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

60 6.1折 98 全新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尚永琪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3-01

飘雨的冬季书摊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尚永琪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1362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4页
  • 字数 439千字
【内容简介】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试图勾画芸芸众生在3-6世纪佛教香火里的生存状态,在“神(佛)的思考”这个形而上的背景下来探讨“人的存在”,从而为中古社会之变迁提供一个微观剖面。佛教在中国并不仅是一种思想模式或哲学体系,而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些在佛教的影响下身体力行地参与信仰活动的大众,也许才是构筑人间佛教帝国的真正主体。他们在佛教传播背景下的生活状态、行为方式等,与我们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目录】
绪论
一、一个尝试性企图:佛教社会史的构建能否走出哲学史大厦的阴影
二、本书研究对象之范围:士、农、工、商及其寄身的佛教团体组织
三、从“存在状态”到“发展过程”:在汉唐历史变迁背景下对北方社会群体考察的路径与意义
四、从“精英政治史”到“普通民众史”: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回顾
五、基本的研究方法与取向
第一章3-6世纪的北方胡汉社会与佛教传播
第一节北方胡汉社会结构:佛教传播的重要背景
一、农牧分界线南移与人的集群的变动
二、北方胡汉结构社会的形成与佛教传播的内在关系
第二节北方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的群体
一、佛教在早期传播的一些问题
二、北方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的群体
三、胡僧佛图澄与北方佛教的传播
第三节胡人政权的血腥统治与佛教的传播
一、夷夏之分是胡汉两大种族集团产生敌意的文化基础之一
二、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及胡人政权的惨烈统治

第二章知识资源变动格局中的底层知识分子
第一节早期佛经翻译集团中的底层知识分子
一、底层知识分子的组成和界定
二、参与佛经翻译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学术背景与工作情况
第二节令狐家族的职业化佛经抄写与北朝经生阶层
一、敦煌令狐家族与佛经之抄写
二、北朝经生阶层及其在寺庙的培训
三、职业“佣书人”与佛经的抄写
第三节知识资源格局的变动与底层知识分子
一、异质文明的传入与中古知识资源格局的变动
二、中古中国知识资源格局变动的四个方面

第三章中古小农生产体系中的资源耗费——3-6世纪佛教寺院的奢华与农业人口的生存状态考察
第一节3-6世纪中西交流背景下的佛教奢侈问题
一、古代异域交流视阈中的奢侈问题
二、佛寺修建的奢华及其对资源的耗费
第二节小农经济对佛教的支撑及小农的生活状态
一、对小农经济的社会支撑能力的一个简单估算
二、佛教集团对依附农的盘剥
三、佛寺财物的聚敛、流动对小农社会的调谐作用

第四章佛事活动中的工匠阶层
第一节工匠阶层的身份问题
第二节对杰出工匠事迹的个案考察
第三节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北方工匠阶层
一、参与佛寺修建、装饰的工匠类型
二、佛教工程、制作与工匠阶层的经济与生存状况

第五章商人与佛教
第一节北方佛教传播中的西域商人
一、西域商人及其商业网络的扩展
二、西域商人对外来僧人传教的帮助
第二节对本土商人与佛教关系的考察

第六章4-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妇女
第一节对北朝妇女崇信佛教史事的个案考察
一、北朝皇后与北方佛教
二、西魏昌乐公主元法英及其家族
三、羌族妇女雷明香
第二节妇女参与佛事的苦难背景与欢乐意义
一、女性参与佛事活动的苦难背景
二、佛教传播之于女性的欢乐意义

第七章僧人医疗家群体与民间医疗问题
第一节对中古时代医疗事实的常规描述
一、国家机构在何种程度上参与民间医疗
二、民间医疗如何进行
第二节僧人医疗家与中古医学
一、来自异域的佛教僧人医疗家及其医学著作
二、对天竺、西域传教僧人的医疗事迹的考察
三、本土僧人医疗家及其医疗著作
四、僧人医疗家与佛教寺院在中古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对佛教医疗及僧人医疗家活动的评价

第八章僧人的流动与中古地理视阈的拓展
第一节僧人的传教活动与中古的海洋视阈
一、高僧法显所记录的海洋航行知识
二、天竺僧人那迦仙在中国与扶南、林邑航道的航行
三、释慧深的跨洋航行与“扶桑国”问题
四、对其他传教僧人海洋航行事迹的考察
第二节对佛教僧人地理学著作的探讨
一、对西行求法僧人所撰部分地理学著作的考察
二、山林佛教与佛教地理图本的产生
三、余论:佛教僧人所撰地理著作对中世地理学的影响
第三节佛教地理图景中的天下主义视野
一、主体转换:从“四海之内”到阎浮世界
二、寻找异域:华夷混同背景下族群文化身份的地理确认

第九章对佛教信仰群体所处的社会组织的考察
第一节僧官制度与北朝政教关系
一、僧官制度建立前的寺院管理问题
二、僧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三、僧官制度与北朝政教关系
第二节佛教邑义与北方村落及地方政权之关系
一、邑义的组织机构与活动范围
二、村落视野中的乡村力量与国家权力——对邑义同基层政权互动关系的探讨
三、邑义组织对北方社会的整合作用

第十章帝国历史出口处的佛教扩张与社会转型
第一节传统“家邦”组织的解体与社会流动模式的变迁
一、“家邦”组织的运行与传统的社会流动模式
二、边缘人群与“家邦”组织之外的社会流动渠道
第二节佛教知识体系的传播与中古文化转型
一、“知识尊重”:卑微者也在庄严地思想
二、对生命存在的温情关怀
三、新生的社会调控方式
第三节帝国历史出口处的制度变迁
一、佛教对宗族性血缘社会的解构
二、中古中华帝国的转折点:从“家国一体”到家国分离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