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

书籍均为精品二手图书,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书籍上架都会检测可保证正版,在线咨询商品可自动为您显示当前库存!

10.8 2.4折 45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瑞华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02691440024748036

上书时间2024-12-28

文天书社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可在线咨询发送商品链接会自助显示当前实时库存,有库存再下单哦!),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瑞华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678127
  • 定价 4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2页
  • 字数 3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进阶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对于因果关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之中,在研究方法的掌握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要真正实现“思维的跳跃”,研究者就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的具体分析,而应尽力找出那些具有理论辐射力的变量因素,使之对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具有较为普遍的解释力。比如说在刑事程序法失灵问题的分析中,假如我们能够找到一条足以对各种程序规避问题都具有解释力的“理论线索”,并使得程序规避问题与该项理论线索之间的因果联系得到充分的阐释,那么,所谓的“因果律”其实也就不难推导出来了,研究者的理论贡献也就随之而得到了确立。
  以上就是笔者对法学研究方法问题所做的一些总结,也是对本书的研究脉络所概括的一些提要。本书的写作历经了三年之久,几乎所有各章的精华部分都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杂志上发表过,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引证效果。在收入本书出版时,笔者对各章又进行了修订、调整和补充,使得很多文章的篇幅都增加了一倍以上,不仅加强了理论上的论证,而且补充了很多必要的论据和经验资料。
【作者简介】
  陈瑞华,1967年生于山东聊城。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1989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硕士(1992年),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1995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法律程序的基础理论。独立出版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年第一版,2005年第二版)、《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年第一版,2006年第二版)、《看得见的正义》(2000年版)、《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年版)、《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年版)、《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年版)。
【目录】
惊心动魄的跳跃(代序言)
第一章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
一、引言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三种模式
三、刑事和解的现实利益基础
四、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的挑战
五、刑事和解制度的未来

第二章司法过程中的对抗与合作——一种新的刑事诉讼模式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帕克和格里菲斯的诉讼模式理论
三、对抗性司法及其局限性
四、最低限度的合作模式
五、协商性的公力合作模式
六、私力合作模式
七、一种新的合作性司法哲学

第三章案卷笔录中心主义(1)——刑事第一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引言
二、“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
三、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法庭调查
四、对案卷笔录可采性的天然“推定”
五、对案卷笔录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六、刑事证据法的存在空间
七、仪式化、剧场效应与庭审功能
八、结论

第四章案卷笔录中心主义(2)——刑事第二审程序模式之研究
一、引言
二、二审程序中的“两步式构造”
三、以案卷笔录为中心的“调查讯问”程序
四、不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推定法则
五、开庭审理程序中的案卷笔录
六、“事实复审”的神话
七、死刑案件的“二审开庭运动”
八、进一步的评论

第五章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死刑复核程序的模式与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二、死刑复核的六大程序要素
……
第六章向谁辩护,谁来倾听?——刑事审判前程序中的权利救济问题
第七章“客观追诉”的乌托邦——对“阅卷难”问题形成原因的另一种解释
第八章刑事程序失灵问题的初步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本店所售书籍均精品二手正版书书籍,严格审核品相为85品以上,出库会经过高温消毒,由于成本增加,所售书籍价格略高,每天下午2点前订单一般当天发出,最迟48小时内发出,二手书不保证100%没有任何笔记,有时会出现缺货现象(可在线咨询发送商品链接会自助显示当前实时库存,有库存再下单哦!),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您,感谢理解与支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