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度思考法
正版保障 假一赔十 电子发票
¥
8.25
2.2折
¥
3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日) 细谷功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76336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59923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细谷功,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曾就职于东芝公司,后来进入商业咨询领域,供职于安永(Ernst&Young)、凯捷(Capgemini)等世界级咨询公司,之后成为世界500强NTT电信集团旗下高端咨询公司QUNIE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和高级顾问,除了为全球众多合作伙伴提供高品质咨询服务之外,近些年来还在日本及国外多家企业、团体及大学进行演讲和讲座,提倡发现和解决问题的高维度思考法。著有《地头力:从结果出发解决问题》《高维度思考法: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等作品。
目录
一直在解决问题的人, 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理解“发现问题的思路”, 意识到“无知、未知”, 就能获得打破“常识之墙”的创意。现阶段, 我们往往被“解决问题型”的价值观所支配, 在已知的范围内努力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然而, “靠知识量取胜”和“解决既有问题”已不再是我们该努力的课题, 发现并定义存在于未知领域内的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书中以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蝈蝈”来做比喻, 分析“解决问题型”和“发现问题型”这两种思考方式的不同和特征。指出擅长解决既有问题的人并不擅长发现问题, 反之亦然。但是这二者在企业中同时存在, 掌握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 自觉认识到自己原本在哪些部分上占优势, 思考如何活用自己的长处, 克服自己的短处, 才是最关键的。同时, 为了更好地在未知领域中发现问题, 书中还介绍了三种提升视角或思考“维度”的方法, 让大家更好地发现问题, 正确定义问题, 从而做到真正的问题解决。
内容摘要
一直在解决问题的人,永远不可能发现问题。理解“发现问题的思路”,意识到“无知、未知”,就能获得打破“常识之墙”的创意。现阶段,我们往往
被“解决问题型”的价值观所支配,在已知的范围内努力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然而,“靠知识量取胜”和“解决既有问题”已不再是我们该努力的课题,发现并定义存在于未知领域内的问题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细谷功著的《高维度思考法(如何从解决问题进化到发现问题)》中以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蝈蝈”来做比喻,分析“解决问题型”和“发现问题型”这两种思考方式的不同和特征。指出擅长解决既有问题的人并不擅长发现问题,反之亦然。但是这二者在企
业中同时存在,掌握发现问题的思考方式,自觉认识到自己原本在哪些部分上占优势,思考如何活用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才是最关键的。
同时,为了更好地在未知领域中发现问题,书中还介绍了三种提升视角或思考“维度”的方法,让大家更好地发现问题,正确定义问题,从而做到真正的问题解决。
精彩内容
●解释就是“分”和“连”“事实”相对容易理解,“解释”则有些抽象,不太好理解,所以下面我们再做进一步的思考。
深究起来,本书中的“解释”可称为“分”和“连”的组合。人类在认识各种事实时,首先会明确对象事象与其他事象有何不同,属于什么类别,然后将其与各种事象、事件联系起来。所谓的“分”和“连”,换言之就是“分类”和“建立关系”。
可以说,我们的绝大多数认知行为都是这样的组合。
例如,绝大部分语言能力便是连续的“分”和“连”。所谓“分”,就是捕捉对象事实或概念的特征
并加以抽象化,使之与具备其他特征的事象区别开来。
人们常说,“理解”的含义就是“分”。也就是说,“分”是人类理解事物的基础之一。那么,“分”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本书中,“分”是指在某集团与其他集团之间“画线”。
线该怎么画?就是要捕捉集团中的某个特征,将符合该特征的事象与不符合该特征的事象区别开来。
为此需要针对某一属性,将除此之外的其他性质统统
抛弃,根据有无该属性来把集团二分为二。
如此一来,人类就能通过“分”认知事象,将其转换成语言或数学公式。例如,彩虹之所以看起来有7种颜色,也是因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将原本连续变化的颜色分割开来,通过“画线”造成了不连续,而并不是说自然界的彩虹本身就有界线。此外譬如国境、选区等,皆是如此。只要是真正的自然事象,本身都没有界线,“画线”的是人类。
为了给事象命名,须将其与其他事象“分”开。
为了使已掌握的、已用语句完成表述的事象变成有意义的信息,还须以文章或列表的形式将其组合起来。
数学公式也是如此,首先要把经过分类、整理的元素通过建模组合起来。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数学公式与语言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无论是用来理解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还是用来理解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都需要将复杂的事象经过建模后记述下来,而要想实现建模,就必须定义对象(分)并记述相关性(连)。这正是“分而连之”的范例。
还有“分”和“知”的关联。知,就好比“分辨率”,意味着“能分解到多细的程度”。例如,在“文科生”看来,理科和工科大概是“完全一样”的,但在理科生眼中,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学科。
反之亦然。在不懂经济学的“理科生”看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肯定也是“完全一样”的。也就是说,知就是可以进行细致分割的区分能力。
在商界同样如此。例如市场营销,根据特性区分顾客的客户细分就属于“分”。可以说,将其与特定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