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28.19 3.5折 ¥ 80 全新
仅1件
作者郝美娟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ISBN9787516422434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0元
货号2BC590EBEE964C0EB17
上书时间2025-01-06
2016年9月,在互联网上,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晓东的一篇文章《不论我怎么鼓励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文中写到中国留学生小杨抱怨在国外上课过程中,课堂讨论、口头报告、小组辩论的课程让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烦恼不已,大部分同学都有类似“讨论课程恐惧症”的困惑。一位美国教授抱怨道:“不
论我怎么鼓励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这一现象引起了林教授的关注,他在文中就中美课堂教学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未来留学生为适应国际化需求必须具备如下三大能力:
y 良好的写作能力;
y 良好的逻辑思辨能力;
y 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面对留学生的困惑与林教授提出的能力要求,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的笔者深感三条能力要求条条戳中要害,每一条都是高校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的“实际外语应用能力”,也是他们四年大学英语学习终应具有的良好素养,更是他们毕业后进一步深造或迎接国际化挑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莘莘学子,十年寒窗苦读,怀揣拳拳报国之志,不论身在异国他乡孜孜求学、努力工作,抑或面对实际运用外语交流的场合,如外企求职、商务谈判、业务信函等,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却因外语沟通能力(写作、思维、表达等)欠缺而面临“有理不敢说”“有理不会说”“有想法不会写”的尴尬与无奈,笔者深感自身教学的失职,高校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紧迫的国际形势与国家对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渴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尽管大学英语教学业已进行三次大改革(1982—1994、1994—2004、2004— ),教学的重点实现了从“分级教学”到“统一大纲”再到“应用能力培养”的改变(蔡基刚,2010:3),但是,通过对全国十几所普通中高等院校进行访谈调查,笔者发现绝大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依然存在“学生交际意愿不高”“学习方法陈旧”“能力提高低效”等现象。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应该帮助广大学子从困惑与纠结中找到根本原因与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提高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以便在汹涌澎湃、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浪潮中,真正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进入 21 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互联网 ”时代的纵深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密切。2013 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应相互密切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在新的全球化强劲浪潮的推动下,国际化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在我国新型的国际化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国际化人才应该“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束定芳,2013:91),其基本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对基础语言技能的培养转变为对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重要能力,而英语演讲与写作课程作为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
之一(贾国栋,2015:49),应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未来的学子们,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辨、写作、表达和跨文化沟通能力(Lucas, 2005)。
与此同时,21 世纪更是一个思想空前活跃、创新无限可能的时代,其开放性与融合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Gallon,2019)。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发展,在社会各行各业大显身手。机器以其高速、精确的计算能力正在取代人类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未来的精英将告别“谁掌握了高新技术就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收入的年代”,他们除去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外,更需要“创新能力 沟通能力”的双重“软实力”。他们需要将各自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思想、知识与技能广泛、高度地融合、整合,再创新、再创造,让这个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更加异彩纷呈。这种“创新能力”除去个人的灵感、创意,更多地来自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日新月异的 21 世纪也是一个交际多元的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开发与应用,使得信息
传播更加方便、迅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紧密、频繁、快捷。人们的各种丰富多彩、脑洞大开的思想通过互联网在全世界快速而大范围地传播。可以说,21 世纪是人类思想
大交流的时代,在这样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谁掌握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谁就能在未来脱颖而出、实现自我、赢得成功,让自己拥有成就感满满的幸福人生。
沟通是一个交流过程(Adler 等,2015),沟通能力指参与者之间通过交换信息、建立关系,从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要求参与者具有共情力,彼此
实事求是地探究对方心理、实际情况,从而了解对方的需求,从对方角度出发,建立互信、互助的合作关系,并通过一系列的沟通行为,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这些能力与演讲与写作所需的能力(分析受众、建立关系、逻辑思维、交流表达等)是不谋而合的,事实上,演讲及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交流沟通的过程,是语言表达的高级形式。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过去的几十年,我们过分重视语言形式的教学,过分注重规则的机械记忆与运用,语法、词汇等的学习让学生焦头烂额,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标准化、模式化的英语考试,又让学生陷入了 ABCD 选择答案、够分拿证的应试教育的泥潭,导致学生陷入虽然长于应试,却欠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尴尬境地。语言实际应用能力是用逻辑、连贯、准确的语言,大方、合适地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美国散文家诺曼 • 卡金斯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让人能够清楚而自信地说话。然而不重视实际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与应试教育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敢表达
思想”“不愿表达思想”“追求正确答案”“重记忆轻思辨”“重重复轻创新”等影响了演讲教学的推广与深化。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引入英语演讲课程,让学生切实得到思维、逻辑、语言、表达、写作、跨文化交流等多维度的训练,切实具备比较扎实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能自由、大胆
地释放个人的想象力,逻辑、准确、自信地表达个人观点(书面和口头),大方、顺畅、得体地与操不同语言的人士交流。
大学英语教学也需要引入英语写作课程。从微观上讲,写作推动思考。托尔斯泰曾在日记里写:“无论写得好坏都要时时去写。”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写作审视自己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把易逝的生命兑换成一篇文字,以换取一段记忆,沟通一片岁月。
从宏观上讲,写作是我们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故事不难,难的是讲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我们加强话语体系
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演讲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石。
本书上篇将从英语演讲的现实作用、实质内涵、伦理要求、能力要求、受众分析、讲稿写作、演讲能力训练等方面展开论述,每一部分笔者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独
特的视角,就英语演讲的各个方面给读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具体操练方法。该部分内容的重点放在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输出的具体方法上,具体从话题选择到中心确定、再到提纲拟
定以及正文写作,读者可以一步一步地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本书下篇内容为写作,主要介绍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文体类别、修辞的增饰和写作与教学。目的在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巩固并提高其语言技能,力争把学生用英语表
达思想的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书力图帮助大学生夯实与提高英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展望未来,仿佛看到无数学子在国际舞台上彬彬有礼、自如、自信地侃侃而谈,或是在正式严肃的谈判桌前,不卑不亢、引经据典地据理力争,或是在日常的工作场所,与工作对象融洽和谐地交流,娴熟地草拟、处理各类文件、信函……他们凭借扎实的语言能力讲述中国故事,引领新时代的潮流……
二、 演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
演讲 ≠ 演讲比赛
一提到演讲,人们首先会想到演讲比赛,想到站在聚光灯下舞台和讲坛上的、麦克风前政治家或者演说家雄辩、诙谐的表演(祝蔚红,2012:2),以及各类职位竞选、欢迎送别讲话等。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脑海中——孙中山、、丘吉尔、林肯、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任正非等。古往今来,无数巨人用他们的声音传达着影响时代的伟大思想,我们被他们的警世恒言所震撼与激励,但我们只能敬仰他们如泰山北斗却望而止步,演讲似乎离我们很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的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机会登上演讲台,更不敢奢望用自己有价值的思想去影响他人。
难道传播思想、影响他人仅仅是名人、领导、专家们的特权?美国行为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人人都有向他人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并实现自我价值。事实上,平凡的人们从没有放弃表达思想的本真愿望。放眼环球,在日新月异的 21 世纪,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带动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大交流。每时每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有价值的、值得传播的思想都在产生,从新冠肺炎的全球局势到云、AI、5G 新技术的不断融合,人们不断地交流有价值的思想,这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美好夙愿的一个重要途径正是演讲。
每天我们的生活中都有无数的演讲行为发生,人们通过相互之间语言与思想的交流与影响来悄悄或热烈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真的吗?演讲到底是什么?
演讲,又称公众讲话(public speaking),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著名演讲学教授史蒂芬·卢卡斯(2010:4)在其著作《演讲的艺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中指出:“演讲是一种公开表达个人思想的方式——和他人分享思想并影响他人。”(Public speaking is a way of making your ideas public—of sharing them with other people and of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
从卢卡斯教授对“演讲”的定义可知,演讲是演讲者(speaker)与听众(audience)之间一种思想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它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演讲舞台形式,更强调一种“公开的”“相互的”“分享”“沟通”“影响”等行为与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演讲”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① 日常社会生活。例如,亲朋好友聚会餐前餐后轻松“讲几句”、社区活动讲话等。
② 职业生涯。例如,教师课堂知识讲解、学生课堂问题阐述;学术会议发言、开(闭)
4
上篇 演讲篇
幕辞;公司领导讲话、员工向上级汇报工作;律师为当事人辩护、法官宣判;导游讲解景点、解说员解说;推销员推销产品、交易会产品展示;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各类求职、入学面试;各类赛事讲解、评论、赛前动员等。
③ 特殊场合。例如,国家领导人节日祝词;各类选举发言;节日颂词;各类开学季、毕业演说;演讲比赛,婚礼、葬礼、生日等各种仪式的讲话等。其实,“演讲”已经成为大部分社会成员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我们就不是一座孤岛,与他人公开的交流就会存在,交流沟通的过程势必存在信息的交换、关系的建立与思想的影响(Ronald. B. Adler 等,2015)。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天天都在向他人传播我们的思想,用我们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殊不知,你已经错过了多少次宝贵的机会呀?每次的聚餐聚会,你是否只顾享受美食而错失了向亲朋好友表达情意、锻炼自我的重要机会?上课时,你是否心不在焉,不认真思考,未能向老师和同学展示你的思想呢?或是自己因为怯弱胆小,不敢说出精彩的答案,而错过了提升自信的好机会?在工作岗位上,你是否从没意识到了解客户并与他们耐心沟通才是赢得他们信任、提高业绩的可行之道?在职场,你是否认识到提高个人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也是脱颖而出、得到晋升的途径之一呢?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浪费生命中这么多提高自己、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良机,那么“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从现在开始努力加油,迎头赶上吧!
三、演讲是在传播有价值的思想
演讲 ≠ 高谈阔论
生活处处是演讲,演讲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每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成千上万的演讲发生:总统慷慨激昂地向民众宣扬大政方针;议员们围绕国家问题据理力争、唇枪舌剑;保险理财师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循循善诱;推销员们为顾客讲解商品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听众钦佩演讲者的聪明才智与伶牙俐齿,同时对演讲产生一个误解,认为演讲者们在“高谈阔论”“胡吹海侃”,利用各种手段诱导自己接受他们的观点,他们对于演讲是不信任和排斥的。事实上,这一些偏见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实质的误解,持有这种偏见,很多人不愿意学演讲。
美国当代著名演讲学教授史蒂芬·卢卡斯(2010:4)指出:演讲是一种公开表达个人思想的方式——和他人分享观点并影响他人。世界现在受欢迎的演讲盛会——TED 演讲大会的宗旨是“传播一切值得传播的思想”(ideas worth spreading)(Carmine Gallon,2015),结合这两个观点,此刻我们对演讲的内涵和使命应有较为清晰准确的认识——用有价值的思想与他人分享、交流,并对他们施加影响。
综上可知,演讲的内涵是向听众传播个人“闪光”的思想、“有价值”的思想,和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让他们思考、给他们激励、促使他们行动,终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演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人际交流活动,它是一门科学,它不是“口若悬河”的“大吹大擂”,更不是“滔滔不绝”的“装腔作势”。演讲者应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做到实事求是;要提高个人的品格与文化素养,做到正直、自信、创新;演讲的内容要立意高远、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得力;演讲要对听众的多感官进行刺激等
(关于演讲的道德标准、练习步骤和学习方法的内容会在随后章节逐一涉及)。
未来的学子们,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才华,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技能”,更需要装备过硬的“外语武器”——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英语演讲与写作是提高莘莘学子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主干课程,对他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