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家收藏 清书业德精刻【增注八铭塾钞初集,二集】原装二函十册全!以四书为纲,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文章合集。按大学,中庸,上下论,上下孟分类收录。墨色自然滋润,盐城吴兰陔编次,榕城李文山注释,收录的皆是一时一地的文章翘楚,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钤有精美藏书章,珍贵难得!本书保存完好,!

5200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不祥

出版人书業德

年代清代 (1645-191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尺寸23 × 12.5 × 8 cm

册数10册

上书时间2022-03-15

玉林家古籍书苑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从《中国版刻综录》看,“书业德”出现在1904(光绪30年),7年后就是辛亥革命,宣统还占了三年,这时候出现适应科举考试的136篇论文汇编、汇品、增注,而且是“初集”,不合时宜。从版本看,不像是光绪30年的产物;而序言与注释者的自序,都表明是乾隆年间梓行。原书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编排,缺“下论”与中庸。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从《中国版刻综录》看,“书业德”出现在1904(光绪30年),7年后就是辛亥革命,宣统还占了三年,这时候出现适应科举考试的136篇论文汇编、汇品、增注,而且是“初集”,不合时宜。从版本看,不像是光绪30年的产物;而序言与注释者的自序,都表明是乾隆年间梓行。原书按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编排,缺“下论”与中庸。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