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
  •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
  •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76.6 4.5折 169.8 全新

库存38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 迪格比·史密斯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63266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69.8元

货号3299025

上书时间2025-01-01

瀚东书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本书的焦点在于历次战斗中的浴血将士以及他们身着的军装。这是一个军服文化繁荣昌盛的年代, 本书充斥着华丽夺目、五光十色、细节繁杂的沙场盛装。在此之前, 军服的版型与颜色是为了方便将领在远处被识别; 而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军服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贴边、饰带和纽扣等元素, 以此体现各单位、各军衔以及各兵种之间的区别。600幅全彩图片将再现诸胸甲骑兵、龙骑兵、骠骑兵、哥萨克、步枪兵、掷弹兵、工程兵、轻工兵的征战荣耀。本书介绍了所有主要参战国法国、大不列颠、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 以及规模较小的参战国或民族, 例如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萨克森。

内容摘要
《拿破仑时期军服图解百科:革命战争与拿破仑战争中的官兵(1792—1815)》解析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各国军服,概述了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的时代背景,回顾了拿破仑崛起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各国各兵种的军服。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是当时欧洲政治舞台的主角,他本人更是了不起军事天才。在拿破仑的统率下,法军创造出好的战争艺术,其军服更是成为各国的典范。此外,同时期的大英帝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与法军进行了长期博弈,其军服文化也各具特色。

精彩内容
1806年国难拿破仑发现奥、俄、普缔结秘密条约后,要求普鲁士签一份条款严苛的和约。弗里德里希·威廉被王后露易丝说服,拒绝了此要求。拿破仑不甘罢休,又于1806年2月拿出了一份更苛刻的方案,最终,弗里德里希·威廉还是屈服了。然而,他似乎后来又出尔反尔收回承诺,并且给拿破仑下了最后通牒,命令后者在10月8日之前从德意志全面撤军——这些行为的背后缘由,可能是义愤填膺的王后的怂恿。然而,普王未能勘透时局时机。此前的9年光景中,他对欧洲事务向来逡巡不前,对奥、俄两大国惨败于奥斯特里茨一事袖手旁观,却在1806年夏季决定挑战时代的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
灾难当头面对挑战,拿破仑拿出了强而有力、令人信服的回应——出动了所向披靡的帐下大军。10月10日,在萨阿尔菲尔德(Saalfeld)爆发了战役的揭幕战:法军元帅拉纳的第五军前锋部队遭到某支普鲁士-萨克森联军部队的抵抗。这支部队由普鲁士王子路易斯·费迪南德(弗里德里希·威廉的一个儿子)指挥,此战,王子马革裹尸、饮恨沙场。4天后,普军依然呈分兵之势。此种情况下,拿破仑举兵54000人在耶拿击垮了约45000人的普军,这部分普军的兵力还不及总数的一半。就在同日,双方也在位于耶拿向北20千米(约12.25英里)的奥尔施塔特小村展开了激战。法军元帅达武率领第三军(约29000人),孤立无援地同52000人的普军主力交上了火。达武以寡敌众,最终竟大败普军。普军伤亡上万人,3000人被俘,法军则只损失了7000人。
遭受痛击的普军逃离了战场,士气荡然无存,绝大部分指挥官、参谋都惊慌失措。大小旅、团皆残编崩溃,军队纪律此时被抛之脑后。逃兵向北方、东方涌去,惶惶然只为保全性命。
接下来几周,上演了一连串史无前例、耻辱绝顶的丑剧。相当数量的普军要塞闻风而降,例如普拉森堡(Plassenburg)、斯潘道(Spandau)、普伦兹劳(Prenzlau)、帕瑟瓦尔克(Pasewalk)、什切青(Stettin)、马格德堡(Magdeburg)、埃尔富特(Erfurt)、哈姆林(Hamlin)以及格洛高(Glogau)。
只有一个男人例外,他就是格布哈特·莱贝雷希特·冯·布吕歇尔(GebhartLeberechtvonBlucher)。布吕歇尔始终坚持抗战,他率领麾下2万人勇敢地向北朝吕贝克杀出了一条血路,并最终在吕贝克被包围了。弹尽粮绝后,布翁于11月7日在拉特考(Ratkau)向法军元帅贝尔纳多特及其第一军投降。
国王及朝廷向东避乱,并抵达了京次堡。随后,国王决定继续抗战,并同沙皇亚历山大联手抗法。由冯·莱斯托克将军指挥的一个普鲁士军在东普鲁士保全了下来,这支部队后来同本尼格森将军率领的俄军合流。接下来的战争在严峻寒冬中的波兰领土上进行,最终在1807年6月14日,以俄普联军在弗里德兰败北而告终。普鲁士因此成为一个三流国家。
卧薪尝胆普鲁士被彻底击败后,分别在1807年7月9日和1808年9月8日签订了《提尔西特条约》(thetreatiesofTilsit)、《巴黎条约》(thetreatiesofParis)。元气大伤的普鲁士陆军被套上了桎梏,兵力不得超过42000人。至于这个国家,则被强加了数目巨大的战争赔款。与此同时,法国占领军进驻了普鲁士的城市,法军消耗必须由普鲁士人承担。拿破仑在普鲁士境内安插了大量特工,以确保普国政府的一举一动尽在自己掌握之中。他也会妨碍普国王室安排的委任变动,意图确保消除普国对法的敌意,强化其中立倾向。
拿破仑将萨克森帝储国升格成了王国,并赋予其华沙大公国的宗主地位。由于这两个国家之间隔着普鲁士的领土,因此萨克森也被授予在普鲁士境内拥有军事通行权,以确保与华沙交通线的畅通。
在《提尔西特条约》协商签定的过程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犹如俎上鱼肉,任人宰割,而且必须接受最终结果。此战之后,普鲁士丧失了一半的领土、一半的人口。普军手上只剩下科尔贝格(Colberg)、科泽尔(Cosel)、格拉茨(Glatz)、格劳登茨(Graudenz)、皮劳(Pillau)和锡尔伯贝格(Silberberg)这几个要塞。1795年夺取的易北河西岸领土也全被割让。
军事改革因其高级将领无能导致的惨剧,国王震怒不止。那些耻辱降敌的要塞各级指挥官被带上军事法庭,其中有数位本要被处以极刑,不过国王怀有怜悯之心,大多数人的惩罚都改为监禁。普鲁士的传奇陆军竟在一天之内完全崩溃。在1792—1794年的战局中,陆军仍在出色作战,理论上来说,也不至于在10月13日这天完全变样,但只看事情的表面是错误的。
为了家国大业,国王必须找到问题所在,并尽可能及时地予以修正。于是,他在1807年7月15日任命香霍斯特与冯·洛蒂姆(vonLottum)伯爵找到军队溃散的原因,并制定军队改革的计划。在此背景下,一个专门的“陆军重组委员会”(Militair-Reorganisations-KommissiondesHeeres)得以成立。国王的打算是:其一,就1806年国难进行追责,并惩处涉罪的所有军官(最终,在现役6915名军官中,有208人被处理);其二,打破军官委任的阶级壁垒;其三,改进军服、后勤补给系统;其四,对《战争典律》进行修订,以此改进战术操典;其五,禁止士兵通过贿买免除兵役的做法,废除了年轻贵族在团部挂名(往往12岁就可以挂靠)的惯例。
改革不仅仅限于此,还有一项是针对群众武装的动员。由此,“国防军”的基础就此打下。作为军事刑罚的笞刑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开明的军纪典律。征召对象理论上是所有适龄的健全男人。兵役豁免权被收紧,对外籍人士的征召被明令禁止。
因为读写能力是委任的先决条件,所以出身和地位不再是通往军官阶级的唯一敲门砖。不过,由于识字率依旧有限,因而潜在的“军官池”仍然没有被拓宽。如要成为军官候选者,必须先以列兵身份服役至少3个月。至于指挥官的委任,在1809年3月10日,普王宣布将以战绩为先决考虑条件。
“征兵区”(Kanton)和“短期役预备兵”(Krümper)在拿破仑战争的时代风暴中得以保留,并且成为解放战争(1813—1815年)大洪流中的关键因素。所谓“征兵区”,是指每个团都会被分配到的一片征兵区域;此项措施导致团与地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战友之间互相都是从小认识的。所谓的“短期役预备兵”,是一种体系,它充分利用了军队编制外的大量人口,将这些人集中起来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完成后,这部分人就会被解散,继续其平民生活。如此一来,经过训练的平民在战时是可以直接入伍的。虽然对军队的兵力有限制,但是经过训练的平民数量在不断增加。1808年8月6日,普鲁士国王下令,将上述体系落实到每一个连队,具体为各连队当年将轮换3—5人。新兵在经过1个月的操练之后便会退伍,接着军官、军士们会在周日、节假日被派往城镇,继续训练他们,预备兵人数不断上升。1812年10月的报告显示,彼时已经有33337名“短期役预备兵”经过训练能作战,还有3087人可以执行卫戍任务。
这个体系很受农民欢迎,因为预备兵只需脱产很短一段时间。而军官们对这种简单训练则不是很热情。直至1809年,所有旅单位都在执行卫戍任务,这是一次机会。于是,第一次各兵种联合训练就这么展开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