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未完成的历史 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
  • 尚未完成的历史 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
  • 尚未完成的历史 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尚未完成的历史 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28.28 5.9折 48 全新

库存8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宇奇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96572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8元

货号1203101936

上书时间2025-01-0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宇奇
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就职于国内某大型中央企业。
曾发表作品《“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再回眸》《王亚南与资本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真抓实干》《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收入差距问题与政府经济政策》等。

目录
序 言 / 1

引 论 中国现代进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001

第一章 茅盾与现代中国之矛盾:《子夜》和“农村三部曲” / 043

引言:重读茅盾的时代意义 / 044

第一节 上海—南京—地方:国民党的“反封建” / 049

第二节 官、裁、编与股票交易所:国民党如何动用金融手段“反封建” / 065

第三节 中国社会性质论争:多重意识形态里的“封建”与“资本主义” / 076

第四节 老通宝与赵伯韬:土地资本与金融资本 / 098

第二章 丁玲与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115

第一节 丁玲的“忧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写作背景 / 116

第二节 阶级、富农:顾涌与土改路线 / 130

第三章 农村合作化与“梁生宝道路”:重读《创业史》 / 153

第一节 作为“勇气”与“风险之作”的《创业史》 / 154

第二节 “视差”下的叙述:“梁生宝道路”的意义 / 170

第三节 供销合作与农村集市:《创业史》中隐匿的商业资本 / 182

第四章 传统的现代转变:重读《白鹿原》 / 197

第一节 历史与叙事:《子夜》与《白鹿原》 / 19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西方经验与中国传统 / 206

第三节 新儒学乡治论:基层组织化问题 / 213

结 语 / 235

参考文献 / 241

内容摘要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发出一个时代的先声,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的关注和人们的思考。本书作者精读了茅盾的《子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柳青的《创业史》、陈忠实的《白鹿原》,透过中国新文学代表作品中的点滴细节, 在史诗般的文学叙事中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中国的百年巨变。作者特别围绕“封建与反封建”这一主线,对历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并将其放在一个更长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再思考,具有强烈的启发意义。

主编推荐
1.  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出发,再现20世纪中国“反封建”历史使命的演变历程
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文学。从20世纪初茅盾的《子夜》到世纪下半叶的《白鹿原》,中国的新文学在每一个历史节点上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相对地,新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新思想是时代出现变革的先声,更起到了凝聚人心、唤醒大众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书通过重温上个世纪中国新文学的系列经典作品,以“封建与反封建”为思考主线,聚焦时代关切之变,带领我们重走20世纪中国历史演进的思想道路。
2. 重温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重识那些绕不开的作家与作品,回到历史现场
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挥了非同寻常的重要作用。不论是民族危亡,还是百废待兴之际,茅盾、丁玲、柳青、陈忠实……这些20世纪的中国作家自觉地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前途,勇敢地承担起破旧立新的时代使命。通过创作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子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白鹿原》来重新认识和思考中国的历史。
3. 北大教授韩毓海作序推荐,青年学人张宇奇立足当下的全新思考
茅盾的《子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柳青的《创业史》、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些20世纪中国新文学目前的经典作品,各自反映了作家身处时代的某种特质。青年学人张宇奇博士通过文本细读,洞察深藏在这些作品背后的时代问题,在百年的时间跨度中为历史把脉,并得到北大教授、“中国好书”得主韩毓海的大力推荐。

媒体评论
寻找中国历史的独特印记,从新文学看新中国
——青年学人张宇奇新作《尚未完成的历史》出版发行

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发出一个时代的先声,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时代的关注和人们的思考。因此,文学作品常常被爱好者称为时代的镜子,读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从镜中管窥逝去时代的侧影。2023年10月,北大文学博士张宇奇的新作《尚未完成的历史: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中国近现代文学如同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记录着中国百年变革的脉络。在新书《尚未完成的历史: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中,作者张宇奇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国新文学的演变过程,在精读茅盾的《子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柳青的《创业史》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等经典著作的同时,围绕“封建与反封建”这一主线,对历史上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巨大变革。
张宇奇在“引论”部分阐明了自己创作本书的初衷:中国的新文学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光荣历程。在广阔的历史眼光中研究中国新文学,意味着要从几百年去看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而不是从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去归结几百年。从这个角度说,重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意义依然重大,也是从这个角度说,这些作为经典的意义才能在当代的质询中被不断发现。实际上,我们可以从这样的重读出发,不断推动中国新文学研究,融合经典作家、经典作品、经典化的学术研究为一体,进一步向前发展。
20世纪的中国新文学承载了呼唤民众觉醒与抗争的历史使命,在每个历史节点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茅盾、丁玲、柳青、陈忠实等作家,不仅是文学家,更是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他们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创造了属于中国新文学的独特形式,记录了新中国的嬗变,吹响了时代变革的前奏。这些文学巨匠自觉地思考起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凝聚了人心,唤醒了大众,勇敢地承担起破旧立新的使命,为新时代的来临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在这部新书中,张宇奇对“封建”与“反封建”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与传统观点不同,他从中国的现实出发,使“封建”这一本质化的范畴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也更具当代意义。这一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解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演进和社会变革。
张宇奇通过深度文本分析,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子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白鹿原》等经典作品,各自反映了作家所处时代的特质。而张宇奇则通过文本的细读,洞察了这些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作品得到了北大教授、“中国好书”得主韩毓海的推荐,使得这场对话更显厚重。
韩毓海在“序言”的中说,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从问题出发的,而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产生了,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一个无穷的实践、探索过程。因此,优秀的作品,一定是从问题出发,引导我们进入更为深刻、复杂的问题。思想的工作不是使一个范畴、概念更加本质化,而是使一个范畴、概念更加丰富化,更加多元化,更加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它不是给我们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为不断深入的探索开辟道路。这是张宇奇这部作品最为可贵之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读者对“封建”问题进行进一步、更为深入的探索。
《尚未完成的历史:从<子夜>到<白鹿原>的中国新文学之变》不仅是对过去百年历史的回顾,更是为中国未来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张宇奇以他独特的思考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加多元、丰富、开放的现代中国图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