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软物质X-射线散射基础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软物质X-射线散射基础

65 全新

仅1件

安徽合肥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维姆·德杰 著;李良彬、张文华、黄宁东 译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2-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维姆·德杰 著;李良彬、张文华、黄宁东 译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312042928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0页
  • 字数 1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软物质X-射线散射基础》内容源自2008~2010年我在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美国)给高分子材料系一年级研究生授课的讲义。由此机缘,我发现我所知并欣赏的关于X-射线散射的优秀教材大都由物理学家编写,他们习惯于使用数学公式来让事情变得清楚。这一途径显然不能吸引我当时所教的学生。首先,他们有不同的背景,通常只具备有限的数学知识。其次,他们渴望作为一个用户更多地了解X-射线散射,但不倾向成为一个专家。在我的讲义中,我尽量去适应这几点。本讲义在各种其他机会下得到改进,特别是201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中国)和2013年在莱布尼茨交互材料研究所(DWI,亚琛,德国)的授课。
【作者简介】
  维姆·德杰(Wim H.de Jeu),在阿姆斯特丹的FOM研究所一直从事软物质的研究。在那里,他发展了X-射线方法,并多次将其应用在同步辐射装置上。他是埃因霍温工业大学的荣誉教授,目前受聘于德国亚琛交互材料DWI-莱布尼茨研究所。
  
  李良彬,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和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科技部“973”计划课题以及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等20余项,在Macromolecules、Polymer、Soft Matter、Journal of Rheolog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专利近30项。主要从事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先进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发展研究、高分子材料加工基本物理问题的原位研究,以及高性能薄膜加工成套工艺研发。2000-2003年在荷兰国家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与原书作者Wim H.de Jeu教授有过合作:利用X-射线散射技术研究软物质的有序无序转变。本书包含了译者在其博士后期间的部分研究成果。
【目录】
序言
1 引言与概论
1.1 引言
1.2 X-射线的产生
1.3 单电子散射
1.4 平面波散射
1.5 X-射线吸收
1.6 X-射线折射和反射
1.7 X-射线的相干性
1.8 X-射线、中子和光散射

2 粒子的基本散射
2.1 复杂体系的散射
2.1.1 原子、分子和晶格
2.1.2 散射几何及Ewald球
2.1.3 散射及傅里叶变换
2.2 模型散射分布的衍射
2.2.1 方波分布的衍射
2.2.2 球体的衍射
2.3 原子与分子——溶液
2.3.1 低分辨率下的粒子——形状因子
2.3.2 Guinier分析
2.3.3 Porod分析
2.4 实例研究:无相互作用粒子的SAXS建模
2.5 拓展到简单液体——结构因子

3 软物质的有序/无序
3.1 短程有序
3.2 长程有序
3.3 液晶的取向和位置有序
3.3.1 向列相
3.3.2 近晶A相
3.4 有序与维度
3.4.1 低维涨落
3.4.2 二维的两步熔融
3.5 实例研究:近晶薄膜的有序

4 衍射物理:晶体散射
4.1 晶体学原理
4.1.1 晶格种类
4.1.2 晶面与密勒指数
4.2 晶格的衍射
4.2.1 布拉格定律
4.2.2 倒易空间简介
4.2.3 晶格求和与散射条件
4.3 晶体散射的其他性质
4.3.1 Debye-Waller因子
4.3.2 镶嵌度(MosaicSpread)
4.3.3 线宽和平均畴尺寸
4.3.4 多晶衍射
4.4 实例研究:聚合物结晶
4.4.1 例子1:聚乙烯(PE)
4.4.2 例子2:等规聚丙烯(iPP)
4.4.3 结晶度
4.4.4 结晶的开始

5 X-射线散射在软物质研究中的应用
5.1 仪器、小角和宽角X-射线散射
5.2 例子
5.2.1 液晶相
5.2.2 胶体
5.2.3 两亲化合物
5.2.4 生物膜
5.2.5 嵌段共聚物
5.3 实例研究:连接多尺度——有序与窘组
5.3.1 嵌段共聚物的受限结晶
5.3.2 液晶嵌段共聚物
5.3.3 树枝状液晶

6 软物质薄膜及其表面
6.1 单个界面的反射
6.1.1 菲涅耳理论
6.1.2 实用方面:扫描、踪迹、粗糙度
6.1.3 软界面例子
6.2 多界面:软物质薄膜
6.2.1 均匀薄膜
6.2.2 多层薄膜:递归形式
6.2.3 实例一:单层氟代烷烃
6.2.4 实例二:二嵌段共聚物薄膜
6.3 掠入射衍射
6.3.1 烷烃单分子层的表面凝固
6.3.2 近晶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受控取向
6.4 实例研究:取代噻吩的单层结构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