学数据库307
一、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308
二、蛋白质数据库309
三、同源性搜索数据库310
四、序列变异数据库311
五、进化分析数据库312
六、序列生物信息学313
第四节生物芯片数据标准化和变换318
一、数据检查318
二、数据标准化319
三、数据变换319
第五节生物芯片原始数据分析320
一、生物芯片信号点的检测320
二、生物芯片数据定量和质量测量325
三、生物芯片数据分析常用方法327
第六节生物芯片数据库建立329
一、引言329
二、LIM系统要捕捉的信息330
三、对数据库要求331
四、数据库软件的选择334
第七节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336
一、生物芯片数据标准化的新方法336
二、MADGE:cDNA芯片数据管理软件336
三、生物芯片优化:增加点的准确性并自动识别生物芯片真信号337
四、对DNA芯片的组合图像分析337
五、使用混合建模方法来评价生物芯片数据可靠性并估计信号的阈值337
六、PRIM方法:在生物芯片差异表达分析中控制假阴性338
七、使用贝叶斯网络进行生物芯片质量控制的一种新方法338
参考文献338

第十一章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刘原君汤华342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多态性分析342
一、生物芯片在基因突变研究中的应用342
二、生物芯片技术与基因多态性分析347
第二节生物芯片技术与基因表达谱分析352
一、基因表达谱概述352
二、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肝癌基因表达谱352
三、基因芯片技术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研究354
四、基因芯片技术与电离辐射研究356
五、基因芯片与小鼠生物学357
六、基因芯片技术与植物基因谱研究简介357
第三节生物芯片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358
一、生物芯片在遗传病检测中的应用358
二、生物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365
三、生物芯片技术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378
四、生物芯片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386
第四节生物芯片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391
一、药物筛选的发展趋势391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